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维度方面,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也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要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身能力,并善于调动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学生欠费问题也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大学生欠费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因素,也与学校管理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力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网络问题。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也难辞其咎。因此,大学生网络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扬州某大学400名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主要有规划意识弱、自我认知不足、对职业了解甚少等问题。问题的产生既有教育和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学生和性别、地域等因素。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而高校和学生作为规划的主体更应积极采取行动以提高职业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 《教育探索》2012,(10):149-150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加强课程建设、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失信、损德现象的出现既有个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家庭及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充分落实诚信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健全评价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欠缺的深层原因及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物质财富日益丰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许多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已无必要。这既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的社会复杂因素,既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存在学校教育的不足。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深层次原因,并从教育的能动性、完整性、成效性、针对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和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很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就其原因而言,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的因素。要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自我意识、认识和判断能力等心理因素在外在力量的影响下,会产生各种与其成长成才要求、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行为,于是形成大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大学生活的三个时期相对应,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被分为适应性问题行为、学习性问题行为和就业性问题行为。大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受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更有大学生个体的原因。以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坚持教育性教学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消除大学生问题行为的负面影响,促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峻,从而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不高。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也与高校就业服务、毕业生个人、学校教育等密切相关。笔者从毕业生个人及学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较好的缓解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从而更好的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岳 《文教资料》2010,(17):208-210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又有学校、家庭与个人因素的影响。为此,学校应该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构建感恩文化氛围,并积极推进传统感恩教育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病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形式。根据教育病理学观点,针对我国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浪费、教育冲突、教育滞后和教育差别等问题,指出存在这些问题的病因既有观念的影响,又有体制的制约;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提出了必须通过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健康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大学生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对于学校来说,必须寻找解决大学生心里问题的办法和机制。积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挫折教育,磨炼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自我发展中心与智、知与行、人与我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既有主体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但是大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主要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在促使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应如何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服务社会以实现其根本任务,这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的分析来谈谈如何改进和提高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6.
邓剑华  陈万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122-124,F0003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知上的偏离、心理上的偏失、情感上的偏激和沉迷网络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也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教育和管理,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大学生耐挫心理素质较为薄弱,培养耐挫心理素质对保障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促进社会化和塑造良好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大学生耐挫心理素质薄弱的原因,既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又有个性特征与身心疾病方面的个人因素,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重视生命意义教育,实施高职大学生耐挫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学校思想教育应从这一特征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心理与习惯,努力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茂 《文教资料》2010,(13):198-199
随着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也日益突出。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有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与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而解决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创建良好的诚信环境、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成才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