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伟奇 《收藏》2009,(11):118-118
台湾是中国最早自铸使用银币的地区之一。从清中期开始曾多次开铸银饼充作军饷使用,最为著名的有寿星银饼、如意银饼、笔宝银饼等。晚清时期,台湾省还采用机器铸制了“光绪元宝”银毫辅币,投入市场流诵使用。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06,(3)
11.户部:中国封建王朝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12.大清龙:中国晚清机制金银币及铜币中最常见龙图之一。因铸币正面镌“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而得名。13.长须龙:中国晚清机制银币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而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之版别区分。有时也用于其他银、铜币龙纹版别区分。  相似文献   

3.
夏永璜 《收藏》2008,(11):109-109
不久前我在钱币市场上买到一枚袁像三年“粗发”版银币,同行中有人说它是“冒牌货”,理由是其背面没有“塑料包”似的饰纹。《收藏》总83期刊登的周传芳先生《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元版别初探》一文中说背面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好像是用塑料包住似的,这是区别粗发版的重要一环。显然,周先生的“塑料包”说已成为“粗发”版银币的界定标准,没有它就不是正宗的“粗发”版银币,而是“冒牌货”。  相似文献   

4.
笔者十年前在收藏市场上巧遇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贰角银币”,直径为24毫米,厚薄、重量等均与广东省民国时期发行的银毫子相当。当时并没有引起笔者更多的注意,只是觉得这种银毫子相当稀少,至今尚未见到第二枚。直到近期在网上看到不少介绍“中华苏维埃川陕省造银币”的文章才引起笔者的再次注意。原来,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领导下,由鄂豫皖苏区  相似文献   

5.
陈锦山 《收藏》2014,(19):80-82
2001年12月,福建泉州北门街工地出土了一批窖藏中外银元,经过整理发现,这批银元的铸期为1881~1934年间。其中有民国时期孙像开国纪念币31枚,孙像23年帆船币2枚,袁像银币103枚;墨西哥鹰洋6枚;英国贸易银币55枚,英国爱德华七世头像银币1枚;法属贸易银币8枚;日本明治银元76枚,日本大正银  相似文献   

6.
张国英 《收藏》2007,(9):128-128
“漳州军饷·成功”银饼(见图)是我国早期自制的银币,铸地在福建漳州,对于这一点钱币界无异议。但其铸造时间却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正因为如此,给“漳州军饷·成功”银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加上目前存世量较少,使得许多钱币收藏者对其情有独钟,苦苦求索,于是一些假的“漳州军饷·成功”银饼现身于市场,  相似文献   

7.
周传芳  周国卿 《收藏》2006,(4):100-103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向巡抚联魁建议,用内地各省拨来的财政补助银“协饷”为原料,在新疆(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铸造银币。联魁于六月四日批准成立新疆银元局,铸造五钱、四钱、二钱、一钱四种银币,至三十四年七月止,共铸银32万两,主要用于军费开支,故称“饷银”。饷银五钱,正面主图为汉维文“饷银五钱”,背面主图系蟠龙。该币直径3.3厘米,重17克左右,成色85%。饷银五钱银币的版别较多,从正面看,汉文“饷银五钱”有字体大小、笔画粗细的不同,汉字中心有有花饰和无花饰的差异。从背面看,图案有无圈龙、线圈龙、珠圈龙,维文龙、蝙蝠龙的不同,蟠龙又有小头龙、尖角龙、小龙的差异。现就“饷银五钱”银币的具体版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王际朝 《收藏》2007,(1):133-133
1948年至1952年(藏厅第16饶迥第22年至2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什造币厂铸造的“九郭”镀银铜币,直径32.5毫米,重16.5克左右。表面镀银,当银币使用。“九郭”即藏语“十两币”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1,(4):16-16
钱币部分共200余项。其中包括:大清丙午“中”字五钱银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一版人民币精品106枚大全套、壹万元“牧马”及各种珍稀一版币样票等。另有民国二等宝光嘉禾勋章等一批珍贵纪念章、勋章。邮品部分约1300余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典邮品包括:清代大龙邮票试模样票(多一小圈)。蟠龙样票直至中华邮政各时期之多种印样、样票。慈禧寿辰初版大字长距改值邮票lO分/12分银(俗称“金龙邮票”)旧一枚,销杭州八卦戳全戳,品相完好,为万寿加盖改值邮票正票中最为珍贵的邮品之一。慈禧寿辰再版大字长距改值邮票2分/2分银骑缝加盖横双连(此骑缝加盖横双连可与陈兆  相似文献   

10.
杨觉 《收藏界》2010,(1):77-77
西班牙双柱银币,在我国俗称“本洋”。双柱银币包括“双球双柱”和“人像双柱”,“双球双柱”铸造在前,“人像双柱”铸造在后,是最早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币。双柱银币现在在我国大城市的钱币市场上还能买到,但多半品相很差。偶有好品相的,价格不菲。近几年,书报上介绍“人像双柱”银币的较多,涉及“双球双柱”银币的则很少。笔者藏有一枚“双球双柱”银币,参照资料介绍于后,与《收藏界》广大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11.
林南中 《收藏》2014,(6):112-113
西班牙属地玻利维亚银币是早期闽南流通的西属拉美货币中的一个主要币种。西属玻利维亚银币与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墨西哥、秘鲁等地的铸币图案近似,但铸地标记有所不同。由于玻利维亚银矿丰富,因而西属玻利维亚银币铸造数量并不少,在闽南一带西属玻利维亚银币流入的数量仅次于墨西哥和秘鲁。  相似文献   

12.
林南中 《收藏》2010,(9):139-141
1794年美国正式铸行币值1元的主币“自由女神像银元”,1873年美国铸造了著名的贸易银币“拿花银元”,这是一种专门用于远东贸易的货币。此后美国于1887年铸造“摩根银币”,1921年“摩根银币”由“和平银币”所替代。这些早期美国银币都曾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人中国沿海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夏永璜 《收藏》2011,(2):91-91
袁像银币特异华(俗称O版)三角圆版,据说是全国解放后不久,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用银习惯而铸行的,因发行量少,流通使用时间短,品相也相对较好。这种袁像银币看似普通,实则平而不凡,尤其是袁像眼睛上的表情各有所不同。 此版袁像银币眼睛大小适中,眼球微凸,目光温柔,眼睛显得非常靓丽,栩栩如生,故称“靓眼版”。这正是袁世凯骗取孙中山先生的信任,窃得大总统时春风得意、心花怒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郁恩芹 《收藏》2009,(1):142-142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将发行于1780年的玛丽娅·特蕾西娅(特利莎)女皇银币误当成80多年以后才成立的奥匈帝国(1867~1818年)银币,称之为“奥匈银币”,而银币的主角玛·特蕾西娅的不凡经历却鲜有人知。  相似文献   

15.
方章雄 《收藏》2011,(7):107-107
福建漳州云霄县瑞堂村黄镇茂在基建自住房开挖地基时发现一陶罐,内装满满一坛"番银"。经村民报告火田镇派出所,在派出所干警的动员下,黄镇茂交出了66枚散碎"番银",约重250克,现藏云霄县文物博物馆。经鉴定,为明代流入云霄的外国早期银币。这些“番银”,大的约有50毫米,小的10毫米。  相似文献   

16.
窦大明  郭大年 《收藏》2013,(1):98-100
清代机制银币中常见后铸银币借鉴或借用已行用银币形制的情况,币面部分纹路相似,有的几乎完全一致。这种现象在江南及云南等省铸行的机制银币中比较常见,而地处京畿重地的北洋机器局却很少有这种情况。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起,北洋机器局每年都铸行有新版机制银币,至光绪二十五年,北洋机器局共发行了4套完整的系列银币,每一年的银...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来,老银币板块涨势喜人,尤其是一些罕见的珍稀银币在钱币拍卖会上更是广受追捧,大放异彩,突破百万元成交记录的珍稀银币也屡见不鲜。如在2008年5月下旬,北京诚轩春拍“钱币、邮品”专场中,一枚1867年“上海一两无射线版”银币样币,因品相完美无瑕,成交价高达134.4万元;两枚一组的“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半圆、壹亳银币样币也分别以人民币168万元和1232万元的高价成交。  相似文献   

18.
“船洋”是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铸造的海洋帆船图案银币的俗称,“船洋”约有八种主要版式。在我国近代发行的上千种老银币中,其影响仅次于“袁大头”银币。  相似文献   

19.
朱仁和 《收藏》2007,(11):122-123
民国17年(1928年)甘肃省造孙中山像党徽“壹圆”银币,是甘肃银币铸造史上唯一冠名“甘肃省造”4个字的银币。  相似文献   

20.
黄斌 《收藏》2009,(3):134-135
民国时期的“壹圆”银币以中央造币厂的“袁大头”、孙像开国纪念币、孙像帆船为主币,地方各省自己铸造的主币不多,有些就干脆仿中央造币厂的“袁大头”,如其中的云南版、甘肃版、山东版等。有些省虽然发行过银元主币,但因为铸造量小,存世不多,如甘肃省造的孙像银币,贵州省造的汽车银币和竹枝银币,广大银币爱好者就不容易收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