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何泽慧院士的生平,回顾了她在德法期间的科研成果,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期间进行的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概述了何泽慧在法国期间与钱三强等研究并发现了铀的三分裂现象、何泽慧首次发现四分裂现象,以及回国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研制成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50年代后期开拓我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70年代后期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论述了何泽慧立足常规、着眼新奇,装置力求简单,朴实无华、执着追求满怀激情的工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化论坛》2010,(1):133-136
2009年7月15日,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挂牌验收,受到了由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中国科学院宋振骐院士、吉林大学陈建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胡瑞忠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军教授、同济大学叶为民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组成的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建设成果突出,经费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3.
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1952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副所长、研究员.1979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他,31岁就已经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在学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最高奖励——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学金,其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又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到德国马普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研究生》2008,(4):1-1
孙曼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化药理学家、博士生导师。祖籍河南安阳,1951年8月3日生于河南开封。1948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建国后更名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毕业后分配至军事医学科学院。1973年至1975年为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访问学者。1987年至1988年任德国柏林技术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6.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2):F0004-F0004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在乐山师院旅游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所系乐山师院(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是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早的旅游科学研究机构,至今已有20年研究发展史。旅游研究所成立伊始就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旅游学会四川分会部分专家从事省内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旅游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7):F0003-F0003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四川省教育厅在四川省省属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础,该基地的前身系乐山师范学院(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的旅游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F0004-F0004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在乐山师院旅游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所系乐山师院(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是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早的旅游科学研究机构,至今已有20年研究发展史。旅游研究所成立伊始就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旅游学会四川分会部分专家从事省内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旅游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树超  许英 《职教论坛》2002,(23):56-58
在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应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和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DSE,现在改名为德国国际继续教育和发展公司,INWENT)之邀请,10月22日至11月2日,我们随中国职业教育代表团赴德国考察,首先参加了2002年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专业研讨会(柏林);然后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研讨会(慕尼黑);此外考察了汉堡职业技术学校、奔驰汽车公司汉堡培训中心、汉莎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部(汉堡)等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考察团成员还有中国高级人事管理官员培训中心、辽宁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辐射实验室,俄国杜布纳核物理研究所(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核反应研究室,德国黑森州达姆斯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是国际上获取超铀元素的三大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特别是俄、美两家实验室,由于仪器精度、实验手段、测试水平、确认方法(公认化学鉴定方法最为可靠)以至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不同,在合成钢后的超镄(镄Fm,100号)元素的过程中得出不同结果,以及对他国的元素命名乃至对国际上公认的化学元素名称表示异议,就是不难理解的了. 1957年7月,美、英、瑞典…  相似文献   

11.
李振声档案盘点:李振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之称。1931年2月出生于山东淄博, 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研究实习员,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后改名为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研究员。当选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创造足科学家们在“无意”中发现的,其中颇为著名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El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X射线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和轰动,并掀起了一股X射线研究热潮,并促使了天然放射性现象与电子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的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F0004-F0004
乐山师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在乐山师院旅游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所系乐山师范(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是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早的旅游科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国第一台高能物理实验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成。它是一种先进的粒子加速器,将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等)加速到极高的能量,然后用粒子轰击一固定靶,把靶打碎。通过研究高能粒子和靶中粒子碰撞时产生的各种物理反应,发现新现象,研究粒子的性质和构成。  相似文献   

15.
因为首先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先生(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作为一名杰出的女性,何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功勋卓著的科学成就以及在科学道路上所留下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于青年学子来说,都需要从中认真品味,以何先生留给我们的启示指导我们在科学道路上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16.
李学勤教授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4):F0002-F0002
李学勤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1933年3月生于北京,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1988年,任副所长,1991-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相似文献   

17.
张宗烨 核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及相干对涨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160附近原子核低激发态的主要特性。1976年从理论上预言了在超核中存在超对称态.并于1980年被国外实验室验证。80年代以来,对核力的夸克模型理论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正反夸克对产生模型与核力中程机制的研究”获1990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曾多次出国讲学,培养博士生7名,博士后6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20篇.有关夸克模型的论文被引用约290次。  相似文献   

18.
范昕 《阅读与鉴赏》2010,(6):33-34,56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贝时璋离开浙江大学到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建立学术秘书处.贝时璋被调任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同年,贝时璋将实验室迁往北京。他是组建中国科学院最初的倡议者之一.曾参与制定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很多重要规划。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中学数学》2009,(8):F0004-F0004
陈景润(1933.5.22—1996.3.19)福建福州人,哥德巴赫猜想(被尊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第一人.少年时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1953年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短期任中学教师后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开始研究数论.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发表《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09,(6):19-21
斯考特·道格拉斯·罗斯高 (Scott Douglas Rozelle) 1955年7月出生,美国农业经济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推荐.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