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的语气词"罢了"和"而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罢了""而已"这类双音节语气词,有人称为短语词.孙锡信先生在他的语气词研究专著<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参照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的"短语词"概念,将"语气短语词"的概念定义为"在形式上表现为词组(短语),而在功用上相当于一个词"的"大于一个词的表语气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则"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的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则"字的研究,从"则"字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着眼,分为言效之词、继事之词、直决之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文通>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皆"类词,是指古代汉语表示全部的范围副词"皆"、"悉"、"尽"、"俱"、"咸"、"遍"、"毕"、"举"等词.这类副词在<马氏文通>中除了"毕"字被列入"状字章"之外,其他都被列入"代字章"中的"约指代字".从<马氏文通>对这类词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主要是考虑了语义指向.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类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对<国语>"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中的"则"给出名词"方法"和语气词两种不同解释,这是<汉语大词典>的疏漏之处.此处"则"应为名词,意为"方法".  相似文献   

6.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7.
<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挠"的标音有失误.文章先指出三部字、词典的错误所在,其次从<广韵><集韵>出发,根据古文献中的音义材料论证判断三部字、词典标音失误的依据,并逐项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语法学专著。助字篇是马建忠根据汉语独有特点创立的一篇,历来学者非常重视,评议众多。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学者们对《文通》助字篇的评议,分类归纳总结关于助字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位次""静字"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语法学在19世纪初开始摆脱传统小学的樊篱,马氏提出的"位次"和"静字"理论,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永雪 《文教资料》2007,(25):74-76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其"代字章"首次提出"代字"这一语法概念,并将其独立为类,按意义划分为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示代字四大类。此后,语法学家就此作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马氏文通》"代字"词类地位的认识;2.对《马氏文通》"代字"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3.对《马氏文通》代字章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中较为重要的一卷,马建忠先生在这一卷中对动字的假借、四声别义、坐动、散动、连动句、兼语句等汉语语法现象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但由于对拉丁语法的刻意模仿,出现了一些矛盾之处.本文针对<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中所揭示的语法现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2.
王丽 《现代语文》2006,(10):67-68
"将"的语义和用法在不同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拟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西游记>为语料,对其中所出现的"将"字进行穷尽式考察,研究"将"字在明代的语义与用法,并拿它同唐五代时期的<祖堂集>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的语义与用法作比较,这对于全面了解"将"字的发展演变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虚字卷之九》首次明确规定了"助字"的定义和范围,大体道出了汉语助字的语法作用。本文以《马氏文通》"助字"理论为研究对象,穷尽性分析其对中国古代语法思想的继承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新华字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字有78个,<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而<新华字典>未收录的字有938个.对这些字未收录的原因,既从两部辞书的性质、用途等方面做了说明,又从这些字的使用范围、构词特点等方面做了分析总结.为辞书的编撰和修订过程中处理收字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和数据,对汉字的整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作为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专著,在模仿拉丁语法的同时,"因"而不"搬",结合汉语的特点自创了"字、词、次"的概念."字、词、次"三组概念既各自独立,又互补共生,于重复、互补、矛盾等多重复杂关系中相对完整地构架了<文通>的语法体系.本文通过对"字、词、次"的探析整体考察<文通>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覃觅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63-65,86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且"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且"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熊露露 《现代语文》2007,(9):113-113,122
<说文·水部>共有468字,重文22,新附字23,是<说文解字>收字最多的部,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无疑也是十分丰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说文·水部>的文化观照,探讨"水部"诸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字典>对<诅楚文>"将欲復其(貝兇)迹"一句中的"(貝兇)"的解释不确切,在考察前人对<诅楚文>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对"(貝兇)迹"二字的解释之后,认为<诅楚文>中的"(貝兇)"应为"凶"的通假,乃"凶恶"义.  相似文献   

20.
郑丽 《现代语文》2007,(12):34-36
正如张清常先生在<〈马氏文通〉读本代序>中所言:"这本著作读起来比较困难.……内容上使人顿开茅塞之处固然很多,可是迷雾矛盾也不少."[1]要真正领悟<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精髓,只有通过仔细研读,做到既能运用当今先进的、科学的语法观点去解读<文通>,又能站在马氏的角度去看<文通>,才能真正拨开蒙在<文通>上的"迷雾".本文欲集中研究<文通>的连字章,并就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