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君断肠令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树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的全诗。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为恋人的真情所感动,毅然与其私奔的事,赞扬了此女爱情的热烈、执着。诗中的“暗合双鬟”意为偷偷地将原先分为两股的发髻合在一起。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当时的风俗,“双鬟”是处女的标志,出  相似文献   

2.
古今诗坛,送别诗不可胜数,其中不乏佳作。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谁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力作。近读此诗,不禁忆起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又称《送杜晃进士之东吴》):"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孤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两首绝句对照品读,觉得虽同写春日楚地江头,送友渡江东去之内容,其审美情趣大相径庭,诗味迥异。孟浩然《送杜晃进士之东吴》,虽杜晃其人无从详考,但诗中"君去春江正渺茫"和"日暮孤帆何处泊",写出了"人生自古伤离…  相似文献   

3.
唐敬宗宝历三年,刘禹锡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书信库中,珍藏着一封极为珍贵的信札。它写于1932年,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用毛笔书写送给好友盛成的一首壮行诗。全诗如下:送成中兄从戎南去壮哉君此去·沉霾待廓清匹夫肩其任造势易天心十九路军真帝子神威神勇荡妖氛春申江上鲜红血万岁中华复国魂悲鸿壬申危止之际此信是2001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盛  相似文献   

5.
一 、 阅 读 下 面 一 首 诗 , 然 后回 答 问 题 。 送 别 王 维 下 马 饮 君 酒 , 问 君 何 所 之 ? 君 言 不 得 意 , 归 卧 南 山 陲 。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 时 。 1.下 马 饮 君 酒 一 句 中 的 “ 饮 ”是 什 么 用 法 ? 如 何 解 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 何 理 解 “ 君 言 不 得 意 ”中 的 “ 不 得 意 ” 三 个 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时 ” 两 句 表 达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 想感 情 ? 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6.
十二(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题目明确包含“留别”二字,说明这首诗是一篇留别之作,但诗歌涉及留别主题的只有一句“别君去兮何时还”,如同蜻蜓点水,一笔而过。整首诗是在记梦——“梦游天姥”,记述了梦游天姥山的整个过程,全诗写了一次完整的梦游经历。我们该怎样理解题目的“留别”与整首诗记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新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琴诗》: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不仅诗歌写得漂亮,诗歌理论也见解独到。他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精、气、神的倾吐与结晶。诗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写诗单靠灵感是不行的,还要有艺术的自觉心。天赋予我们眼、耳、心,我们就要运用它们去观察、谛听、思想,此外还要依赖一种潜识——想象化,把深刻的感动让他在潜识内融化,等他自己结晶,一首诗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做人处世:弃他人之诺,记一已之言。诗观:我写我心,用一颗真诚的心书写人生,用一颗虔诚的心对待诗的圣洁。即使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也要为诗而纵情放歌。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相似文献   

12.
大诗人李白写过一篇乐府诗《江夏行》,其中有这么几句:“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这是一个少妇怀念她外出经商的丈夫,想起去年别时相送的情景,是写得相当传神的。人已经走了,送别的人还舍不得离开,站在那里望着风帆慢慢地远去,她的心也跟着江水一道向前流去。同一时期,诗人写过一首有名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是这样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内容,如果我们用“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来作为它的注脚,除了“去年”一词不切外,是最适合不过了。  相似文献   

13.
顾城 (1 956 - 1 993)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 ,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 ,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 ,写梦中的“天国”。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 ,展开奇谲的幻想 ,创造奇异的意象 ,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 ,因此 ,他被称为“童话诗人”。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 ,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 ,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这首诗由三节构成 ,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  相似文献   

14.
小诗     
生命的树上凋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的压在心上。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美学著作,偶尔写点小诗,也体现着他的美学观。这首小诗就是极好的例证。《小诗》则告诉我们,要能导到诗,就必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花“谢落在  相似文献   

15.
泪珠与珍珠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有一次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  相似文献   

16.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17.
大象阿姨领着一君小动物去森林里玩。不过,今天大家都想写首诗送给妈妈,当做节日的礼物。你看,小兔子坐在树墩上抓长耳朵;小老鼠在地上写写涂涂;小笨熊大摇大摆走来走去,口里哼哼什么;小鹿转着圈子;小狮子闭着眼躺着,尾巴却在地上打拍子;小猴子倒挂在树枝上,荡来荡去,没去戏弄谁……  相似文献   

18.
马卡连柯早在《教育诗》中理直气壮地说,对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李吉林曾经在教育散文《是教师,也是诗人》中这样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语文的课堂教学,也的确应该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歌,在教与学中展现着诗歌  相似文献   

19.
黄炳麟 《语文知识》2003,(12):11-11
苏轼说:“街谈市语,皆可入诗。”其《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他认为口头的俚语俗话正是诗的“妙处”。他被贬黄州时作有《食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着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就是后人常说的“东坡肉”,诗歌如口语,通俗有趣。  相似文献   

20.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唐代诗人高适早期创作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高适(702-765),字达夫.其诗多写边塞风光,风格苍劲雄健,感情浑朴诚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被称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千里"两句,写的是塞外黄昏景色.暮日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