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西峰 《文教资料》2013,(20):22-23,34
学术专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力求严谨且有理论深度。如此既能体现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素养.又能反映其对科学的深刻认知。因其独特的文体往往导致学术专著只能成为少数研究者的专属物。小森阳一的《重读漱石》无论在理论深度方面,还是在出版编排方面,都突破了学术的桎梏,为拉近国民作家夏目漱石与读者的距离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明毛晋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国内久不见其传本。上海徐培钧先生从日本得到日藏彭氏知圣道斋抄《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的复印件,从中我们了解到该本的收词情况。结合该本成书之前,尤其是宋代刘成的各种词的总集,以后的各种辑本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分析后认为,汲古阁未刘本《漱玉词》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是李清照词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辑本。  相似文献   

3.
冯其庸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中系客座教授,2004年第八次来新疆考察,是他从事《红楼梦》研究三十年、完成其红学研究的力作《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之际。此次应新疆师范大学所作的学术演讲,是对其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回顾总结。演讲从有关曹雪芹的研究、《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三个方面展示了他的学术研究历程,为红学界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满铁成立后,总部迁至大连,并在大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为了向日本本土大力宣传"满铁"的功绩,时任"满铁"总裁的中村是公邀请夏目漱石参观满洲,夏目漱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大连。回国后夏目漱石将此次满铁之行写成游记《满韩漫游》,本文跟随《满韩漫游》中夏目漱石的目光与感受来还原满铁时期的大连。  相似文献   

5.
冯其庸与书法提起冯其庸的鼎鼎大名,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是一代红学大家。的确,冯其庸从1979年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主编以来,致力于红学研究,确实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他在1978年出版的《论庚辰本》一书,因有力地批驳了流行多...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漱玉词》整体上体现出别是一家的女性视角:词中主题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形象;体现出独特的女性情感世界;并且其意象群的构建也表现出女性视角特征。《漱玉词》女性视角特征开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漱玉词》整体上体现出别是一家的女性视角:词中主题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形象;体现出独特的女性情感世界;并且其意象群的构建也表现出女性视角特征.《漱玉词》女性视角特征开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漱玉集》历来颇受关注。集子由词、诗歌和文章组成,通过分析集中的异体字,可了解一些字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探讨异体字的形体差异及其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其庸先生,应新疆大学之邀于去年九月中旬来疆讲学。其间冯教授给新疆大学中文系师生介绍了他的治学经验,深受大家欢迎。观笔者把其要点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期望     
张璇 《阅读与鉴赏》2003,(11):81-81
北京一中漱石文学社简介“漱石”典出《晋书·孙楚传》。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枕流漱石”。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北京一中文学社定名“漱石”乃取磨砺文思,文笔之意。文学是一个自由的王国,北京一中漱石文学社创社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片领地让他们自由开垦,展露他们的才华,奏响他们的乐章。漱石文学社创办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文学社成立两年来已有社员30余人,定期出版文学报《漱石》。  相似文献   

11.
认为《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受到了"石生人"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是按照"石生人"的模式来结构故事的。《西游记》比较严格地套用了"石生人"神话的故事模式,而《红楼梦》则由于创作时间晚,更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和其本身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这一故事模式有较多的变形。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漱玉词》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宋词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本文从《漱玉词》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何伟 《文教资料》2006,(26):56-57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在其创作生涯的中期创作的十篇短篇小说,以梦的形式记叙了十个短小的故事。这十个梦反映了漱石对亲情、爱情、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在漱石的文学创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奠定了其后漱石的长篇小说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梦十夜》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文章所反映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夏目漱石终其一生追求余裕美、和谐美和悲剧美,其“和”的审美理想历经了从“非人情”到“则天去私”的转变。这些美学思想在其小说《草枕》和《心》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漱石美学的形成,最初是缘于漱石反对自然主义滥觞、弘扬日本民族文化的初衷。此外,国外美学和日本文化对漱石美学的影响,亦不可低估。当然,夏目漱石的审美观并非完美无缺,反恩其思想,可以发现它也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一直不断地被历朝历代人们欣赏、品析、研磨。其博大的思想意蕴是人们咀嚼不尽的精神食粮。本文从那块无才补天之"石"的性质谈起,解析"石"的灵性,来探讨其对贾宝玉个性的影响及其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不知蕴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漱玉词》中咏梅的名句。李清照平生著作甚丰.其咏梅词虽只9首.但却曲尽梅姿之妙,梅香之幽,梅骨之傲。  相似文献   

17.
论《书剑恩仇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书剑恩仇录》冯其庸一《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创作这部小说时,还只有30岁,恰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年纪。《书剑恩仇录》的题材是采用他家乡海宁最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雍正使用调包计把自己的女儿换了陈阁...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的《漱玉词》毫无遮掩地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无所顾忌地倾吐着身为女性的内心情怀,展示着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率真无忌的天性。她在封建社会被压抑的女性群体中实属一个另类。从她的《漱玉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率意的人生和另类的自我。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有何缘起?我们可从“石头”入手,开启四问: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这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前身吗?这块石头何“奇”之有?这块石头对全书的“情节”有何作用?以此四问,引导学生寻“石”探秘,开启《红楼梦》整本书沉浸式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笔下的代助是明治文学中典型的"多余人"。漱石运用梦叙事的手法,暗喻的修辞以及对"无意识"身体感觉的描述表现了代助的精神内涵。代助回避现实,其"自我"难以在现实中确立,带有浓厚的非现实性特质。游离于新旧文化之间的代助产生人格的"自我"分裂,具有忧郁型心理。其焦虑心理的产生源于依附封建意识的"妥协性"。这种气质与明治时期近代化改革不彻底的状况密切相关,也是漱石自身对于"自我"认同局限性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