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学生表达能力、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的重要载体。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是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一、明确目的,激发动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写书信、作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叶老先生的这段话,明确表达他在作文方面的一个鲜明的主张: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反对为作文而作文的纯技巧性的训练。如何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其写作的动机呢?仔细一想,亦可从叶老先生的这段话里找到答案: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实用价值,明确作文的目的、对象,使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这方面,笔…  相似文献   

2.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一、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意义1.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界…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4):54-55
"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生活作文"教学。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在研究实践中,通过教学平台的创设,尽可能地将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注重体验,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摸索出一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说:"我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写书信、作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作文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情感倾诉和宣泄,这是让学生不讨厌写作文的重要原因。那么,老师怎么指导学生写出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每次作文,将眼光盯在一个"文"字上,重技法、重形式的指导,教师一板一腔,语言车载船装,学生仍感到"无米之炊",没的写,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语言的"表达之源".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领域,然而时下,不少学生不善于观察,不擅长想象,缺乏"捕捉"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笔下流淌出来的文章也是毫无激情、欠缺内涵的"奉命之作".刘勰曾发表过"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这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明白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游走在一种看似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中,而应注重情境作文的教学,注重把学生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学生作文就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实践活动。小学高段纪实作文教学应引导小学生留心观察童年生活,用心感受童年生活,进而珍惜童年生活,并能以课文为依托,学习纪实文体的写作方法,以班集体活动为载体,启导学生的表达情境,激起表达的激情,最后热情洋溢地地表达自己独特而珍贵的童年感受,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纪实作文。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使之文思涌来.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不导则写,确实是比较困难.因此,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时才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智慧潜能,注重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作文教学也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应该仅着眼于工具训练。如果作文教学着眼于工具训练,只能导致训练的模式化和技术主义,形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作文局面。因此,作文教学要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格逐步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不弄清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坏文章,改进作文教学就无由谈起;而作文之好坏的评价应基于"为什么要写作文"。从作文本质来看,写作是整理和表达"思想"的过程,写作教学既是为了让学生"有思想",也是教学生"如何思想"的过程。前者是教学的担当与责任,后者是教学的入口与途径。再从课标的愿景来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思想认识的载体。语言,在作文中与主旨、内容、结构三项并重。让学生学习灵活、巧妙地运用丰富、精美的语言,是作文教学中关键的建构环节。本设计拟以“学习‘化用’技巧,优化作文语言”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开阔日常视野,关注生活积累,写出远离八股习气、熏染自我色彩的鲜活之作、个性之作。其操作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文如做人,诗意的表达首先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真切的体验。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注重这一层面的指导,纵使能富有文采地表达,也只能落人“伪圣化”的俗套,与作文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司马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学生作文也应该“在心为志”“以文言志”,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以达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的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的陶冶、思想观点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作文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观察生活,注重积累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紧皱眉头,大有"无米下锅"之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好生活积累和语言  相似文献   

14.
<正>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练习活动。它既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帮手,是通向习作的桥梁。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要加强练笔指导。练笔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要遵循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理。应该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增加写作兴趣,要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要注意表达本身的有效性,讲究表达的方式方法。面对学生不尽如人意的作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思考,找到一条能够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合作互相评改作文就是在  相似文献   

16.
作文者,乃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我认为: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对此,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感悟生活,表达个性化生活处处有作文。对此,叶老曾打过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其个性。只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言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而要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必须经过反复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绝不是单纯掌握些知识概念 ,而全在于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中的语言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直观体现。一、加强思维语言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丰富的语言不仅会充分表达思维 ,而且会更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加强字生作文的语言训练 ,实际也就是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作文中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8.
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练习活动。它既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帮手,是通向习作的桥梁。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要加强练笔指导。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辞以情发。”情不动,故辞不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一、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交往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学生为这种“需要”而练习作文,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羌志锋 《考试周刊》2011,(47):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习作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注入写作的活水。我作了以下方面的尝试。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命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是生活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