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秘数字的产生根源于人类前理性阶段的某种原始的数观念。当数还附着于事物的具体表象时,就被赋予了神秘的意义,形成了神秘数字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产生,就会具有顽强持久的传承力量,世代相传,进人人类集体无意识,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衍生出独特复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但又是为了人类。人类需要歌唱,不能没有音乐。音乐能够补偿人类在其它方面失去的东西。”这就是卡拉扬关于音乐的名言。音乐对他来说是终生的爱好,并以此为业,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皇帝。赫伯特·冯·卡拉扬出身于原籍希腊马格杜尼亚的一个家庭。他的一位祖先名叫卡拉扬尼斯,也就是“黑色约翰”,迁居到德国的希姆尼兹。他得  相似文献   

3.
绘画创作如果没有经过艺术家自我感化的过程,停留于对生活表象的模仿与复制,是无法打动观众的。绘画艺术的本质是对人类或个体情感的揭示,这种情感与精神对应的是艺术家的情感投入和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4.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5.
想象世界,是人类构想的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世界图景,是人类突破自身极限、超越现实社会的渴望和幻想。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论》)。人类的想象世界,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形成宗教,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完善、整合的过程。图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法轮功”之类的现象,封建迷信、有神论、伪科学和唯心论,在一些地方甚为流行,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毒害了一些群众的身心健康,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里,对“法轮功”之类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根源作一简要的剖析。一、历史根源。科学和迷信、无神论和有神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人类的全部历史,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类文明史,就是科学战胜迷信、无神论战胜有神论、唯物论战胜唯心论的历史。今天,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钱币的出现与崇拜●肖赛亮荒古时代,人类在谋求生存的过程中,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许多现象远未能认识和理解,饥渴、寒暑、天灾、兵祸威胁着人们。人们渴求生存、发展,把这种渴求寄托于某种事物,由此而来的惶惑、恐惧、祈求、敬重某种事物的崇拜意识便如影子般伴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8.
当代人类将走向何处? 试看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醉心于成为“核武器俱乐部”中的一员,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在向人类展现大地母亲无情的一面,愈演愈烈的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民族之间的冲突触目惊心,倒退、贫困和战争看起来将成为本世纪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9.
王树振 《世界文化》2012,(12):43-45
巫术来源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史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模式,巫术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史前文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影,然而,这一幻影却在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变成一场梦魇。那么,作为这场梦魇的主角,女巫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是如何诞生与嬗变的昵?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那些女巫的前世今生吧!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俞力涛产生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文化,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会发生什么作用?还有没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正在把对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1.
孝是人类对父母感恩之情的自然流露,是天地间最可贵的情感之一.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孝意识和孝行为的反思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把"孝"纳入人类伦理道德体系,使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之一.由此所形成的庞大思想体系,代表了孝内涵的初义和孝道德的原型.先秦儒家的关于孝的哲理化论证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对人类道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祖先很早就开始制造和饮用酒精饮料。食物和饮料,特别是酒精饮料消费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之中。古代欧洲人已经在饮酒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酒观念——包括对不同类型酒物质属性的解读和正确饮酒方式的理解,这些观念对当时乃至后世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创立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也揭开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性质和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对于反映和颂扬西里西亚的工人的革命精神的剧目《血睲屠杀》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心理学家发现,我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对思维和推理、行为和自我意识的影响之大令人惊讶。美国人霍勒斯·卡普纶于1871年首次来到北海道,在广阔的大草原、林间空地和危险重重的黑暗山脉中寻找人类生存的足迹。他后来描述这次经历时写道:"这是一片被死寂笼罩着的广袤土地,看不到人类的足迹,也听不到鸟类或其他生物的叫声。这是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但难以想象的是,世界上最古老、人口最密集国家之一的日本,却仍然  相似文献   

15.
刘昕蓉 《世界文化》2010,(11):F0002-F0002
<正>看过人类眼球结构图的人,一定会惊诧于人体的精妙和完美,那么人的头脑中深藏的无限能量与玄机,就更会让人赞叹不已,也感到无从完全把握。本真的天性,虽然不能免疫于世俗,却可以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90年代,著名社会学、民族学学者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作了论述。他提出关于文化自觉认识可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表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有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到"美人之美",即认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每个国家民族都对人类优秀文化做出过贡献。更高的目标则是:"美美与共。"人类的优秀文化成为世界上各民族、国家的共同精神财富,达到  相似文献   

17.
亘古时期人类的祖先栖居于森林之中,与树为伍,以木为本,生存繁衍、饮食起居都离不开树木的怀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走出森林,他们的生活似乎离林木远了一些,但衣食住行仍样样求索于这些树木朋友。在某种意义上说,树木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绿色生命线。人类同树木的密切关系反映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中。人们根据各自的习俗赋予了各种树木以不同的灵性和一系列象征意义。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竹在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中占有重要一席。它是忠贞节义的象征。在中国,它入诗入画,成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的对象,“潇湘泪竹”更为国人  相似文献   

18.
鼠是人类最早生活伴侣之一。且早就进入了人类的文化视野;其沉积于语言层面上的、以鼠喻人的“鼠喻象”,含蕴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显示着强劲的表达张力与共鸣效应,戊子鼠年.重新发现、解读承载着“鼠喻象”的经典语言.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美 ]威廉·福格特著 张子美译 北京 :教育印书馆 ,1981,11,第 1版1948年美国同时出版了两本重要著作 :《被劫掠的星球》(波士顿 ,1948) ,作者费尔莫尔德·奥斯本和《生存之路》(RoadtoSurviva1,纽约 ,1948)。两本书都从全球角度和历史趋势讨论了人类与环境关系问题。《生存之路》的作者福格特 (WilliamVogt)是美国著名学者 ,人口学家 ,人类生态学家。中译本出版说明说该书“被认为是新马尔萨斯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初版于 1949年 ,至今仍有影响”。颇能说明 80年代伊始中国大陆对这本书提出的人类共同问题的独特看…  相似文献   

20.
外媒导读     
正与癌抗争历史久出土化石从头说最近,《南非科学杂志》(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刊载了一篇考古文章,文中称根据在世界遗产地——南非"人类摇篮"(Cradle of Humankind)的山洞中出土的人类脚趾骨化石判断,人类与癌症的抗争至少可以追溯到170万年前。现代医学倾向于认为癌症和肿瘤是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所导致的,而这一标本的面世就把癌症的起源与人类的远古亲属联系了起来。就在同一发掘地,专家们还发现了另一个骨肿瘤,时间推测应该已经有198万年了,但与那块脚趾骨不同的是,这块肿瘤是良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