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传统媒体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将二者进行融合是最好的发展方式。目前,不仅仅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在不断地追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关概念,以电视媒体为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新媒体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出现。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因其具有覆盖范围广以及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资源,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要想良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新媒体有效融合。本文主要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展开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其次介绍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当前的形势;然后介绍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包括充分发现和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借鉴和利用新媒体的优点等两个方面;最后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包括建设融媒体、整合平台、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当下呈现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的局势,并且二者不碰撞融合。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健全完整的融合规则、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性发展以及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企业竞争力等措施,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融合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媒介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以其权威性、公信力在受众中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不再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大数据对媒体发展的影响,论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影响。在当前三网融合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依存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形成资源共享及互动传播的良好局面。本文简要概述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冲击,分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的几种形式,并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发展中重点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文章在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融合中遭遇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如何有效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促进传统媒体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力量正在崛起,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其以丰富的形式、高强的互动性、广泛的传播渠道,迅速在媒体行业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应摆脱惯性思维,从内容和形式上寻求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掌握话语权。本文拟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措施三个方面简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巨大挑战和威胁。因此,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而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则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发布信息,探索中融合了编辑部的工作流程等策略,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对策,旨在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并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与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时代的宠儿,新媒体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对传统媒体产生强烈冲击。以广播、电视、报纸为首的传统媒体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信息传递和人们的休闲娱乐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具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面临着受众流失、传播方式落后等众多生存、发展压力。本文主要提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应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寻求更好发展。并以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赵庆康 《报刊之友》2014,(2):105-106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言而喻,如何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提高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核心价值和主流思想,做负责任的媒体是地方台的机遇,也是挑战。地方台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就必须加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通过对传播平台的升级改造,拓展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的有效传播,来提高传统媒体在社交化平台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地方台的竞争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诞生了。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所以,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有机结合、促进融合已成为媒体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介正在加快产业融合的速度,从多个方面入手考虑,包括传播的方式、运营的方式等。但是,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面临很多方面的难题并且有来自认识层面的误区,所以,需要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其中存在的误区,找准两者融合的思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就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然后就两者融合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凭借自由、开放、分享、互动等优势,将众多用户集中于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流传统媒体受众的同时,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经营与发展。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因地制宜,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媒体融合策略和新媒体转型之路。第三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竞合与突破。本文从创新、用户、内容、服务、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等六个方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台长论坛"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琳  郑新建 《出版广角》2013,(10):76-77
新媒体科技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媒体现有格局改革的进程,对传统媒体的现状带来巨大冲击。在以网络媒体为典型展示形式的新媒体和以电视传播媒体为人们所熟悉和广泛运用的传统媒体形式之上,以二者的融合与发展为引导,研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融合是当今世界媒体融合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9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路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集中对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权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2010年的新媒体研究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问题的探讨具有阶段性。在当前媒体发展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主要解决产业融合问题、技术融合问题。在产业融合和技术融合成熟以后,制度融合、组织融合等将会进一步推进,从而实现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编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对传统媒体编辑的素质能力、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探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转型、融合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论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导媒体,这就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对此,传统媒体必须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传媒业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发展模式,但媒体传播的本质是为大众服务,向社会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在媒体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的前提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需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从品质上、传播上、服务上做好宣传工作,加快融合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入手,谈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文章分析了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并就传统出版业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从观念驱动、人才驱动、内容驱动、技术驱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