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独出心裁,率先在全国首家创办“星期天”刊。 1984年10月,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报纸,发行量曾达900万份的《参考消息》,再次拿出绝招——增加周末版。此前此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也相继增加了“星期天”和“周末”刊。于是,一种新的报样悄然产生了,我暂且称之为“附报”。  相似文献   

2.
首届全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首府西安举行。研讨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周末版、星期刊蓬勃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积极的社会宣传作用,交流了办好周末版、星期刊的经验,并就成立周末版星期刊研究会一事达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的《星期天》报联络《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南京《周末》等几家报纸共同发起,并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陕西日报周末版和《星期天》报共同筹办的。出席会议的40多位编辑、记者和周末版、星期刊的负责人,分別代表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哈尔滨日报、江西日报、青  相似文献   

3.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4.
1995年很多报纸在扩版与改版的过程中,都办起了大周刊,每周出一次,有的作为报社一天的报纸编发,有的附在报纸正刊的后面在同一天发行。新闻界人士称之为“大周刊”。1995年2月22日《新闻出版报》上一篇文章预测“估计今后两年,这种大专刊还将继续风行报业”。经笔者粗略统计,不计周末版周末刊,全国已有十多家报纸办起了这种大周刊,报界兴起一种“大周刊热”。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综合性副刊?在讨论综合性副刊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副刊这一概念。我国报纸上的副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才达到现在这种样式。最初的副刊是在报纸的最后部分刊登一些诗词、小品之类的文字,它没有名称。第二个阶段以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随报附送的《消闲报》为开端,人称“附刊”。其后,有的报纸便在正张上划出一个版面来刊登些副刊文字,并沿用“附刊”这一名称,副刊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一年是令南京《周末》报同仁颇感兴奋的一年。先是在年初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于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报纸周末版座谈会上受到肯定与好评;年末,《新闻出版报》连续四期系统地介绍了他们的经验,认为“在全国600家周末版中,南京《周末》当属‘翘楚’,实属难得”。《人民日报》也刊文予以肯定,认为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研究价值。正当全国周末类报纸走入低谷之时,南京《周末》又以其发行量接近50万份,广告收入大幅度增加,而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开路先锋 功不可没 1982年元月创刊的南京《周末》报,虽然是在1981年《中国青年报》出星期天版之后,但作为一张具有自己单独刊号,一创刊就独立于母报的报纸,仍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第一家周末报。  相似文献   

7.
美国报纸星期天刊的运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期天刊现象令人羡慕美国报纸的星期天刊 ,内容极其丰富 ,版面量较平日刊多2到3倍 ,因而很受读者欢迎。尽管价格是平日刊的3至4倍,其发行量仍普遍比平日刊多 ,有的多1倍以上。由于发行量大 ,即使广告价格上涨二至三成 ,总发行数仍大大增加 ,并成为吸引读者的热点。表1:美国2001年十大报纸平日刊与星期天刊发行量比较报纸名称平日刊发行量星期天刊发行量纽约时报11093711668650洛杉矶时报9443031369066华盛顿邮报7598641059646纽约每日新闻734473802115芝加哥论坛报675…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读者定位报纸竞争,说到底是争取读者的竞争。《安徽工人报》自1985年创刊以来.大致历经3个阶段。1985年至1993年,报纸由周一四开报变为周二对开报.这时期宣传国企改革和职工维权监督报道突出,弱点是服务性差.会议报道、领导讲话、“一厂一店”工作总结报道多,整体单调。1993年至1997年,本报扩为周三刊时推出周末刊《展望》。以“高品位、大视角、独家稿”等特色赢得广泛声誉,主办了首届全国工人报周末刊研讨会。1997年8月至今,《安徽工人报》进行了创刊以来首次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改革,初步  相似文献   

9.
从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率先创办《星期刊》以来,在我国报坛上,已悄然兴起一股“周末”热。据统计,省以上报纸办“周末”已达40余家。其中,党报办“周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就省级党报办“周末”作一些浅析。现状与趋势目前在报坛上出现的“周末”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部门团体的综合报或专业报办“周末”。就中央部门团体而言,如《经济参考报》周末版,《经济日报》星期刊,《科技日报》星期刊,《中国青年报》星期刊,《法制日报》周末版,《人民日报》周末版,《中国商报》、《中国体育报》、《金融时报》、《中国教育报》周末或星期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哈尔滨铁道报·星期天》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人到18岁,便进入成年期。一张报纸创刊18年,标志着已告别往日的稚嫩,逐渐走向明天的成熟。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靳国君,省记协主席、黑龙江日报社长王毅人等80多位各界人士,出席了《哈尔滨铁道报·星期》创刊18周年纪念会。一家企业报,办张《星期天》,为什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为这张《星期天》是“全国第一家”,在我国当代新闻史上,值得写上一笔。  相似文献   

11.
《字林沪报》(原名《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清光绪23年11月1日)增出附张《消闲报》,这就是我国报纸出版的第一个副刊。除刊登少量广告外,主要内容是一些游戏文章、生活小品,它以报纸附张的形式出现,与后来副刊印入原报正张者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报纸周末版,俗称“周末刊”或星期天刊。“周末版”通常以社会特写和生活、文化副刊为主,在内容上同母报保持一定的距离。“周末版”现已成为报纸参与报业市场竞争的“小特区”。  相似文献   

13.
石娟 《编辑之友》2010,(3):98-100
一副刊是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1897年11月第一张具有副刊意义的附张——《消闲报》出现起,从最初的附张、报尾、报屁股到后来的自有其独立的地位,[1]副刊在报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庞大的报业帝国仅以报纸数量而论 ,美国在世界报业的老大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据美国报纸协会2001年公布的数据 ,2000年全国各类报纸的总数就达9169家 ,其中日报 (即每日出版的报纸 ,包括晚报 ,下同 )1480家 ,周报7689家。这一数据还未包括美国各大报单独发行的917家星期天刊。2000年美国报纸发行总数达13037万份。美国于1783年即已诞生全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但报纸的大发展却是在19世纪末廉价大众化“便士报”(指一分钱一份报纸 )出现之后。到1910年 ,美国的日报已经达到最…  相似文献   

15.
陈炜 《现代传播》2001,(4):35-36
根据《辞海》的解释,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因区别于作为报纸主要内容的新闻版(正刊),故名。中国报纸副刊最早是以“附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张副刊是 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的附张“消闲报”。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最早的报纸副刊“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百多年来,报纸副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作用、地位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人们已习惯地把它看成是正报的延伸和补充,而井不注重或忽视它本身的新闻价值。直…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三昧》2006,(6):18-19
《全国企业报联播》是本刊从2005年10月开始开辟的一个专页,特聘请中国企业报协会原秘书长,现任常务顾问叶世忠同志、办公室主任陈上奎同志负责策划并主持。可称“刊中刊”,随本刊每期出版。《全国企业报联播》主要内容是报道全国企业报的发展动态,工作经验以及重大举措和重大变化等。目的是给全国企业报搭一个平台,为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创造条件。希望大家关注这个专页,不断提出建议,并提供稿件。投稿电子信箱:han8729@126.com联系电话:13366199364组织联络负责人:韩虹专栏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期向大家介绍4个报纸的专栏。这几个…  相似文献   

17.
《开滦矿工报》于一九四九年创刊,四开四版,周四刊(含《星期天》专刊)。我们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开始,围绕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好企业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效是:观念新了,文章短了,报道面宽了,版面也活了,报纸的发行量大幅度增长,达到三万八千份。打破生产报的旧观念正确把握企业报的功能企业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按传统的观念,人们习惯于把企业报看成是企业的机关报、工作报、生产报。这种办报观念,反映在报纸上,则往往是:①领导活动多,领导的讲话、指示都要登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18.
办报三招     
近几年来,我们《莱钢报》有了长足的发展。报纸由原来的周二刊变为周三刊,由铅印变为激光照排、胶印,自办发行。报纸连续三年在全国企业报晋京展评中获奖:1991年,获三等奖;1992年,获二等奖;1993年,获一等奖。可以说《莱钢报》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大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报社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办好报纸的关键我们《莱钢报》是莱钢党委和厂长的喉舌。那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们《莱钢报》有厂长足的发展。报纸由原来的周二刊变为周三刊,由铅印变为激光照排、胶印。报纸连续三年在全国企业报晋京展评中获奖。可以说,《莱钢报》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大进步。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刊现象令人羡慕 美国报纸最令中国同行羡慕的景象之一,就是那内容庞杂、广告丰富、发行量巨大的星期天刊。中国报纸的星期天版或周末版却是读者大量流失、广告大幅减少、版面不断萎缩、收入亏多盈少。一些报纸近几年来在“夺回星期六、争取星期天”口号下作了不少努力,版面数量也一再扩大,但收效并不显著。在我的视野里,中国的日报周末版(指周六和周日)能盈利者为凤毛麟角,甚至没有。《广州日报》曾表示周末版已扭亏为盈,但业界对此仍有怀疑。而美国报纸的星期天刊,内容极其丰富,较平日刊多2到3倍,因而很受读者欢迎。尽管价格是平日刊的3至4倍,这些星期天刊的发行量仍普遍比平日版多,有的多1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