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围绕着审美形式而展开的。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分法,把审美形式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他对审美形式的界定、审美形式功能的阐述以及对艺术独特本质的界定都具有跨时代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审美形式理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内容与形式二分法的理解,对界定艺术的独特本质,揭示审美和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间接性,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美形式理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内容与形式二分法的理解,对界定艺术的独特本质,揭示审美和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间接性,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审美和艺术的功利性、审美形式理论、新感性、艺术自律等观点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前景 ,规范和引导了现代美学思潮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在根本上是一种寻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广义政治学,本文试图通过在逻辑上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基本轮廓显示出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感性通过审美的维度合法地进入了政治实践领域;第二部分历史地再现了感性冲动在压抑的遭遇中如何以一种文化的形式维系着自己的权利;第三部分论述了艺术作为感性的崇高归宿将感性与审美形式历史地逻辑地统一起来,艺术启示着自由的感性真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无疑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乌托邦色彩,但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笔者从审美主体性角度对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开掘,认为无论是他对爱欲解放论的强调,还是对艺术审美革命论的坚持和新感性的张扬,都落实到他对异化现实的反对和自由人性和社会建立的期待上。  相似文献   

9.
爱欲解放本体论的提出,既是马尔库塞对人性的重新解释,也是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压抑人性的新的集权专制,审美之维则是他提出的爱欲解放之路;在他看来,艺术的美学形式具有自主性、超越性与否定性的特性, 具有建构人的新感性的政治潜能.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是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调和综合为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哲学。他认为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在于使生命本能得到肯定和发扬,艺术和审美具有革命造反功能,通过造就“新感性”来改造和重建世界。艺术和审美通过虚构的审美形式实现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但马尔库塞的“本能革命论”是一种主观设想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愉快作为研究审美发生理论的重要范畴,在休谟美学思想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休谟对情感的分析出发,论述他在审美愉快的起因和特性上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评价他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艺术在诸种精神形式中的价值定位,目前仍是说法不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的本体不是“反映物”而是“类生命形式”的创造物。艺术的“原料”取自生活现象,因而具有反映性,但其本质功能不是“反映”,而是激发审美感兴。  相似文献   

15.
山谷论诗,本与书画相通而归于脱俗之旨,这反映着宋人的审美风尚。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也应在此旨趣中获得真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4种观点: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偏重由我及物;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偏重由物及我;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伏尔盖特移情说认为审美是超越自我的“客观感情”。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自我教育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自我认识、自我反馈中等偏上,但自我要求水平一般,特别是自我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其中,初中二年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最低,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群体;初中、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总均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不同学习成绩的中学生其自我教育差异显著,中学生学习成绩越好自我教育水平也越...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钢琴教学中“重技轻艺”、“重艺轻美”的问题较为突出,片面追求钢琴弹奏技能而忽视音乐本体美和意境美已经成为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推动钢琴教学改革、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视野中的马尔库塞审美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和谐文化理论视野中重新解读马尔库塞的美学著作,意义深远。马尔库塞揭示了现实政治与审美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审美活动参与构筑社会现实的可能性和理想结果。在马尔库塞看来,审美是一个关系到和平、环保、社会和谐等问题的重要人类生存要素。审美活动并不仅仅存在于文学艺术中,而且内化于人类愈来愈高尚的思维方式、物质活动和生产活动之中。充满高尚的审美理想的生存方式不是一种社会制度的实现或某种生存现实的状态,而是渐进性的努力方向和渗透性的现实演变,它永远不可能是固定的、完成了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构建着的。在我国建构和谐社会,提倡社会良性发展的政治环境之下,马尔库塞的思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