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一般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职工。在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的今天,劳动者在就业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试用期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试用期问题上,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有些是由于用人单位对试用期的规定不了解所致,但也不排除少数单位故意设置“试用期陷阱”以逃避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试用期侵权的几个镜头镜头一:你先来干活,试用期合格,马上和你订合同。这在现实中最为普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先试用,试用满意的,再订立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浅论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法律规制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法律规制在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艾务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试用期期限、试用期工资最低标准、试用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条件、违反试用期期限的赔偿等的娩制上.文章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是否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有试用期,实际上没有签署动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没有试用期这个前提,用人单位就不能引用在试用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解雇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是事实动关系,只能按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需提前一个月面通知员工。用人单位是否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分,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理由辞退员工。所谓证据的充分性,实践中主要看两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能及要求有没有作出描述;二是用人单对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有没有客观…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依法约定试用期.然而对试用期的规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试用期的规定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完善我国试用期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流连 《职业技术》2007,(1):35-35
在各地求职热度升温之际。部分用人单位出现了招用新员工取代试用期员工的侵权新动向。劳动保障部门为此发出警示.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处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部分用人单位通过延长招聘期限不断以“新人换旧人”的做法。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的试用期限、服务期限、工资待遇及其它各项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项约定内容中,试用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阶段。因此,关于试用期的法律问题,提醒毕业生以下几点:试用期时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通过分析最新规定法律的有关依据,对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一般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职工.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特殊约定的内容之一.在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的今天,劳动者在就业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试用期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试用期问题上,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下面拟就有关合同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来说明在司法实践中约定合同试用期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三方协议即告终止,此时用人单位会与其签订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了劳动者在单位的试用期限、服务期限、工资待遇及其它各项福利等等事宜,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即正式确定了劳动关系。而在上述提到的各项约定内容中,试用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阶段。因此,关于试用期的法律问题,提醒毕业生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因员工跳槽引发的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培训费用争议日益增多,为了使用人单位正确规避培训风险,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合法有效的培训协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在试用期内培训员工。虽然试用期也属于劳动合同期限,但由于试用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加之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性格、情况等不甚了解,如果急着送其出去培训,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一次培训费用不要太大,避免受培员工由于赔偿不起巨额的培训费用不辞而别。三是用人单位委派员工出国培训,应尽可能让员工到投资的外方总部受训,以便管理。若条件不成熟,用人单位与…  相似文献   

11.
当前,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近期逐步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法律规定为用八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一个相互了解、适应的时期。但是在目前少数用人单位利用劳动力供大于求、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屡屡设下试用期“陷阱”。对此,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要擦亮眼睛,警惕黑心的试用期陷阱,对试用期“陷阱”要依法维权。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提防以下试用期“陷阱”:  相似文献   

12.
对于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来说,接下来就将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磨合期”和“考验期”,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更需要毕业生多加努力,否则,一旦通不过,便会功亏一篑。那么,如何顺利通过试用期呢?总体而言,用人单位对于新人都会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能通过试用期的毕竟是少数。但是,如果要想在试用期间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最低也要保证不被用人单位辞退,就要努力做到“四勤”。嘴勤评价一名员工是否合格,仅有专业知识或技能还不行,人际关系也是考察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一名新员工,处理好人际关系,对将来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林野 《中国职工教育》2012,(14):72-74,76
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来说是保障二者合法权益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平台.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笔者就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进而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为依据.就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某省劳动行政部门针对2012年第一季度劳动合同纠纷的统计显示,因试用期发生的争执,79%来自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的认识误区,而且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误区之一:试用期可不订合同,  相似文献   

16.
时下,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往往采取试用制。试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一般有专人负责管理和考核。试用期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求职者能否被录用,这对择业者来说尤为重要。那么在试用期内,该如何表现自己呢?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劳动法律制度和人事制度下,见习期与试用期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造成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也利用毕业生不太清楚有关见习期和试用期的规定,延长毕业生的见习期或实习期,降低毕业生的待遇。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建立劳动关系的时候需要了解见习期和实习期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权益保护     
危险的试用期,你准备好了吗?试用期间有很多相关问题,包括试用期合同、试用期限、试用期担保、试用期离职等很多方面:第一,单独的试用期合同是无效的。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这就是说,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而如果约定试用期,则只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19.
当前,已经进入应届毕业生求职、签订劳动合同的高峰时段,而年终跳槽高峰后,不少职场人士的试用期也眼看就要结束。除了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外,面对用人单位屡屡设下的试用期“陷阱”,劳动者更要小心应对。  相似文献   

20.
试用期,顾名思义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这是每个人正式步入工作岗位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也是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再次考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事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如何适应并成功跨过试用期这道门槛?这是值得我们的职校生朋友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的几个小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