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在广播大多采用直播了。直播为新闻的“快”创造了条件,但“快”还不等于“新”,带“露珠”新闻须得具备两个条件,即内容新加传播快。内容不新传播再快也  相似文献   

2.
带“露珠”新闻在哪里?去年10月,首都40余名青年记者,分赴湘、豫、赣、鄂等省的15个“老少边穷”地区,就“希望工程”专题,采写出100多篇报道。事后他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来源于深入的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3.
韩宏 《新闻战线》2020,(5):110-111
要采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让读者记得牢、印象深的文物新闻作品,就一定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一肯于吃苦练脚力,“铆”在新闻一线“逮活鱼”,细心观察练眼力,淬炼捕捉新闻的“火眼金睛”;站位高远练脑力.在新闻中发现“新新闻”,深挖细雕练笔力,让新闻故事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4.
黄育举 《青年记者》2016,(35):38-39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淮安日报社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报社的编辑记者走向基层一线,写出一篇篇“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同时,锤炼了作风,锻炼了队伍,改进了文风,“短、实、新”之风扑面而来.目前,淮安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步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一片肥沃的土地──读“露珠丛书”伍杰这《露珠》是献给孩子的沃土。我从来没有这样一口气读完过十二册散文。这套“露珠丛书”——散文名家送给孩子的礼物,每本我都细心地品尝了。的确,这是一片蕴含多种营养元素的沃土。十二册散又,是十二只生命之笛,笛声的音韵将我...  相似文献   

6.
<正>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广东深圳宝安日报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和策划了“新春走基层”宣传报道活动,新闻采编人员通过走进城市乡村,走进群众生产生活,捕捉温暖人心的动人镜头,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感受时代发展的强劲脉动,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许昌晨报》推出了一篇篇“带着露珠”的新闻报道,挖掘出一个个平而不凡的先进典型,培养了编辑记者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了新闻队伍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春节期间,浙江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大学习大调研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部署,精心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行动,编辑记者走进基层、探访一线,用心讲述感人事迹,精心策划融媒产品,推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中心各平台共推送相关作品500余篇,全方位展现金华各地拼经济的奋斗群像,多样化呈现幸福年、文化年。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都要求新闻记者不断地深入到生活和群众中去,采写"带露珠"和"冒热气"的新闻。这方面,党报驻站记者具备独特的有利条件,脚板先行,脚底沾泥,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所谓“带响新闻”,就是有反响的新闻。这样的新闻稿件往往十投九准。 那么,“带响新闻”要具备什么要素呢?我归纳了四条:现场、独家、问题、新闻。 首先,它得是新闻。是对“当前最新发生的或过去早已存在而现在发现的有意义的事物的报道”。关键是“新”和“有意义”。像前年长江发大水、去年南斯拉夫打大仗,那些及时  相似文献   

11.
刘国华 《记者摇篮》2008,(11):18-19
刚到报社时,时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的武春河同志曾向新来的大学生训话,当时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胡思乱想出新闻”。春河同志当然对这带引号的“胡思乱想”做了应有的解释,随着新闻从业时间的增长,我对春河同志这句话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加深。所谓“胡思乱想”出新闻,明确地说,就是有许多新闻是需要经过头脑加工,是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1997年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我们采写的《21位农业专家造福只乐乡里》,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我们感到:这篇作品之所以获奖,不仅由于采访细致,选材精心,而且还由于突出了“快”这一新闻的主要特征,即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是“易碎品”,都懂得新闻要注重时效性的道理,这是因为,一篇新闻作品要及时迅速地把发现的新闻事实报道出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发布出去,是新闻保持鲜活度的重要特征。如果慢了,鲜活新闻的“露珠”就会被蒸发掉。报道中慢“半拍”,新闻就成了“旧闻”,其价值就会“贬值”。只有注重新闻时…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记者,天职是什么?抓出“带响”的报道来。“带响”的报道在哪里?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报纸上“带响”的报道少?因为“下去”的记者太少了。 问号与答案,看起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对我们的“位置”做点分析,就不难发现:相当多的记者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三线”。 何谓“三线”?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看材料写新闻,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写新闻,已占去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当前,许多报纸竞相推出新闻言论专版,与之相伴的一个现象是,新闻言论越来越追求“快”了,因为不少人误认为“快等于新”。这种现象,值得业内人士关注。毋庸讳言,新闻讲究时效性,决定新闻言论也要讲究时效性。但是,新闻言论讲究时效性,我以为,当有一个“度”,而这个“度”则是:一要讲究时间新;二要讲究思想新,三要讲究论述方法新。所谓“时间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引用的新闻事件必须新而真;所谓“思想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新而准;所谓“论述方法新”,是指新闻言论中的论述方法必须新而鲜。为了实现上述新闻言论之种种“…  相似文献   

15.
“新新闻”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新新闻”?近年来,美国媒体流行一种“新新闻”。据留美博士、在美国从事传媒研究、最近刚刚回到国内的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史安斌介绍,美国新闻学者定义,“新新闻”是“一种速配的混合物,符合当今全球化的要求”。“新新闻”受到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的影响。“新新闻”的概念实际上将流行文化和趣闻轶事放在一起,将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结合起来。它的主要指向是: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新新闻”的主要对像是新一代的受众,着力争取年轻人和女性的“眼球”。第二,“新新闻”比较重视地…  相似文献   

16.
从一家报纸上看到有篇《新闻中“新”闻的含量》的章,说的是时下新闻缺“新”,惠有“骨多肉少,水分多”的“浮肿病”,呼吁增加新闻含“新”量。对此颇有同感。窃以为,新闻之所以缺“新”。关键是新闻含“心”量不高所致。  相似文献   

17.
工作报道是军事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工作报道对于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工作报道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浅”、“平”、“旧”和“呆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它指导作用的发挥。要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报道的水平,必须在求“新”、求“近”、求“活”上下功夫。一、来“新,,新闻除了强调它的真实性之外,特别重要的就是它的新鲜性。只有新,报道才有新闻价值,有了新闻价值,新闻的指导性才有根据和依托。但有的报纸却忽略了指导性与新闻性的关系,往往片面地强调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传播优势,策划推出图文、微视频、直播等丰富多样的融媒体产品,刊播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生动展示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通过新春走基层活动,不仅锤炼了队伍,也展示了融合平台的优势及专业实力。  相似文献   

19.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求“新”的事业,“新”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只有“新”,才能反映出客观事实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才具有吸引读者的无穷魅力,才能更好地起到宣传和传播的突出作用。因此,新闻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