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下面是发生在幼儿园中的几则教育小故事。这些教育小故事貌似寻常,却蕴含着不寻常的课程改革思想。这些教育案例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却常常不被幼儿园教师所知觉。因此,对许多幼儿园教师来说,这些小故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发生在幼儿园中的几则教育小故事。这些教育小故事貌似寻常,却蕴含着不寻常的课程改革思想。这些教育案例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却常常不被幼儿园教师所知觉。因此,对许多幼儿园教师来说,这些小故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将无法解释的充满神奇和奥妙的世界未解之谜称为"黑洞"。其实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着很多的"黑洞"。如何正确认识"黑洞"形成的原因并有效解决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黑洞现象,成为困扰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好学生是被"夸"出来的,好班级是被"抬"起来的,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适当的夸奖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勇气,成为学生不断前行的动力。文理分班后,学校对我委以重任,让我担任政地、史地两种组合混合班的班主任。走马上任伊始,看看班级正襟危坐着一群本年级的时代"风云人物",貌似整装待发,随时即可伺机而动,我似乎看到随时可能爆  相似文献   

5.
某些BL Lac天体的光变曲线显示的周期性通常被认为是天体中心存在的双黑洞模型的轨道运动所引起的,文章在这一假定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在BL Lac天体PKS 0735 178中心也可能存在着双黑洞并利用其光变时标及光变周期分析它的中心结构,通过计算得到主黑洞和次黑洞的质量分别为1.7109M⊙和2.88107M⊙以及它的轨道参数和双黑洞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正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中语文学科占据倒数第二位,可见很多学生都对高中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在高中教材中包含着很多优美的文章,为什么学生却不喜欢语文学科呢?这样我联系到了总让人费解的"黑洞之谜",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教学方式造成的低效率和学生学习的错误方法就好比这些难解的"黑洞"。这些黑洞导致了教师和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正>固定不变的学生分班和师资配备所依据的教育原理是传统的"因材施教",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对学生可能生成"刻板印象"。面对迅速变化的小学生,面对个性尚未形成的小学生,教师对学生之材的判断不可能正确,不可能正确地判断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却可能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阻碍。固定教师、固定学生的长期相处也会使教师成功地按照自己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自我”缺席的现象。教师常被称为社会代言人,在思品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像一位以教材为“圣经”的布道者。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紧紧抓住教材所提供的事例,不厌其烦地分析,问一个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也不放过课后任何一道练习题,惟恐没有完成“教参”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致使思品课也成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与否的操练场。教师俨然是一台教学机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教师的“自我”却始终在教材解剖者、规范训导者、价值判断者和教学评价者等角色背后躲避着。其实,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托,…  相似文献   

9.
学校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家长、学校管理实践工作者和学校管理理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家长之所以关注学校品牌,是因为他们对“好学校”存在着强烈的渴望,认为只有“好学校”才可能实现世俗的成功;学校管理实践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学校品牌,是因为部分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内心追求以及应对学校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所需;学校管理理论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学校品牌,是因为“学校品牌设计与策划”已经成为“显学”.但在这种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品牌打造”一词的背后可能意味着“短期行为”与“炒作”;某些教育咨询机构主导下的学校品牌的“策划”可能意味着学校品牌策划变成了对学校的“过度包装”和“过度美容”,更严重的是有些学校品牌其实是“被策划”;凡宣传学校品牌,必言学生升入好学校、教师获奖和学校荣誉,必言设备与“大楼”.基于上述种种考虑,笔者认为,对如此炙热的学校品牌问题作出"冷思考"也许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启琴 《成才之路》2014,(33):52-52
英语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厌学英语、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也常常是被教师所忽略的弱势全体。如何让这些学困生重拾信心,是一线教师不得回避的问题。教师要从四个方面即要求低一点、问题易一点、任务少一点、形式新一点等"四个一点"论述,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融进每个教学工作者的头脑,并实践于教学实践中.这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现象,貌似实践了某种教学理念,实则一与之背道而行.在我所听到的也正是自己所上的课中出现的"热闹的课堂问答"就有这种问题存在. 请看镜头一:教师亲切自然,学生也仿佛情绪高昂.教师娓娓地向学生发问:"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呀?""课文一共有几段啊?……"教师的问题似乎很多,学生也确实做到了人人参与,而且回答的声音也往往极其响亮,整个课堂十分热闹,师生双边关系仿佛处理得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存在着"错误",教师的、学生的、教材的……其实"错误"也是一份资源,教师如果能学会挖掘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错误"也会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当"教师为中心"等错误观念被我们彻底抛弃后,"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并未随之生根。我们感觉到课改成功的新课堂,仍然被某种东西束缚着,仍然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新课堂。若从观念本身来思考,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新观念的内涵或理论表述存在始料不及的缺陷,二是过去被推崇今天仍然被视若圭臬的观念,隐含着新课堂真正形成的潜在阻碍。本文就第二种可能提出看法,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新课堂的真正实现,产生着并非全部为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极其神秘的天体叫"黑洞".黑洞的物质密度极大,引力极强,任何物质经过它的附近,都要被它吸引进去,再也不能出来,包括光线也是这样,黑洞的名称由此而来.无独有偶,在数学中也有这种神秘的黑洞现象.对于数学黑洞,无论怎样设值,在规定的处理法则下,最终都将得到固定的一个值,再也跳不出去了,比如今天要说的"西西弗斯串".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具体命题和方法而言,策略是一种比较宏观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其背后可能蕴涵着某种或某些基本的思想与方法。一般而言,策略总是通过被运用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而体现其功效或凸显其局限;或者,在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被提炼出来或得到改进。任何不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是不存在甚至是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策略总是被冠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名。因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其背后所蕴涵的可能是某种或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12,(Z2):98-99
"日听班"的产生:追问"学生学业成绩"的背后现有的最常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分学科的听课、评课,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这样的评价也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我们常常会在课后听到教师这样埋怨:"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今天学生一点也不配合我上课"显然这样的教师还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2008年,我校参加了全国学生学业水平抽测。当拿到那本厚厚的反馈报告时,我们突然发现,这次测试反馈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多关注的是这些成绩的背后,关于"教师的教"和"学  相似文献   

17.
伏建军 《语文天地》2012,(19):63-64
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的是这样,一个以学习为乐趣的学生不可能成绩不优秀,一个对课本饱含感情的学生不可能不被作品散发出来的魅力所吸引。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课文的内蕴,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高校的普遍扩招,大批学生涌入及师资教学资源的短缺使得当今很多英语精读课常常是大班授课,很多学生抱怨英语精读课貌似听讲座和报告,没有交流互动,学习效率低;许多教师也因学生反馈不及时等诸多因素而倍受教学效率低下之困.由此可见,英语精读大班教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翁山杉 《物理之友》2020,(4):16-17,24
黑洞由广义相对论预言,是一个由奇异面所包围、含有中心奇点的时空区域。宇宙中的黑洞特指具有观测效应的一些特殊天体。由于黑洞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辐射,在观测上,人们通过分析黑洞周围物质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引力波事件,获得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观测证据。此外,物理学家还预言了原初黑洞的存在,在未来也有可能被观测检验,本文简要介绍人类对宇宙中黑洞的观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课间十分钟,教师办公室里总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或"被学习辅导",或"被谈心"。这些学生大抵都是成绩中上的,可能因方法不佳、心理浮躁等问题,需要教师疏导矫正、点化辅导,有时一个暗示,问题便迎刃而解,功课就赶上来了。但是办公室里,也少不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连基本的汉字、拼音都不会写,英语单词不认识,数学习题不会做,理化公式记不住,他们也在教师身旁,眼里噙着泪水,脸上堆满无奈,痛苦地记着、写着、算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