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历史教育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充分借鉴已有的“跨学科学习”和“主题学习”经验,其特点包括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内容的开放性以及过程的探究性。研究认为,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可以依据历史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从多学科角度提出思考问题,开展以学生综合实践体验为中心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对主题单元设计的学习,对主题单元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要规划好主题单元的设计,必须在把握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过程进行恰当的专题划分,设计好活动专题,活动要多样化,对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后要达到的成果预先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读写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课堂实例,从课堂活动主题情境的创设、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多元化课堂评价的建立、拓展实践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读写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单元主题WebQuest的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初,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特别设立的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项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形态,如果能够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即在学科教学中注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必将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进一步推动研究性学习。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将WebQuest引入英语课堂,以课文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WebQuest探究活动的主题,开发单元主题WebQuest,结果发现WebQuest是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不可多得的良好模板。在英语教学中开…  相似文献   

5.
系列主题作业设计的核心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围绕特定主题的系列任务活动型作业,得到对语言的亲身体验,形成对每个单元主题的整体认识,从而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并建立起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一、以单元话题为线索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为模块建筑体系,每个单元以话题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线,采用“功能———结构———主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教材。这样编写教材的立足点是把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能力在…  相似文献   

6.
"活动·探究"单元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以新闻、演讲、诗歌和戏剧为主题,以"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为学习要求,在八、九年级每学期安排一次的训练.教学时教师需要以设计探究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为重点,而常见的探究性活动有统整式、比较式、讨论式、导图式等;具体教学中采用哪种类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以确保探究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施建通 《教师》2023,(34):39-41
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探究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文章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背景,简略分析探究性作业的内涵及分类,指出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做中学”理论。同时,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例,指出教师可以以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单元探究性作业,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单元探究性作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8):33-36
通过调查发现,广州地区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仍然以讲解为主要授课方式,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大部分学生普遍也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牢记课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忽视了思维能力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笔者围绕如何在单元教学中整合教材、创设情境、组织探究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做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设计出单元主题式阅读课型基本范式,为教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素养导向下不同领域之间互动、融合、碰撞与整合的育人样态和价值追求。现有的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设计存在意涵模糊、概念性目标不清、支架缺失、整合性弱、成果不显等问题。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的设计需要遵循“6能”设计原则,围绕项目类型、项目活动、项目流程、项目里程碑、项目产品五要素框架展开,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等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本文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阐述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设计的意涵、原则与框架,旨在为一线教师开展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提供有效支架,促进学生跨学科整合性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确立单元主题,构建结构化的单元学习内容,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单元学习活动,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逐步形成对单元核心议题深层的认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取向,以有效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1.
系列主题作业设计的核心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围绕特定主题的系列任务活动型作业,得到对语言的亲身体验,形成对每个单元主题的整体认识,从而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并建立起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正>单元主题语境是指根据单元内容提供的话题范围和人文情境。初中历史单元主题群共分为三大类,每个主题群内都有内在关联,涵盖政治、人文及经济等多部分内容,每个主题之间都各有侧重,并且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关联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单元语境下实施“以读促研”的历史教学时,应该以单元主题为基础,通过构建主题场景来创设出以史料研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不仅需要教师精确地挑选历史文本,通过巧妙的活动创设来传达文本内所要输出的历史内涵,将主题与历史知识相关联,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玉三 《林区教学》2011,(4):113-117
探究性学习活动应具体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做好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探究活动的构建与设计以及应用性探究的设计。以具体案例论述了探究性学习活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所谓开放式单元主题作业,其核心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围绕特定主题的系列任务活动型作业,得到对于语言的亲身体验,形成对每个模块主题的整体认识,从而体会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并搭建好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这种围绕单元话题展开的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理念 1.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且也是教与学方法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本单元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2.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时的分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细化在一个知识单元具体课堂教学中。基于单元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开放式单元主题作业,其核心是以单元话题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系列任务为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围绕特定主题的系列任务活动型作业,得到对于语言的亲身体验,形成对每个模块主题的整体认识,从而体会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并搭建好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这种围绕单元话题展开的作业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鄂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在每个单元的后面会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编排体例体现了"大语文"的全新理念,它的出现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设计和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即整合单元内容,凝练单元学习主题,确定教学的基点;依循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落点;立足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主题学习活动,开展单元主题学习;围绕目标与遵循规律,设计学习评价表,测评学生学习成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的体现,它暗含时代对人的要求,同时也回应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在选择探究性学习主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水平,以免异化探究性学习的价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探究性学习主题.一、研究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学生设计志趣相投的探究主题学生是有经历、有经验的人,寻找与学生主体经历和经验相贴近的活动主题,学生必然是感兴趣、愿参加的,这就是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单元学习设计为例,从单元学习主题选择、单元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及单元学习评价确定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单元学习设计策略,以期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