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1955年,由林志纯(日知)教授发起,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有苏联专家参加的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亚洲史研究班.造就了大批著名史学家及史学人才.涌现出刘家和、朱寰、郭守田、李洵、丁则民、陈连庆、徐喜辰、毛昭晰、吴雁南、朱绍侯等一大批学界精英。20世纪80年代.京广线沿途的大学历史系主任几乎均出自本系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被确定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5年.历史系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成为国家“九五”“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单位;2000年.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211工程”。“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单位.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术研究实力雄厚。在2008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排名中.以其坚实的学术实力位列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是面向北航本科生、研究生重要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基地,是北航“211工程”“985工程”“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工程”和“国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005年获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于2000年8月7日至9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1个基地点的专家教授及基地所在学校领导共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这次“文科基地”建设工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会议上,代表们对“文科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措施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文科基地”建设意义重大 “文科基地”建设是原国家教委为保护和促进文科基础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周国明 《上海教育》2007,(3B):30-31
“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建设”,已被明确列入上海教育“十一五”师资规划的重要行动计划之中。2007年1月,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国明应邀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研讨会上就名校长培养基地开展的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6,(11):F0004-F0004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吉林大学     
《中国高校招生》2006,(12):F0002-F0002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  相似文献   

8.
《陕西教育》2007,(1):18-18
本刊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2007年我省普通“专升本”教育共安排招生学校22所(均为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计划招生5681人。 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专升本”教育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职应届毕业生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相似文献   

9.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1年和2006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两次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兰州大学协议。  相似文献   

10.
《思想教育研究》2009,(11):F0002-F0002,F0003,F0004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是我党为适应解放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第一所正规大学。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211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和首批“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2003年12月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在6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行、知行合一的大工传统和大工精神。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已经三年了,我校是第一批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校校通”工程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校校通”工程的带动下,三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校校通”工程也为我校的信息化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从建成至今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力的推动了我校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学校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如今四年快过去了,华东师范大学通过“985工程”建设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在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方面又有哪些新的动向?在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进程中,又有哪些思考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如200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2003年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启动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此外,许多国际著名IT企业也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如Apple公司的“明日教室”项目、Intel公司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IBM公司的“重塑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4.
《思想教育研究》2014,(3):F0004-F0004,F0002,F0003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已时过一年,在这一年中全国各地校园网、数字化的卫星宽带网、宽带互联网及教育城域网争奇斗艳,似乎都在为“校校通”工程增添特别的景致,尤其是校园网工程的建设更是热火朝天。校园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全员培训也被提升到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地位。然而,“校校通”工程到底进展得怎样,实际应用又如何?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福建省部分市县的领导及一线教师,了解到一些福建省“校校通”工程进展的情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某些点或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2004,(2):29-31
多年来,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以服务于“三农”为根本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按照“常规工作抓改革,创新工作抓突破,全面工作抓管理”的成教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成教强农”工程,着力构筑以“成教办学基地规范化、实习示范基地网络化、农村成人教育法制化和农村成教培  相似文献   

17.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以来,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办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等学校总体实力增强,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适当、学科综合和人才会聚的高水平大学。这些高水平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同时也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招生》2006,(8):72-7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我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中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信息工程学院,主要培养电子信息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学院始建于1951年,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学院抓住四川省和成都市将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的机遇,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同步发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素质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我区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树形象、铸师魂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为载体的教师继续教育三年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三大工程”既着眼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又注重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既体现了普及意义上的提高,又按教师的成长规律,形成不同梯次的、数量相当的名优骨干教师群体。“三大工程”为我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攒了后劲。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9,(1):F0004-F0004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3月同年12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隶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实体性研究机构。下设“学校综合改革”、“教育政策理论”、“教育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育”四个研究室,。所依托的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学科都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教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站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叶澜教授,现任所长杨小微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