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说明水土流失预测所需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采用类比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项目弃渣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说明台吉营风力发电场新建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所需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采用类比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项目弃渣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说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方法对工程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项目弃渣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项目工程施工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开发建设项目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建设施工对周围的地理环境、土壤结构以及生态景观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科学严密的规划就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现象,这对公路的正常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施工管理者要加大对一方面的重视力度,选择正确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科学的预测,把可能造成的危害将为最低。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当前开发建设项目工程中对于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选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工程实施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土壤和植被,使土地结构变化,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并按照“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将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田晓翠 《青海科技》2009,16(1):68-70
本文对平安县元石山镍铁矿在服务年限内的扰动原地貌新增水土流失量及弃渣场新增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该矿生产运行扰动原地貌新增水土流失量36199.55t,弃渣场新增水土流失量698470.5t,合计734670.05t,矿区将丧失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也在迅猛的发展。但是在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的问题。作者以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作为依据对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水土保持等问题予以研究。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沿海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预测的方法应采用类比法,同时对不同地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的结果推算出该高速公路建设的主体施工区域、取土场所在的地域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方,并针对以上两个地区的情况研究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水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繁荣,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工程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土壤和植被的保护工作,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促使生态环境处于失衡的状态,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量测量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测定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量情况。现本文就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9.
泵站工程是用于灌溉,分布于河道与耕地之间,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开挖、填筑、建筑材料采运及施工作业活动等产生的水土流失。本文对泵站基本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描述鸡冠山镁石矿业项目区概况的基础上,划分了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和时段划分,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采用类比工程分析确定了相关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  相似文献   

11.
基于RUSLE模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侵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南方丘陵山区4个主要省份——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坡度、海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年均土壤侵蚀量为2.46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21.81t/(km2?a);研究区水土保持状况良好,土壤侵蚀面积中,只有13.41%的面积存在着较高程度的侵蚀,局部区域表现为强烈侵蚀;空间上,湖南和江西的土壤侵蚀呈现块状分布,浙江和福建的土壤侵蚀则呈现出点状分布,湖南整体的水土保持状况不如其他3个省份;研究区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微度侵蚀在各海拔和坡度等级下分布面积最大(均大于75%),强度以上的侵蚀分布面积很小(均小于1.5%),坡度15~25°和海拔200~500m的区域是研究区内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坡度每上升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3.34t/hm2;而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m,土壤侵蚀程度则加重2.3倍。流域内60.86%面积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区域内的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海拔在3000m以上,坡度为15~35°的区域内,是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代表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的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坡地径流场7个不同植被盖度坡面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照相法以15天为一个周期观测和控制小区植被盖度,采用传统取样和测定方法测定小区产流后的径流量、泥沙量及污染物流失量。利用2003年和2004年7个植被小区24场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了不同植被盖度下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污染物流失量,来定量说明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流失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呈负指数相关关系,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0%时,土壤流失量已小于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200t/km2;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径流量和污染物流失量逐渐减小,与覆盖度为0的裸地小区相比,当植被覆盖度达到50%时,径流与污染物减少效益均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土壤水力侵蚀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尔琪  张红旗  董光龙 《资源科学》2016,38(7):1203-1211
为定量化评估多因子对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联合效应,本文应用修正土壤流失方程,估算近30年来(1985-2000年和2000-2015两个时段)伊犁河谷土壤水力侵蚀的时空变化,分析降雨、植被盖度和土地利用各因子对土壤侵蚀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土壤侵蚀状况较轻,以微度侵蚀为主,面积占比达到83.99%,强度侵蚀等级以上的面积占比仅为2.25%,零星分布于南、北、中天山的局部地区;严重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低覆盖度的草地。对比两个时段,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呈总体改善但局部恶化的趋势,轻度侵蚀等级以上的面积都显著减少。从1985-2000年到2000-2015年,伊犁河谷的降雨侵蚀力明显增加,而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和水土保持因子的数值则显著减少,耦合三者的时空变化,其对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5.
新疆管道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措施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西部继"西气东输"项目实施以来的又一重要建设项目,是国家级的能源生命线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分析了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新疆段)工程施工后沿线水土流失特征,针对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素,按照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提出了水工保护、水土保持工程等综合水土流失治理及防治措施体系,达到减少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儒渊  曾家琳 《资源科学》2006,28(3):120-127
本研究应用由植群覆盖度减少率(CR)、植相变异度(FD)及植株高度降低率(HR)等三项植群冲击介量所合成之植群冲击指数(IVI),与步道截面土壤冲蚀量之变化,自1991至2004年间,定期就游客践踏对塔塔加步道所造成之游憩冲击效应进行长期的调查监测,探讨其变迁与可能的影响因子。本文汇整14年来所完成之重要调查监测与研究成果,并提出若干建议事项供为游憩生态学之相关研究,与经营管理单位在制定或修正其步道冲击防治与管理策略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黎明 《资源科学》1993,15(3):11-17
水土流失是冀西北黄土丘陵土地退化和农业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粗放耕作,广种薄收等因素又使该区土壤侵蚀日益严重。本文应用遥感方法通过对典型市区涿鹿县石瓮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定量分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整及其主要问题的剖析,将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充分体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原则和土地资源合理原则,以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统一的原则。初步提出了一套河滩水浇地基本农田带——梁峁缓坡地集约经营梯田果林带——梁峁陡坡地旱作果粮间作带——梁峁顶部缓坡地旱粮作物——土—石过渡区、石质山灌木林和用材林带的以农果为主、多种经营立体布局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利用模式,在冀西北黄土丘陵区县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广东省坡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典型水土流失区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广东省坡地利用及其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广东省现有坡地侵蚀面积约1.14×1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74%。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强度侵蚀仅占27.70%,年平均土壤侵蚀量8 540.67×104t,年土壤侵蚀模数7215.68t/(hm2·年)~7335.56t/(hm2·年),年侵蚀深度5.4mm~5.6mm。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坡地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层变薄、土壤贫瘠化、沙质化、干旱和植被退化等,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坡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厚层风化壳、坡度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对坡地侵蚀的防治,应从植被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并与脱贫治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