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班时我班曾开展过50米竞速跑,有的孩子看上去壮壮的却跑不动,有的孩子长得不胖也跑不快。经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跑的要领。后来我特别关注这几个孩子,指导他们跑的时候手臂要自然弯曲、半握拳,前后摆动,而且要注意用身体带动大臂、用大臂带动小臂,注意呼吸和步伐等。再说说跳的动作,为什么跳台阶时有的孩子可以跳两层不摔倒,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很爱班上的孩子的,教他们很多的本领,希望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尽管有时候显得过于严厉,弄得自己很累,孩子也不情愿,但我仍固执地认为这是对他们好,是对他们的爱!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很爱班上的孩子的,教他们很多的本领,希望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尽管有时候显得过于严厉,弄得自己很累,孩子也不情愿,但我仍固执地认为这是对他们好,是对他们的爱!直到那天,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开始反思,也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14,(2):66-66
孙明霞(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谢谢你的阅读与思考,反过来又促使我去思考=家长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觉得,家长需要什么,家长怎么理解,需要学校的引领,需要教师的引领。当学校老师很坚决地用成绩给学生排队的时候,家长也必然很重视成绩,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并坚信自己的孩子不应该比别的孩子差。因此,就使得家长千方百计集中精力来抓孩子的成绩,一切都可以靠边站,唯有孩子的成绩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天学前一天,当一群群的孩子前来报名注册时,我便在大门口迎接他们,一边教他们按先后顺序站队,有组织地进行登记,一边仔细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举动。孩子们有的很老练,老师问什么答什么,泰然自若;有的规规矩矩,说话吞吞吐吐,显得很拘束,也有的抢先报到注册,显得非常好动……。这些,我都一一记在心里,并且尽可能通过注册报到,记熟这些孩子的名字。开学那天,我一吃过早饭,就急急忙忙地走出饭堂,去欢迎新来的孩子们。我先把他们带进教室,再给他们一个个安排座位。然后,我向他们作了自我介绍,接着又讲小故事,使他们情绪安定下来。孩子们才到校,还不知道怎样上课,怎样做个小学生,所以在初开学这几天,我就带领他们认识学校环境,参观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上课,并且向他们说明学  相似文献   

6.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又不甘心。后来想了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  相似文献   

7.
自己工作多年,自己眼睛里的孩子,有的天真,有的可爱,有的稳重,有的开朗。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坏。但有好多孩子却有一个共性的问题——不注意听讲。而且几乎很多孩子都有不注意听讲,走神的时候。虽然很泛泛,但对于孩子学习来说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师面对几十名孩子。对每一个孩子是不是给予平等的爱,这是很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说实在话,理论上我会说喜欢每一个孩子,但事实上爱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漂亮,衣装整洁,我从心眼里愿意多亲近他们;有的模样不乖,就不太喜欢亲近他们。实践证明,这种爱孩子不真诚、不平等是极不应该的。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才使我醒悟过来。我班有个叫王屹平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9.
我抵达A城已是傍晚,第二天清晨,我往一所学校赶。我是来取经的,A城的教学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可是,我穿过广场的时候,发现广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他们有的给鸽子喂食,有的放风筝,有的打陀螺,有的玩过家家,有的画画,有的跳舞……好像相互之间不熟悉,各玩各的,穿的服装也多种多样。而且,广  相似文献   

10.
我原来在丁山小学工作。1964年下半年,领导上分配我搞渔民子弟教育工作,我凭着一股热情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在动员孩子入学的时候,有的孩子一见到我就跑开了。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有十多个孩子来上学。这些孩子上课时不很听话,有的很调皮,对老师没有礼貌。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我心里直嘀咕。到了冬天,气候冷了,许多孩子怕冷不高兴来上学。我跑到船上去访问,叫他们来上学,有的家长还推脱说:“孩子有事去了,不在船上。”虽然这样,我仍坚持天天上课。有些群众见到这种情况,说我吃了饭没事做,天天和这些小孩转。我听了很不愉快。心想,我在丁  相似文献   

11.
徐亚群 《中学教育》2006,(10):40-40
孩子在另外一所学校上学,放学后我去学校接他。顺便到他们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找一个老师有事情,让孩子和我一起走,孩子不愿意上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说了不准进办公室。我说,我和你一起上去,爸爸也是老师,你是和爸爸一起去找人有事情的。孩子很是紧张地跟我走上了楼梯。到了楼上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孩子紧紧地和我偎依在一起,显得更加紧张了。教师办公室对于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威慑力,我感到很是奇怪。  相似文献   

12.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13.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大部分住在学校附近,每当下雨的时候,他们就自己撑把小伞到幼儿园来。个别幼儿虽有家长撑着大伞护送,但他们还是要自己撑把小伞在雨里走一走。那些坐爸妈自行车来的孩子看到别人有把小花伞羡慕极了,会向同伴借来玩一会儿。为什么他们喜欢伞呢?一是伞上有漂亮的图案,二是伞可以开合。但在使用伞的时候,有的孩子能自己撑、落,有的只会撑,不敢落,怕夹着手,还有的孩子不愿把自己的伞借给别人等等。我想,孩子喜欢伞,就应该学会使用伞和通过伞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因此我选择了认识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写字快慢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现象,就好像有的人说话语调快,有的人说话语调慢一样,这该不该算是一种障碍或者说是一种缺陷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家孩子写字慢吗?我似乎不清楚。在孩子还上小学的时候,我觉得孩子写字很认真,方块字写得很好,横平竖直,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观察过这样的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所以,有的孩子看起来学习时间很长,但没有效率。聪明孩子特别容易出这样的问题。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挺聪明的,脑筋够用,当孩子边学边玩的时候,父母也不太管教,结果成了习惯,到后来想改的时候已经很困难了。  相似文献   

17.
我曾在加拿大参观过一些学校,他们的墙上也贴着花花绿绿的东西,主要是学生的作品,有的是孩子的手工作品,有的是孩子的画,摆放不讲究整齐,更多的是七扭八歪。甚至有的孩子鼻子被染成红色的小丑照片也贴在那里。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我们班来了三个四川灾区的孩子——成林、李德阳、王小娜。这几个孩子家里的房屋全部被毁,家庭也遭受了不幸,家长在地震中有的遇难,有的受伤,有的失踪。孩子幼小的心灵经受如此的重创以至他们都很沉默,甚至有些孤僻。尽管我和同学们对他们很照顾,可是他们还是不太合群。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家长很重视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但往往不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一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什么时候起床、睡觉,不注意也不关心。有的孩子跟着家长到晚上10点、11点钟还没有睡觉,第二天早上就不能按时上幼儿园;有的孩子晚上看很长时间的电视,白天不到午睡时间,就困得眼睛睁不开。而对这类问题,有的教师也没有及时向家长提出,这样日子一长,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又逐步形成了幼儿不良的作息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