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曲名世的白朴,有词集《天籁集》,对《天籁集》一百零四首词的系年,历来研究有数量不一的勾稽考订,根据现有资料,基本可以确定系年的词作,应在三十四首左右。  相似文献   

2.
秦道然为清初著名词人秦松龄之子,著有词集《微云馀响》。《全清词·顺康卷》未收其词,《补鳊》仅从《国朝词综》转收其词1首,其词集漏收。今整理其词集,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3.
彭志 《天中学刊》2015,30(1):97-102
地方志中存留有少量清顺治、康熙两朝词人词作,尚未被《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及各类辑佚论文著录,今新补22家52首词,以备《全清词》重编时参考。《全清词·顺康卷》及《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已收词人,则录出佚作;失收词人,则在词作前考订词人生平。  相似文献   

4.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保存文献,嘉惠学林,但仍有遗漏。今从清代词选、别集中,辑录未收词作33首,有重要异文的词作16首,删并重复出现的词作1首,并就异文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说明。重点辑补、订正了《钦定词谱》编者杜诏、赵熊诏的词作,兼及清初女词人顾贞立。  相似文献   

5.
唐圭璋先生所纂《全金元词》,为当代治词学者案头必备之要籍。惜乎此书于八十年代前夕出版时,唐先生年事已高,无力再任校订之役,遂使全书留下了诸多遗憾。2000年10月,中华书局第4次印刷了《全金元词》,书后附有唐棣棣、卢德宏二先生的“订补附记”。它汇集了近20年来众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八项对原书进行了全面的补茸,实有功于词学。“订补附记”中最后一项是“补词”,新增补词作96首。作者就此96首新补之词,先覆核其所引原书,而后又做了初步的校订。现分标点和校勘、误辑和漏辑、词人小传考辨三个部分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6.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7.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词学观相统一的,是纳兰调和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冲突的体现。纳兰词"自然"的美学传统渊源有自,消融了清初词派的隔阂,而纳兰词主"情"的特点也对清代词坛的创作起到了补弊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经典的婉约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离开卞京时和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愁。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优美,能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在一个班教这首词时,我习惯地按照过去诗歌教学的方法来讲授这首词,我首先介绍了柳永的生平经历,然后讲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词作,再把这首词翻译...  相似文献   

9.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谙熟音律,巧于词作,长于词论,其词现存70多首。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同当时许多著名的男性诗词家的词作比较,也毫不逊色。明代词评家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词评家李调元也曾这样评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历代词评家都从李词的风格气度着眼,以精当的语言称赞了清照在词作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宗元鼎是清初广陵词坛重要的词人,因其诗文集《新柳堂集》刻本较为稀见,故词作尚有未收入《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者,笔者在阅读《宗定九新柳堂集解注》时发现其词作40首,兹作辑录,以供研究者使用及修订《全清词》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词学中的词意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词作之本"意内言外"论的标树;二是对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创作运行与意致呈现关系的考察。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词意表现新颖独创论、含蓄深致论、真实自然论、圆融浑成论、不可取巧论及精粹凝炼论;在第三个维面,词论家将言为意用、笔为意用、意随辞转的创作原则极致地张扬了开来。现代词论家们从不同视点与程度上或承衍、或充实、或深化、或创新了古典词意论的内涵,完善了传统词意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叶恭绰先生编的<全清词钞>是收录清词最多的选本.作为一个选本,编者在弃取之间就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全清词钞>的粗略阅读,大概得出以下几点:标榜抒写胸臆,率尔而作,反映重大现实题材;主张革新词之格律,提出"能合乐、有韵脚、雅俗能共赏"的新词律观;并且在<全清词钞>的编辑过程中,努力实行其"搜罗宏富、审慎精严"的词学文献观.  相似文献   

13.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浙西词派先驱。故国之思、追悔之情、复国之意,是其词的主要内容。由于特殊身份,表现这些主题时词人采用独特的手法,尤其是融今典于比兴的词史笔法,不同凡响。曹溶词或沉雄悲壮,或轻倩婉约,或高雅脱俗,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相似文献   

15.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为之辑补2家55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表现春思、闺怨为主,怀旧意识已初露端倪.后期词的怀旧情绪较为强烈,内容主要是表现对亡夫的怀念之情和对故国家园的依恋之情.这一创作特点和审美风格的形成与词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并随着那个时代生活的巨大变迁而进一步深化,最终凝聚成一种意识,即怀旧意识体现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17.
宋代边塞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意义上的宋代边塞词数量不多,但是词中却多用烟、霜等清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营造出不同于唐代边塞诗词的凄清衰飒的情感氛围和美学风格特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反观边塞词美学风格以及词体观念的演变。宋人"诗庄词媚"词体观和孱弱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形成宋代边塞词风格的原因,也是其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王士禛词     
通过比较《阮亭诗余》、《衍波词》两本词集,考察与王士禛词集相关的序跋评语等文献资料,分析王士禛扬州前期、扬州时期与扬州后期的不同词学风格。《阮亭诗余》中的作品主要是追摹唐宋词名家,用晚唐词之含蓄来补直白近曲之病;《衍波词》主张突破晚唐小令,师法南宋慢词长调;在离开扬州后,王士禛没有完全缺席词学活动,参与评点了多部词集。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词学和词社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女性词创作的高峰期。清代女性词社是清代词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所论及的清溪吟社、顾春社等女性词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考和创作面目,为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综观近现代词集评点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1895年。这一时期,常州词派占据词坛的重要位置,词集评点多出自常派词人之手。代表人物如庄棫、谭献、陈廷焯等。他们接受并继承常州派的主要观点,同时以词集评点为载体,深化和完善常派词论。第二阶段为1895—1919年。这一阶段的中国,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在词体益尊的情况下,词学批评逐渐向两极发展,词集评点亦然。这一时期也是词学观念逐渐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919—1949年。这一阶段的词集评点正式进入现代词学的范畴。在新旧文学的交替中,词学也出现传统与现代的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