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的体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系统性、多维性和与文化的一致性。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刘珊珊 《文教资料》2012,(19):39-4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与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其本质就是根据一种事物或经验来说明或解释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文对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按照实体隐喻、空间隐喻,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组合隐喻及与社会文化生活相关的隐喻等进行分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各类隐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汉语中关于心得隐喻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隐喻的理解应建立在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的是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隐喻的理解应建立在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的是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身体是人类接触和认识世界的最初凭借,人们往往通过身体经验来概念化整个世界。人类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身体空间隐喻,这是由具身的认知方式决定的。本文将在具身认知理论和现代隐喻理论的指引下,探讨身体空间隐喻(以上-下为例)的产生理据和实现方式,以期更好地理解身体对于空间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语言学家对它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的思维过程.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理解和体验一事物去理解另一事物.在英语中,形容词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某一类形容词最初是描写人类特征和状况,后来用于描写外在世界的事和物.根据体验哲学,人们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去理解和体验外在世界.因此,这类词语的延伸意义就产生了.扩展的方法之一就是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7.
卜昆鹏 《考试周刊》2015,(13):27-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方式,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主要来自人类共同的身体体验和对外界的感知。而在人类各种情感体验中,爱情则是最普遍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对汉英爱情隐喻的相似性进行对比研究,借此进一步阐述汉英爱情隐喻相同意象下的特征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现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为例,通过不同译本,将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探寻隐喻分析,隐喻翻译策略之中,并验证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隐喻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隐喻的体验和认知理据,可以发现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和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理解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当代语言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科研课题。现代语言学已不再把隐喻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人类通过隐喻来认知周围的世界。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文章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语隐喻及其抽象思维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隐喻认知基础、认知机制,并试图说明隐喻的理解是通过抽象思维、自身经验和相似性,是一种自动加工,无需更多的认知资源与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12.
白琳琳 《考试周刊》2010,(47):30-31
本文以LakoiT提出的体验哲学观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身体隐喻,揭示了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和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验证了语言现象与人的身体经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词汇语义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和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语言学中的隐喻是用某一领域的经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动物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经常通过动物隐喻来表达和阐释与自身相联系的生活经验。对"狗"喻义的研究,对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具体分析以及对现阶段"狗"隐喻特点的描述必将给其他动物隐喻和整个语言认知领域的研究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珊珊 《海外英语》2012,(8):266-267
"体验性假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新兴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是认知对世界经验进行组织的结果,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该文试从中文情感隐喻的角度深入分析其语言形成与身体经验之间的决定关系,从而证明"体验性假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身体认知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感知觉系统和情感反应机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以获得对世界的基本理解的认知方式。身体认知在整个认知系统中具有深层隐喻作用,它包含一系列认知工具:感知觉、情感、幽默、节奏、模式等。基于身体理解的教学微设计旨在运用认知工具打通符号知识与身体原始隐喻之间的类比关系,激活学习者的感知觉系统和身体经验,并通过创设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和组织参与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认知网络的开放性、层次性和丰富性。它不以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为目标,而是追求设计的灵活性、生成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在词义扩展中,基于人类自身的身体体验的意象图式是认知的出发点;隐喻是各义项相互关系的认知基础,转喻是在隐喻的基础上词义转换的重要认知工具,两者的根本认知依据源于由自身的身体体验形成的认知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是连接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桥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对比英汉语中听觉范畴词语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式验证Sweetser关于听觉隐喻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语中听觉概念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同一的客观世界和人类所具有的相似的身体器官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分享大部分听觉概念隐喻;而少部分差异则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带有各自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8.
冯俊英 《考试周刊》2013,(71):20-21
俗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隐喻的集中体现.人体部位词的隐喻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人体部位词俗语进行比较,指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人体及人类的身体经验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因此,人类所认识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认知重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思想的修辞手段,与身体经验紧密联系。笔者对汉语、英语中有关“吃”的概念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对其做了讨论分析;通过阐述它们的体验特点,支持了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作为修辞格之一隐喻的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语言学者致力于借助认知科学,竭力推导和阐释隐喻的真实内涵。作为认知现象一种的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分析,将对揭示语言运转在本质与语义特征方面、语言教学等其他语言研究方面,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模糊语言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中的意义理解作了探究;发现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将对同一隐喻产生不同的理解。这表明,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具有意义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