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2.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既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出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3.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好的细节能抓住人或事物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细微之处。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引起共鸣。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通常作为通讯写作的特有手段,用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近来。细节描写在消息写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记者在写作消息时“引进”细节描写手法.使消息具有了更强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但无论是在通讯还是在消息中,细节都被认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抢了主体新闻的风头。  相似文献   

4.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5.
记者通过深入的新闻采访,掌握了真实、具体、丰富的新闻事实材料之后,便要进行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写作体裁主要是两大类:消息和通讯(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当记者必须首先把消息写好。  相似文献   

6.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可以大大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道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新闻写作探索的一个重要门径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  相似文献   

7.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9.
胡延宁 《军事记者》2003,(11):40-40
★写消息,大都要涉及到背景。背景在消息写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常常能起到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受众明白和弄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美国记者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写到:“迄今为止,‘背景材料’一词都用于表示那种为读者完全理解一篇报道所需的事实信息。它从基本的信息,如新闻事件所涉及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和住址等,一直到与此前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记者只要提出正确的问题一般差不多肯定可以获得的信息。”我以为,这段话基本上回答了消息需要什么样的背景。要使背景成为一景,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背…  相似文献   

10.
口述实录类栏目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庆 《新闻前哨》2007,(10):68-69
一、口述实录类栏目的现实困惑1.始终无法面对社会对题材真实性的质疑。对栏目质疑的声音由来已久,采访对象匿名、信源结构单一、信息审核缺失、记者观点取代事实、关键性细节和情节被省略处理等等,这些都与新闻写作所需要的真实性准则背道而驰。在以前,或许是因为新闻单位对  相似文献   

11.
文叶飞 《新闻窗》2006,(4):53-54
新闻评论是各种传播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有关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意见性信息。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更讲究选题与立意,它要求评论写作有的放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和效果。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搜索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没有采访,就没有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的那一条条消息、一篇篇通讯。  相似文献   

12.
何为新闻写作中的“曲笔”呢?就是记者和编辑依据客观的新闻事实,遵照一定的宣传倾向,在选择新闻事实素材、历史背景材料、结构方式、语言文字等方面有鲜明的个性和某种侧重,使新闻作品的主旨以藏而不露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手法,构造出一种与文章相互交融的意境,让读者受到感染,给人以联想、反思、领  相似文献   

13.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4.
导语应彰显新闻价值讲究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是消息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导语的定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如下定义较为恰当:“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1]正因为“导语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个点上”[2],所以,导语写作说是消息写作的重中之重,比如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相似文献   

15.
消息是新闻的主体,是报纸最显著的标志。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处于决定报纸优劣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写消息是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近些年在办报和读报当中,发现了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亟待改进的问题。会议消息突破少现今,翻开报纸,会议消息繁多,尤其是头版版面,几乎全被会议消息占有。新闻教科书上新闻的分类本没有会议消息这一项。按新闻教科书上的分类,会议消息应属于动态消息,即“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写作,尤其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及时迅速抓住事物的特点,主题集中,简短生动。遗憾的是,许多会议消息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借鉴故事的写作手法来报道新闻的写作方式,它通过细节的刻画、悬念的设置、平民化的视角、人物的对话以及线性结构的运用,把新闻事实当做一个故事叙述出来,凸显新闻中的人性与人情。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记者辛辛苦苦地结束采访之后,总是要冥思苦想,找出一个最佳的新闻写作角度。而这个角度正是记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观察点,进行写作的立足点和构思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显示新闻底蕴的突破点和侧重点。翻阅近期的报纸,笔者发现,一个能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思想、愿望与要求,反映社会变化的新闻角度更具有新闻的广度和  相似文献   

18.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读过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不会忘记“焦裕禄顶住肝部带病坚持工作”的细节,也不会忘记那把“被顶出一个洞的藤椅”。细读新闻名篇,我们就会发现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永久性的魅力,除了记者的使命感和作品的思想性外,写作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细节描写手法的恰当使用。可以说,细节使新闻具有了活跃的生命,也铸就了新闻的永久性。一、细节聚焦突显主题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写作新闻的方法。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某个细微动作,也可以是新闻环境中的某一特有的景色。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20.
张启娟 《中国广播》2007,(10):43-44
有句成语叫做“画龙点睛”,意思是说,一条绘制精美的龙,只有被点上眼睛以后,才能有神韵。对于新闻写作而言,这个“眼睛”,就是细节。与消息相比,新闻专题类节目属深度报道,不能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简单叙述或大略描摹上,得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触及,常常需要用细节说话。著名作家沙汀有句名言:“故事好编,零件难找。”“零件”者,生动感人、过目难忘的艺术细节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