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这项由生产发动机的伟利达—珀金斯公司创办的“中场发动机”的评选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中国中场球员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成中国足坛“中场灵魂”的早日出现。 1996年,当时效力于广东宏远队的马明宇夺得首次“伟利达—珀金斯中场发动机”称号。1997年最佳中场球员仍从甲A、甲B以及国家队队员中产生。仍将有一个包括中国足协官员、足球专家、资深记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联赛后期提出5名最佳中场球员入  相似文献   

2.
中场球员历来被视为绿茵场上的灵魂,享有“中场发动机”的美誉。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场球员的竞争意识,促进中国优秀中场球员的出现,在’96全国甲级联赛期间,世界著名的伟利达—珀金斯公司将与中国足协联合举办’96最佳中场球员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将连续举办三届,这是我国首次为中场球员特别设立的奖项。 ’96最佳中场球员将从12支甲A和12支甲B队伍中产生。一个由中国足协官员、足球专家及资深体育记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将在联赛后期,  相似文献   

3.
谁能荣获’98中国足球“中场发动机”称号?由中国足协和英国珀金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第三届中国足球最佳中场球员评选活动近期将在全国展开。今年的评选程序同前两届类似,仍采用专家与球迷意见相结合的方法。由中国足协官员、足球专家和资深足球记者组成的评选...  相似文献   

4.
26岁的广东宏远队前卫马明宇11月1日在北京幸运地捧起’96中国最佳中场球员的奖杯并获奖金人民币15000元。 由中国足协和伟利达——珀金斯公司联合举办的这次活动旨在促进中国中场球员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而唤起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中场滞后状况的进一步关注,最终促使中国足坛“中场灵魂”能早日出  相似文献   

5.
引子一1996年甲A职业联赛甫一落幕,一项评选中国足球“中场发动机”的活动也告揭晓,当人们打开报纸,看到那上面的评选结果后都有点儿吃惊,广东宏远队的9号马明守和大连万达队的6号李明排在最后结果的第一、二名,马明才因此捧得了中国足球史上第一座“中场发动机’”奖杯。而一直被大家看好的曹限东(北京国安队8号)、彭伟国(广州太阳神队10号)和济南秦山将军队的11号邢税都名落别、山。有人说,马明才夺得“中场发动机”奖杯,是中国足球正在发生着观念性变革的一个例证.从前那种强调头脑、组织的中场概念如今已经过时,代之而起…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法兰西的球员成了世界足坛的焦点,先是德甲“大哥”拜仁慕尼黑将三名法国球员囤积在了自己的后防线,而后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冠军队的三大主力球员又相继宣布重返法国国家队,现在,法国中生代球员的代表,“后齐达内时代”涌现出来的优秀中场球员比诺特·佩特莱蒂又刚刚从马赛队转会,加盟了法甲四连冠得主里昂队。齐选内等人的回归固然对法国队有着很大的精神鼓舞,但是很显然,中生代球员的成熟才是法国足球最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数据库     
中国足协最近出台了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员转会制度。根据这一新制度,每家中超俱乐部可自由引进3名球员,而拥有4名或者4名以上国脚的俱乐部则不能再引进国家队选手。2004年1月20曰将举行中超联赛启动前的球员摘牌大会。而大会举行之前,所有中超俱乐部都可从中国足协公布的球员转会名单中自由引进3名球员。每家俱乐部  相似文献   

8.
谁都知道,自由转会是欧美足球体制中的重要一环,是职业足球的一大特点。然而,翻翻中国足协今年出台的转会规则,和去年的规定“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今年球员的转会依然是不自由的。为什么中国足协非要和欧美足球转会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今年转会规则的制定者之一、中国足协职业部副主任杨一民,请他给个“说法”。新规则的新内容根据杨一民介绍,今年转会制度在去年的基础上虽没有重大变化,但也注入了几许“新意”。—球员申报转会、批复、公布和俱乐部“摘牌”一次性完成,而不再是去年那样分好几批进行;—外籍…  相似文献   

9.
1998年12月23日上午,中国足协在北京中国棋院二楼的大会议厅举行“1999年国内球员转会洽谈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摘牌”大会。按中国足协今年的转会制度,所有申请转会的国内球员经中国足协审查合格后,立刻被编号“上”,并且向各俱乐部公布。26友A和甲B俱乐部的代表以联赛名次先后为序,依次对上榜球员进行五个轮次的“摘牌”。一名上榜球员只有被某俱乐部“摘牌”之后,才能够从原俱乐部转会到该俱乐部。否则,该球员将面临在新赛季“下岗”的危险。尽管球员和俱乐部私下早有联络和商谈,尽管球队与球队之间也有过多方协商,但是,…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国足协公布了1999李国内球员会名单,共有400余名球员经俱乐部同意和中国足协资格审查后登上“转会龙虎榜”,等待各俱乐部的挑选。下面是足协公布的全部转会球员名单。1999年中国足坛转会龙虎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在持续下滑,影响了我国在世界体育的整体影响力,作为发展根基的青少年培养更是跌至谷底。从中国足协官方网站获悉: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足球基础严重萎缩,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球员从1995年的60余万人直线下滑到2010年的不足7000人。鉴于此,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发展校园足球,以应对中国足球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中国足协在北京城市宾馆召开了“全国足球甲级俱乐部董事长总经理会议”,这个新赛季前全国甲级俱乐部老总们的“神仙会”,因为拒绝所有记者采访而显得格外“神秘”。老总们在“神仙会”上都谈了些什么,新赛季到来之前老总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都有哪些?这是媒介和球迷们都想知道的“内情”。据介绍,这次会议其实是中国足协年度工作会议前的一次预备会议,其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和修改《申国足协职业俱乐部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委员会章程》)《中国职业足球俱乐团的基本条件》(以下简称《事不条件》)和《1999$甲A联赛杯名及…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代价     
《新体育》2011,(1):18-18
2010年,中国足坛的反赌扫黑力度继续加大。随着谢亚龙被专案组立案侦查,前中国足协的三巨头(谢亚龙、南勇、杨一民)已经全部被卷入了这场中国足球历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中。此外名哨陆俊、黄俊杰和著名球员申思、祁宏等人也纷纷涉案。中国足球的公信力正在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足球协会近日又推出一项改革新举措——自1995年起每年由足协组织评选年度“中国足球先生”,“最佳足球教练”,“最佳足球队”。1995年度的评选活动由中国足协主办,中国足协机关报——中国足球报、云南昭通绅康保健食品开发公司承办。广告由四川五洲广告公司总代理。评选采用群众投票与专家评  相似文献   

15.
冉雄飞 《新体育》2008,(5):52-53
对比中日足球,我们无需浪费太多语言,一个最简单的数据,日本目前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有100万之巨,而中国2005年在中国足协登记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仅有3万人。  相似文献   

16.
由新体宵杂志社、青岛双星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后中国足球“双星金鞋奖”评选活动,2月20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双星金鞋奖”各奖予群众投票评选得票最多的中国男、女足球运动员各1名。本届评选范围是:在中国足协注册的、参加了1994年度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男子足球运动员和参加了1994年广岛亚运会的女子足球运动员。获奖者将获得由青岛双星集团公司提供的180克重24K纯金制“双星鞋”各1只。  相似文献   

17.
过去十年,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暴富现象曾引起过广泛的社会争议,批评者说他们球踢得那么臭,根本不配拿那么多钱,支持者说球员拿高薪金也是同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而比起国外球员,中国球员拿的钱其实并不多。但中国足协可不管你什么争议不争议,只要他们认定你球员拿的钱多是事实,那它就是事实,所以对你限薪也决不含糊,通知既出,绝对令行禁止。比起普通老百姓来说,球员们的收入却确是高得离谱,但话说回来,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中国足球踢得再龌龊,可是它始终都受人关注,这就是市场。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球员们就相当于演员,既然球迷们甘愿为他们埋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展九年,评选出了八位最佳球员,但没有一位在像他22岁时就能获得如此殊荣的。1980年8月20日出生的沈刚小伙郑智在2002年12月10日获得了2002年度中国足球甲A联赛的金球奖,在这位“金童”不算长的足球生涯里,却有着坎坷的足球历程和快乐的足球人生。  相似文献   

19.
硝烟中看’95甲A刘志忠去年,中国足协首次实行职业联赛,甲A12强身披俱乐部战袍在绿茵场上厮杀一年,132场比赛自始至终硝烟弥漫,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国土上体会到了职业足球的味道.中国足协专职副主许放对对此评价说:“初入轨道,初进市场,初见成效。”今年...  相似文献   

20.
我为中国甲A球员感到羞愧! 士兵和狼狗加入了监督你们遵纪守法、严格训练的行列中,那威严的哨兵和咆哮的狼狗已把你们的自尊彻底地撕去了。已有传媒把1997年冬季的海埂形容成了军营,请想一想,如果海埂是军营的话,那么你们是什么? 布上哨兵,牵出狼狗,中国足协此拳“不得人心”,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多少年了,海埂以它秀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使每一个离开了城市喧闹的人无不感到心旷神怡,作为采访足球的记者更是把海埂当做了自己的家,像候鸟一样,每到冬季,便飞到美丽的滇池旁,融入海埂,融进足球之中。然而,今年不行了,盘问和犬声毁灭了以往的美好记忆,记者成了“探亲”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