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移动地图App竞争愈加激烈,产品趋向同质化,提升移动地图应用的用户体验成为吸引并留存用户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框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3款主流的移动地图App的版本迭代数据进行编码,从而将感知示能性与移动地图App的具体功能对应起来,并借鉴相关理论对用户采纳和使用移动地图App过程中的需求与感知示能性进行理论映射,构建了移动地图App中的“需求-感知示能性-功能”框架,揭示移动地图App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维度。该研究有助于提升感知示能性理论在信息交互领域的情境化探索,并为当下主流的移动地图App用户体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21):34-41
本文从Davis的"技术接受模型"(TAM)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移动阅读,建构了一个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预期花费、使用态度与使用意向等六个构念所组成的概念模型。实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N=195)。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2个研究假设中的6个获得了支持:感知有用性对于使用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a);感知有用性对于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b);使用态度对于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感知易用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c);感知易用性对于感知娱乐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d);感知娱乐性对于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c)。  相似文献   

4.
张敏  张磊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7):116-122
[目的/意义] 电子资源下载管理是数字图书馆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影响用户过度下载行为的因素,从任务驱动与惩罚机制的双重情境出发,在整合沉浸体验理论和时间压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方法/过程] 实证研究部分,以大学生中经常使用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群体为样本,采用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419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1.0及Amos2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感知任务重要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过程愉悦性和感知任务紧迫性,感知过程愉悦性和感知任务紧迫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过程有用性,感知个人惩罚程度对感知过程有用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感知组织惩罚程度对感知过程有用性没有显著负向影响,感知过程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过度下载意愿。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化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社会化媒体获取信息。对于传播学研究而言,了解用户如何对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可信度作出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微博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实证的方式对社会化媒体用户的信息源感知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机构微博主(信息源)的感知信任度要显著高于个人微博主(信息源),专业型的"意见领袖"相比之社会名人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包括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微博使用习惯和微博谣言/虚假信息感知在内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会对用户的信息源可信度感知造成影响。这些实证分析结论为进一步对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可信度开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的问题,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再统计。[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68篇实证研究文献中共提取出72组224个效应值进行研究,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和本体两大因素,并提炼出平台类型、文化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用户性别及被试群体5个调节变量。使用元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次群体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对社交媒体倦怠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和本体因素均对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对社交媒体心理倦怠的影响均强于对社交媒体行为倦怠,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归纳识别的5类调节因素在本体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仅受到被试群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以隐私关注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化阅读APP用户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发现,感知收益的四个维度对于用户感知价值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感知成本则负向影响用户感知价值;感知价值和隐私关注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隐私关注负向调节感知价值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典型的资讯类社会化阅读App,移动新闻客户端是目前大学生阅读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本研究以权衡需求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影响大学生采纳和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需求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新闻资讯权衡需求、有用信息权衡需求、消遣娱乐权衡需求能够有效预测和解释大学生是否会采纳移动新闻客户端.除了这三个因素之外,表达意见权衡需求同样正向显著影响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使用行为.相反,线上社交权衡需求和线下社交权衡需求对大学生的采纳和使用行为均没有显著影响.上述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洞察不同的需求因素对用户采纳和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影响,同时对服务提供商如何提升社会化阅读App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探究健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对健康信息学与信息偶遇研究都大有裨益。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理论为基础,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用户健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同时使用调节效应简单斜率作图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健康信息素养的调节效应以及各潜变量间相互影响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源可信性、健康信息新颖性、社交联接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但社交联接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被其他三种因素弱化;环境便利性、情绪状态以及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健康信息偶遇行为,且环境便利性的影响作用被感知有用性削弱;健康信息素养正向显著调节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源可信性、健康信息新颖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社会联接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受健康信息素养调节,健康信息素养高,则起促进作用,健康信息素养低,则起抑制作用。希望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组织和个人提升对健康信息偶遇情况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