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演替过程不仅受到群落内外环境因子的干扰和影响,而且受到群落本身结构的制约。本文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演替的一般途径进行了归类比较。此外,还对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线性和非线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环境,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下降,到顶级群落阶段仅为0.9492 g/cm3;20~40 cm及4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升高,但0~100cm土层平均容重逐渐降低; 0~20cm土层含水量逐渐升高,顶级群落阶段明显高于其它阶段;20~40锄及40~100cm土层含水量随植被恢复演替呈总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植物群落景观美学分析显示:保护区演替阶段森林植物群落景观具有自身固有的美学规律,各群落景观在雄、奇、险、秀、幽、奥、旷七个方面表现不同.一般来说,针叶林较具雄、奇、险,常绿阔叶林较具奥、幽,落叶阔叶林随不同季节而奥、旷交替变化,灌丛景观表现出较强的旷感.植物群落景观之美是变化的、复杂的,这有待于人们去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辉县市麦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并运用群落的重要指标总量(S)、丰富度(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基本上模清了群落的组分及其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麦田昆虫群落由39种组成;它们可以分成不同的生态功能类群.其演替过程可分为建群、发展、鼎盛、衰退四个阶段.其中鼎盛阶段是麦田害虫群落治理的关键时期,主治对象为麦蚜.  相似文献   

5.
植物群落景观美学分析显示:保护区演替阶段森林植物群落景观具有自身固有的美学规律,各群落景观在雄、奇、险、秀、幽、奥、旷七个方面表现不同.一般来说,针叶林较具雄、奇、险,常绿阔叶林较具奥、幽,落叶阔叶林随不同季节而奥、旷交替变化,灌丛景观表现出较强的旷感.植物群落景观之美是变化的、复杂的,这有待于人们去系统地、深入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客观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上正确对待群落演替的概念,准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很关键。1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因演而替的主体过程"人教版新教材中对群落演替的定义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一概  相似文献   

7.
<正> 1 对"演替"概念的讨论[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518066) 涂门江申紫练]1.1 先看一道题目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从湖泊演替为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了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请参照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描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大致过程。”由于教学参考书上没有相应的答案或解释,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把这一演替过程理解成次生演替,理由是湖泊底部是很好的土壤,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对由马尾松演替成的次生林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此群落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该林分群落多样性Simp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达0.8935和2.5036,显示该群落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马尾松和青冈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群落演替趋势说明,种质资源和土壤条件是影响该林分演替趋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林草植被建设是人工参与下的植物群落自然形成和生态自然修复过程。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人们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的规律。当然,人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改善植物生长的小生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他感作用物质的种类繁多,他感作用产生方式也不一,许多内外因素均影响其产生及作用效果。他感作用在农业上有明显效率应,并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演替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各类试题中,群落的演替相关知识点考查难度相对较低,但仍有部分知识点学生理解不到位,造成失分.本文以典型试题为例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有所帮助.一、演替是完全取代吗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优势取代是指一个物种占优势代替了另一个物种的优势地位,而取而代之则是一个物种的出现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例如,某地演替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苍山地区火烧迹地群落演替进程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云南大理苍山地区火烧迹地群落演替进程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火烧时期的样方中,共记录种子植物70种,其中草本植物44种,占总物种数的63%左右,同时记录木本植物共26种,占总物种数的37%左右。植物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略高于热带成分,这可能与样方所处的生物地理位置和相对较高海拔有关;随着演替进程的推移,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呈显著单调递减趋势,这可能与群落内部透光性的改善和营养物质的回归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7,(6):22-23
以"群落的演替"教学为例,论述模型建构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包括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课中让学生制作"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物理模型,利用概念模型法讨论蕴含"群落演替"的古诗词句和绘制本章的知识概念图,以达到突破本节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群落演替”的概念生成为例,比较分析2种不同来源的教学实例在突破难点方面的差异,从而说明“群落演替”概念教学实例的选择与呈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红树植物对低光照水平的生长及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低光照水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不利的。这些不利的影响也体现在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红树植物身上。低光照水平下红树植物的繁殖体萌发受到影响,依受体植物的不同,这种影响既有促进作用亦有抑制作用。生理生态方面的响应包括植株的光合速率下降、植物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植物个体生长发育方面的茎高生长增加但生物量下降。由于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以及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和活跃化,低光照水平导致红树植物群落的更新和演替也同样受到抑制。虽然低光照水平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对红树植物产生的影响大部分是不利的,但深入探究红树植物对低光照水平的生长及生理生态响应,可以为红树林的育苗、造林和演替阶段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替是城乡一体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它客观上表现为:发达地区的聚落由点状分布向面状分布演替,欠发达地区的聚落由点状分布向线状分布演替。聚落选址和布局的演替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制约,同时,它也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代交通取向、现代市场取向、现代工业取向、现代人口取向是聚落选址和布局演替的驱动力。这些因素共同影响聚落布局模式并加速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易思明 《教师》2015,(3):101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是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落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从群落水平揭示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了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后续恢复生态学和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理论依据,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衡水湖湿地植物群落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衡水湖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湿地滩涂植物群落及陆生植物群落。这些不同的植物群落都有它们常见的代表植物。这些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反映了衡水湖对维护华北平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及重要性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植物学(1982年2月出版)中,对第三编“植物群落”,本文提出了三点商榷意见:一、应把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作为第一章的重点,而不应以植物群落的分层结构为重点.二、应增加植物群落演替的概念.三、本编应在总结前两编的生态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影响植物生长的五个非生物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