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风  斯人 《华夏文化》2007,(4):63-65
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于2007年7月16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一百余人围绕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思潮和学派、人物和经典研究、中国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生培养等问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思想史愈益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学科。在世纪之交,全国各地学者汇聚一堂,总结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确立21世纪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战略,编著一部《中国思想学术史》。1999年9月21日~23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暨《中国思想学术史》编著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岂之先生作了《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报告,对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和评价,提出了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和编著《中国思想学术史》的方法论原则,引起了与会…  相似文献   

3.
自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以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思想史博士点已经培养出51名博士。今年毕业博士生14名,全部通过论文答辩。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学科由侯外庐先生创立。1984年成立直属学校领导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在所长张岂之领导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14名博士生毕业,凝结着无数学者专家的心血。今年参加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跟踪学术前沿,内容广泛,涉及许多学科,如学术思想史、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法学、伦理学等,论文写成后,送交同行专家如李…  相似文献   

4.
北京“儒学思想讨论会”简述1991年6月13日至15日,“儒学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文化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学者之间的相互交往中,我们有幸结识了台湾著名学者林庆彰教授。林先生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研究员并兼任东吴大学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经学史、思想史及文献学研究已长达二十余年,尤以对中国经济学史特别是清代的经学研究引人注目,享誉海内外学界。笔者亦侧身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之列,与他的研究方向相近,作为学术研究上的同行与同道,曾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成为国人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之根与魂,渗透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中国思想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认识国情都是不可或缺的"(张岂之《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载《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纵观近世学界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与普及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五四时期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历来是被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所处的特殊历史节点使其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交织、论争不断的价值多元状态。新派势力坚决站在西方科学、民主的旗帜下,学习现代西方文明成为一大潮流;旧派势力则仍延续着传统中国的学术方向,在新形势中坚持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在这一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斗争中,关于国学、国粹以及国故的种种论争也随之而起(对国粹、国学和国故这三个在二十世纪初期争论较多概念的关系问题,学界有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8.
方肖 《华夏文化》2007,(3):14-16
《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是一部由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撰写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统,但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则以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六册,260余万字)为主要标志。《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力图在总结五十年来、特别是二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体系。本书由总主编提出整体设想和编撰大纲,聘请各分卷主编,由分卷主编提出关于各卷的具体编撰思路。六卷本的具体分工是:先秦卷,由刘宝才、方光华教授主编;秦汉卷,由黄留珠…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侯外庐无疑是硕果累累的开创者。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吸收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做了明确回答,形成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其中关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采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赵娜 《华夏文化》2010,(2):59-61
2009年11月27日至30日,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座谈会”在西安举行,近30位与会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暨南大学、聊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化》2016,(4):1-1
正长期担任本刊《华夏文化》顾问的白清才同志于2016年11月6日因病在他的故乡山西逝世,本刊同仁们表示沉痛哀悼。白清才同志于1990年任陕西省省长后,曾担任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会长,他热情指导、支持研究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在西安召开中国思想史研究、老子思想研究、黄帝研究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又支持出版关于人文初祖黄帝的历史资料,如《五千年血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本是一套由著名思想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主持、由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学术著作。该书在总结50年来、特别是2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发展历史提出了新认识。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学术史角度深化思想史研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平涛我曾经在几所大学作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演,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热情和兴趣。不仅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即或是工科大学,例如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为他们学校的学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学生们欢迎;我利用到...  相似文献   

15.
王允亮 《寻根》2006,(3):34-38
徐复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成就卓著的学者,其著作《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等都是在中国学术界享誉已久的著作.徐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由衷的热爱,他自己也有一种勇猛无畏的性格和作风,这种性格和作风既是徐先生为人处世上的特点,也体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魅力,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上彰显出来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17.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2023,(1):84-94+187-18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是一部系统完整且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共五卷六册,二百六十万字。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关于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几点意见朱伯崑从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领域看,孔子、老子乃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分别开创了中国哲学的传派,后来各自形成和发展为两大流派,即儒家和道家。汉朝以后,伴随印度佛教的传入,又形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