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那里有醉人的景色、为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这份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语言的积累以及情感的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它含有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就是与先哲对话,听取古代圣贤的教诲,可以积累知识、提升素养、提高语言感受力。同时,经典作品具有美育和德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三五”课题“指向智慧生活的‘小脚丫'校本课程的建构研究”的背景下开展的,旨在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引领师生共同学经典、诵经典,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版)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为此,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弘扬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让学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则须探索并实践经典诵读中的文化浸润途径。一、身体力行,点燃"诵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可是,当前的小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对他人和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传统经典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经典美文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传承着我国优秀传统的道德标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阅读素材。经典美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素养,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吸收这些文学素养,然后将这些文学素养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素养。现阶段教育者应该对美文的诵读引起重视,让学生在经典美文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采用故事引入法、游戏法、童谣法、"2+1"激励法、滚动读背法、文艺演出法的训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经典诵读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报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树立了"雅文化教育"品牌,深入开展了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同时,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雅文化校  相似文献   

13.
陈志刚 《语文天地》2012,(19):56-5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高学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经典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重要人才。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把经典引入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经典诵读不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熏陶。通过诵读、热背中华古典诗文,让学生进入广阔深邃的文化天地,汲取营养,温润心灵,丰富情感,滋养精神。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相应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正>国学经典诗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国学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有助于小学生体会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广泛撷取国学精华,在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中华文化,更需要将经典文化智慧引入课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从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出发,对小学诵读经典诗文开展实践与探索,让学生诵读经典,在经典诵读过程中个性飞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经典文学。人们在认识和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寻找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根,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已经成为共识。新课程标准一些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证明"经典诵读"的种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主题教育、交流探讨、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国学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  相似文献   

20.
谭杰 《小学生》2023,(3):151-15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由此,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也将更多的国学经典文学选编到语文教材之中,旨在促进学生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不断丰厚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新路径作如下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