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示与教学建议: 歌曲通过不同音高,模唱了小鼓和大鼓不同的声音。大鼓的音低,要唱得强些,小鼓音高,要唱得弱些。教歌时先让孩子敲敲大鼓和小鼓,比较它们的音色、音高;并能模仿:大鼓f 55|小鼓p 55|。演唱歌曲时,为了让孩子表现不同的音高和力度,可用动作启发孩子,唱大鼓时,作很有力地敲大鼓样子,唱小鼓时,作轻轻敲击小鼓样子。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2.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二、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正确的力度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2.在优美的歌声及有趣的游戏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一、能感受大自然中神秘而又可爱的回声。二、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缀谊的回声》。三、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觉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1.声音的强弱。2.歌表演:《丢手绢》、《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发现声音有强弱之分,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能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歌表演当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重难点:将强弱表现合理地运用到歌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用良好的方法、悦耳的声音唱歌的习惯。切实提高声部演唱水平;学习和运用常用力度记号,继续对学生轮唱训练;学会《鹰》曲谱,能运用力度记号演唱,并对学生进行理想和抱负教育。教材分析与课前设想本课教学目的是学生认识和运用常见的力度记号,结合综合训练和新歌加以巩固。本教时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好的读谱知识,通过讲解,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各力度记号,在此基础上进行综训(一)和(二),巩固。《鹰》是一首日本很有名的儿童歌曲,歌曲是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完整。它尽情地讴歌了搏击长空的雄鹰,反映了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虽是首有声部的歌曲,但节奏简单,旋律琅琅上口,易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重音记号,并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用跳跃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劳动丰收带来快乐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表演唱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认识换气记号,学会将换气记号标注在歌曲适当的地方并能按照换气记号的要求演唱。
  3.能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培养学生用音乐的语言表现不同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升记号。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结合歌曲中的休止符,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认识升记号,并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升记号的音。2、感受和体验歌曲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并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内容唱歌:《摘草莓》。二、教材版本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三、教材分析1.《摘草莓》是一首轻快、活泼、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塑造并歌颂了小姑娘尊敬老人、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一部曲式,由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乐句的重复手法及衬词(哟喂)拖腔(la—︳lasoi︳mi—mi—︳)的运用,生动而贴切地表达了小姑娘愉快劳动的心情和尊敬老人的优良品质。2.力度记号f、mf的认识,对比学习的方法(p、mp)。  相似文献   

11.
[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 [课型] 综合课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升记号。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结合歌曲中的休止符,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12.
正课型唱歌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学习力度记号:f、p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一首充满童趣的的儿童歌曲。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为二四拍,二段体结构,A乐段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富有起伏感,仿佛是视线随着延绵起伏的群山而移动。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并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并感受到mf、mp的力度强弱,能区别出f和p的力度。2.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要求学生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歌唱。教学重点:体会并感受mf、mp的力度强弱。教学难点:区别出f、mf、mp和p的力度强弱。教具安排:钢琴、多媒体软件、录音带、蛋糕、纸、敲击乐(沙锤、木鱼、铃鼓、大鼓)。教学过程:营造音乐课堂全员参与的气氛。1.营造课堂气氛。2.用直观性的方法设计节奏练习,使学生对枯燥的节奏练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象的画面观看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2006,(12):41-41
一、培训日期:2007年1月3目至1月12日 二、学习内容:1.中央音乐学院小鼓(1-2级)考级教材,达2级水平;2幼儿鼓乐队教程,能熟练渲奏大鼓、小鼓、大镍、小镲,组织乐队指挥演奏《国歌》、《国旗国旗我爱你》等中外名曲3-5首;3.中国音乐学院爵士鼓(1-2级)考级教材,达2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一年级歌曲《小鼓响咚咚》教材分析:歌曲《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歌。歌曲富于童趣,作者运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于"小鼓"以生命的灵气。  相似文献   

16.
杨晶 《儿童音乐》2024,(1):58-62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四季歌》,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认识并了解反复记号“D.S.”。2.过程与方法:用声势律动感知和表现儿歌节奏;通过旋律接龙的方式,了解歌曲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四季歌》欢乐活泼的情绪,激发对大自然探究的热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前断后连”的方式演唱歌曲A段的每一个乐句,同时做好力度处理。  相似文献   

17.
教材:人音社简谱版。年级:四年级(上期)。课时:一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具:收录祝、钢琴、常用音符、力度记号和装饰音等记号卡片。教学内容:一、复习mf、f、p、▽、⌒等记号。二、学唱驭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教材分析:这支歌采用第一人称,把谷垛比喻成山的手法,巧妙而又非常有说服力地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抒发了农村儿童天真、纯  相似文献   

18.
力度记号     
年级:小学四年级课题:读谱知识:力度记号(第三课《山谷静悄悄》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学习力度记号:p、mp、>(pp)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看到少先队员哥哥姐姐们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伴随着庄严的少先队鼓乐声行进的情景,那强劲的鼓点令孩子们充满了好奇。第二天,我发现孩子们找来了纸箱、饼干盒,拿起小棒模仿敲奏大鼓和小鼓,很兴奋,很带劲儿。于是,我发动孩子们收集了各种纸箱和饼干盒.结合鼓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大鼓和小鼓.开展了本次节奏活动。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除教学生唱歌,学习必要的读谱知识,进行琶乐基本技能训练以及音乐欣赏外,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的任务。音乐教材上的歌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歌词大多具有教育性。笔者在按教材顺序教唱遍些歌曲时,不是简单地进行师教生唱,唱会即止的教学,而是结合教材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教唱《布谷》、《小雨沙沙》、《布娃娃》、《秋》这些歌曲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在教唱《小鼓响咚咚》时教育学生关心别人,不干扰他人休息、学习、工作;教唱《多么快乐、多么至福邓寸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