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习型社会中,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型校园,学习不光是学生的事,更应该是教师的事。倡导一个学习型校园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次性学习时代”已经终结,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悄然来到,构建学习型政党,塑造学习型领导干部就成为必然。因而,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学习力,深刻分析当前在领导干部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如何提升学习力,培养学习型领导干部,已成为全面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支撑,高校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提供学习资源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终身学习已作为一项革命性口号提出来,并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和社会特征,即“学习型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构建当然离不开学习型家庭的构建。学习型家庭的基本含义可简单归纳为:学习的家庭和家庭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次首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然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广泛的自律学习是学习型社会有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标志,自律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条件、发展环境、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产生了新的要求,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对于认识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微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须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是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应对最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自与建立己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了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必须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学习型社会里,全体公民都是教育对象,同时也都是学习的主体,拥有广泛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9.
建设学习型社会: 目标和前提 1.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这样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无疑将有重大的调整。如果说学习型社会总的目标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那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现代教育体系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基于对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日益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学习型社会对人的素质将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把握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迎接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总量呈爆炸性增长。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它一方面要求学校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开放、灵活、发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习成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学而第一,无学不兴。建立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打造学习型社会和城市,人人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举措。而建立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学习的本质,让人人都感到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13.
解读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际社会的背景看,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根本动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以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实践,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完善,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以制度创新为关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这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组织基础和社会依托;持续扎实地开展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的意义得到升华,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学习组织结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大大增强,人的全面发展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近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学习型社会;大力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健全推动学习的体制和机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内容,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系,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构筑全员学习体系等方面,进行精心组织和培育,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家庭的建设,为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馆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琴斯基在1968年提出的,它是指一个人人向往学习,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而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积极进取、积极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有相应的机制促进和保障终身学习与全民学习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公开发表的报告书,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基本概念正式提出。该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指出:“学习型社会中,虽然一个人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成为主体了。”这里也明确指出了学习型社会的主体足“人”,是每个具有强烈自塑意识的主体性公民。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宗旨是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增进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 《文教资料》2009,(14):96-9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必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将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学校对现代学校的发展尤为必要。本文就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家政 《继续教育》2006,20(8):29-30
一、高校机关干部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机关干部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在不断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的理想状态的社会。建立学习型社会有六个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校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学校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问题入手,以学校的社会功能为基础,认为学校既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导、关键环节,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战略性力量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