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能力和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我们认为,在文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三种感受能力.一、感受形象的能力.由于文学作品总是要求把形象的对话、描写、叙述和议论交错在一起,形成它的立体性,因而,文学语言就不是平面地单线条地叙述现实生活,而是把现实的动态、全面的复杂性烘托出来.所以,读者在阅读时脑海中可能形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确立了崭新的定位:“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品位、高素质人才,语文教育势必要加强文学课教学。“文学即人学”,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艺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技巧,是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怎样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中国文化、感悟人生是关键,因此,加强文学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艺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技巧,是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怎样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中国文化、感悟人生是关键,因此,加强文学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培养中学生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个问题。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系统,而忽视对文学形象的审美越知;只注重对课文做理性的理解与分析,而没有情融与想象力的参与。这样的语文教学尽管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文学控货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这是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文学鉴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考,从而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获得美感享受的精神活动。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7.
所谓“形象感受”,就是通过文学作品中语言媒介的作用,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记忆、感觉经验,并加以想象和联想,借此将语言信息演绎为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形象感受”是我们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出发点。我们作教师的,如能从固有的语言信息中,摄取最能反映形象特征的语言让学生体味、揣摩、感受,那么学生就会在作家给我们开辟的艺术胜境中披花拂柳,通径入幽,津津有味而乐而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一种审美的满足 ,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感悟 ,也是读者“缘文会友”的交流过程。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指试验版 ,下同 )提出的培养高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人生的感悟、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学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阅读指向作者 ,把文学…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文学鉴赏,是语文能力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是语文基础能力的提高。文学鉴赏是从审美、享受文字快乐的角度去进行语文阅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指出:"学生应该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和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加大了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教材也相应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指高中教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歌在选文中的比重大大增加,诗歌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久违了的文学教育终于又回到了它的本来的位置,终于能够让多年闭着一双眼睛感受世界的中学生,睁开眼睛去以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的另一面了。2000年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下均用此称)十分强调文学教育的作用,要求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同时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并规定“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大纲》的“附录三”还列举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并允许教师补充推荐。这些变化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了解历史,就会更清楚地理解今天。我们不妨对我国…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到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高中小说教学,其目的在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形式意识,问题意识和语言意识,使学生认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切实体味语言的丰富意蕴,提高他们的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进行文学鉴赏教学 ,如何指导学生答好高考文学鉴赏试题 ,一直是教师们心中的疑惑。尽管考试说明讲述得简略而明确 ,但是可操作性不强 ,还得靠大家在教学实践中自行摸索。现将考试说明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II.考试能力要求E .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III .考试内容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现代文阅读之 3,鉴赏评价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是一个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群体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文学、艺术于一体的语文课 ,应肩负起培养这些青少年学生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文学阅读和鉴赏是审美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 ,它更具有提高学生美育水平的职能。笔者就中学语文文学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的有关阅读谈谈拙见。(一 )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再现形象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优…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和 2000年的高考语文试题 (全国卷 )都将新诗鉴赏列入考试内容,且 2000年高考题中新诗鉴赏题量由 1999年的一题变为两题,考点也由对诗的语言和内容的单项能力的考查转变为对诗的意境、物象、主旨的综合鉴赏能力的考查。这较好地体现了新版《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考核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而 2000年 3月新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此项内容要求虽然低一些,但也提出了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黄泉芬 《教育》2014,(10):69-7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关于古诗文鉴赏评价也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孟子曰:“甬其诗,谈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知其人,还要知其人生活的时代.即社会背景。中学文学鉴赏,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语文课堂模式化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它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带来了困难,机械被动的接受抹杀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创造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其实,鉴赏文学作品首先要以阅读为主,要重视接受者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教师的点拨要少而精,点到为止。小说鉴赏教学由表入深有三个层面:浅表性教学、深入性教学和鉴赏性教学。浅表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和人物形象的感受能力,教学形式多数是阅读、识  相似文献   

20.
从历年的《考试说明》的条目看,现代文阅读这一章中的“文学作品”当有别于“文学常识”章中的“文学作品”,它主要是指散文、小说与戏剧。至于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当然也主要是就这三种体裁而言,它包括形象的塑造、典型的意义、语言的含蕴、意境的创设以及布局谋篇、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等。综观多年的高考命题,对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测试,多从“鉴赏形象”、“鉴赏语言”、“体会意境”、“理解表达”、“辨析技巧”、“比较写法”、“阐释效果”等角度命题。而这些鉴赏点又多是读者见仁见智之处,往往没有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