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人际传播活动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发展之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户在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交流活动时展现出一些与以往线下人际传播相异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微信为例来研究网络人际传播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弊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了解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的便利性,也应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辩证地看待这种传播活动并对它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碎片化、娱乐化特征凸显的现代传播模式下,手机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传播媒介,具有独特的人际传播特点。手游《摩尔庄园》以情怀延续为突破口,使得“打工人”在“慢生活”中重塑了网络人际关系。本文以《摩尔庄园》手游为例,分析了基于社交手游中网络人际传播的新场域、新特点,试从人际传播学的角度探讨社交手游对网络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人们交往的需要,社交类游戏悄然兴起."开心农场"便是火爆网络的社交类模拟经营游戏."开心农场"从一问世便以强烈的互动性和游戏性吸引了大批玩家,井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媒介传播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只会运用鼠标的七八岁的小学生,到不会打字的中老年人,都乐在其中."开心农场"现象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思想,对微信传播进行思考。微信实现了语音的跨时空传播,也开启了人际社交的新局面,是麦克卢汉笔下的"人的延伸"。但本文发现微信是一种具有空间偏向的媒介,尽管它以口语传播为主要特点,却无法突破印刷媒介影响下自我导向的现代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人们基于微信的交流,其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对微信技术的依赖不可避免导致符号化和抽象化的交流主体以及象征性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月荣 《东南传播》2014,(11):101-103
本文试图以"点赞"功能为切入点,以传播学基础理论为框架,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出发,在对前人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最新的数据资料,关注最新的互联网资讯,从而将"点赞"行为分解为信息共享、人际互动、语义生成三个环节,以此对其进行梳理。进而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分析传播形态的兴起及发展趋势,在对过去网络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剖析后,总结出当前网络人际传播的新形态,并分析了这种新型特征对于个人、群体、网络及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社会交往功能日臻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集通讯功能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限,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本文基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解读当今环境下微信的人际传播,并就微信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的激烈竞争,使得"点赞"功能在各大社交网络应运而生。"点赞"的用户群集中在青少年,新颖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方式。"点赞"操作便捷,但却传递着暧昧模糊的内涵,对青少年的人际传播产生了多重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点赞"行为和点赞动因,透视"点赞"行为对青少年人际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这种基于熟人模式的社交,基于朋友现实间所建立的信用,增强了信息的交互性和用户之间关系强度,实现了网络社交的强关系链接,增强了人际传播的人情味,推动了社会的湿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的出现打破了虚拟人际传播与现实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并且将二者融合起来。它采用实名制,并且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交流形式,既弥补了传统网络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形式,又可实现一般网际传播中的异步交流,这种独特的新型网络人际交往模式构建起一个崭新的社会网络圈子。然而由于声音、眼神以及交往情景等限制,它依然无法在传播效果上等同于现实的面对面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0.
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恂  彭涛 《新闻界》2008,(6):37-40
本文以“社会行动”的视角,从SNS这样一种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行动、对信息传播行动的影响、促使人际传播的目的理性化、影响了受众对媒介选择的行动和促生了新的公共空间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巴宁  马纯锋 《传媒》2018,(3):50-52
"圈子"是人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格局的现实依托.社交媒体中的"圈子"以社交媒体为平台依托,使拥有共同价值诉求和情感认同的人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交群体.不同于现实人际关系格局中的"圈子",社交媒体中的"圈子"属于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平台流动性决定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具有临时性和相对闭合性.客观审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圈子"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模式,而且有助于人们快速建构起强关系与弱关系环环相扣的虚拟社交网络.基于此,笔者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社交媒体"圈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
"次生"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既关联又批判地继承着主导文化的某种精神特质。例如本文所涉及的,有关数字化社交网络日渐兴勃的主导趋向及其所导致的诸多负面效应之间的对应与权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正向多功能的社交、资讯、娱乐以及互动的方向延展开来。然而,新媒体传播的智能化、便携化使社交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在生活中无孔不入。过分地信息渗透不仅侵蚀着人际联系的私密性,更导致情感的隔膜。为了社交而疲于应付的人们开始逐渐反思,并以实际行动在今天这个信息过载的媒介时代中上演着社交网络的亚文化"逆向次生"。  相似文献   

13.
徐叶巧 《新闻传播》2009,(8):140-140
如今,以网络为平台的特殊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本文旨在以腾讯QQ为例,通过分析腾讯QQ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上的特点.结合网络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在传播实体和传播情境上的对比.推出网民在网络人际传播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批评了社交网络带来的社会参与热浪和社会平等想象,研究认为,社交网络朝着高度集中趋势迈进,伴随着流量和社会关系越来越集中,人们由此深受网络霸屏的影响,同时也呈现了与之连带的"谷歌政体"式的信徒和对西方话语的自愿支持。在人们社交网络虚拟化之后,社交网络传播的外相带来的社交网络神话化做法,持续的网络传播集中化为社会参与带来新问题。社交网络传播集中化的事实,凸显了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同时也昭示着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传播学领域内,"意见领袖"的发现和探讨是社交网络传播研究的重点。对此,国内相关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了各类数学算法,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用户表面的粉丝数量、转发数、评论数等作为意见领袖属性值。本文认为,这些数学计算都忽略了意见领袖人际影响链的传播特征。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这种基于群体间个人影响的动态链式传播结构,仅用数字反映其影响度大小是不够的。本文从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对意见领袖的存在条件、存在方式、存在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交网络中的个体是否对另一些个体产生了态度的改变或者行为的影响,应该作为判断意见领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站凭借网络自身的优势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传统媒体亦进驻社交网站,借社交网站的人气增强传播效果。这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开辟了新闻传播的新渠道。本文旨在分析在这种传播途径下,社交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革命性地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唤醒了一个社交媒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腾讯微信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累积了6亿全球活跃用户,无疑是这一轮激烈角逐的最大胜利者。从传播方式来看,微信的成功在于它对"熟人社交"这一传播领域的敏锐切入并以微信朋友圈为基础发展出粘性极强的网络社区。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观察这一网络社区并分析其关系链特征和用户行为,认为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优势来自基于强关系链的小众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邓芷君  朱秀凌 《新闻知识》2023,(2):45-52+94-95
随着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网络医疗众筹行为也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3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新情境中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并揭示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这三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在影响机制中发挥的效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对其社会资本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对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也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互联网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直至今天,网络上的人际传播也是十分频繁的。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超过对网络的大众化传播的需求。E-mail、聊天系统、BBS、网上论坛、同学录、在线游戏……人们越来越喜爱并依赖于通过网络提供的这些新方式进行交流,网络为人际传播活动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信息时代,多重社交网络让人们的交流联系变得更加交杂穿插,因此,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网络舆情传播、发酵的速度十分凶猛,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复杂社交网络中的企业舆情传播,充分化解不利的负面新闻,就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复杂社交网络中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构建基于复杂社交网络的企业舆情传播模型,为相关企业的舆情控制和传播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