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1898年中国第一份女性报刊——《女学报》在上海正式创办以后,近代时期涌现出一批专门以研究女性问题为主、反映和指导女性生活的女性报刊,成为一些精英男性和知识女性传播新知、探讨问题、表达观点的媒介空间。女性报刊的出版与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又对彼时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学界在梳理和阐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时,不仅将女性报刊视为一种进入历史现场和找寻女性生活经验的绝佳媒介和重要途径,同时也将之视为发现和探寻女性解放之路的重要坐标。本文通过梳理学界关于近代女性报刊的研究成果,重新考量其在出版史上的地位,以期更为清晰地把握其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从中探求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姜卫玲 《编辑之友》2015,(1):103-106
在中国近代时期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与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历史背景下,早期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兴起.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知识女性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具体报刊活动之中,并借助报刊媒介传递自己的新思想,启发了女性觉悟,也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在全面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部分受过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积极参加报刊活动,在女性报刊出版发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女报人不但思想先进,而且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其个人经历以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个性化色彩也深刻影响着她们参与的报刊活动.同时,女报人群体的逐步壮大也是近代社会中具有多重意蕴的历史事实.她们不仅对女性报刊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银春 《编辑之友》2021,(9):93-100
晚清女性报刊主要由民间群体创办,为长远计,办刊者在注重刊物公益性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报刊的经营.女性报刊的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采用同人出资、社会筹捐、商业性招股筹资等数法并用的方式募集办刊资金;另一方面,采取低售价、优惠促销、开展广告业务等办法扩大报刊的发行和影响.这些经营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报刊的推行和传播.但总体上来看,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匮乏及受彼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晚清女性报刊普遍经营困难,存世时间大多不长.  相似文献   

6.
姜卫玲 《新闻知识》2012,(10):95-96
1898年《女学报》诞生,开创了我国知识女性办报的先河。其后,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三个时期,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报刊活动,掀起了女性报刊创办的高潮。这些由知识女性创办、发行或者参与,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①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  相似文献   

7.
当前,女性报刊的软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女性的阅读空间,但与时政、经济等硬性信息的隔绝使女性报刊面临媒介生态失衡,<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周刊(以下简称<经济女性>)是全国唯一一份以女性企业家和经理人为读者的女性高端周刊,<经济女性>周刊的出现为改变这种失衡带来了矫正力量.  相似文献   

8.
曾雨荪 《图书馆》2024,(4):69-75
民国初期,女性报刊是女性自我表达、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报刊上登载的图书广告重构着女性的阅读空间,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生动反映。《香艳小品》《香艳杂志》《中华妇女界》是民初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报刊,文章以三种女性报刊所登载的图书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图书广告的时代背景、内容倾向、阅读人群、推广策略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究民初女性报刊图书广告对民初女性阅读产生的影响,以为当代图书广告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女学报》创刊,开我国知识女性报刊活动之先河。其后,早期先进知识女性创办了几十种女性报刊。本文在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探析知识女性的报刊活动在突破女性言论禁锢、促进女性意识觉醒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等方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女性报刊,都市报刊市场的生力军 在都市报由繁荣走向平稳过渡再到激烈竞争的时候,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都市女性报刊快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邹雨婷 《今传媒》2016,(1):130-131
清末民初的民营报刊在中国的报刊新闻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作用下,民营报刊随着上海的开埠而得以迅猛发展.各类民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其中外文报刊在传输西方先进的新闻理念、社会观念上起到了先驱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鼓励女性进行学习教育,导致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外文报刊——《大陆报》在1912年所刊载的女性主题的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当时的报刊对于社会舆论公共空间中女性思潮的解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曾丹  欧阳明 《编辑之友》2021,(10):105-112
石印、书册式、丛报,与我国近代报刊出版主流理念不甚相融.维新时期,同人群体举办的以《时务报》为代表的石印书册式丛报形成一种独特的媒介景观,嵌入晚清报刊出版的褶层.出版界同人接纳了以分科为标志的近代知识,继而在复合性思维指引下,创立了以"分科之学"为旨趣的丛报,将西式报刊知识移植入本土的知识架构中,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作为一种为社会提供基础设施的技术,石印术在一定程度上锻造了中国报刊知识的新形态,丰富了近代新闻出版文化.晚清同人群体多为传统知识的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们身上开始,展开了传统的裂口.复合性思维可以表征晚清社会精英在面对报刊新媒介时的复杂心态和对报刊功能的结构性认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正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相似文献   

14.
晚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来说,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变革首先发生在公共话语领域,中国传统女性从“隐匿”到“现身”,而近代报刊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推动了这一转变。《万国公报》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报刊,让女性得以从封闭的文化和道德的逻辑链条中跳出,在“中西之别”的尺度上获得了“可见性”,并以“他者”的视野完成了中国女性的“问题化”过程。《时务报》所代表的国人自办报刊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改造女性的“合法化”过程,在国族建构而非在身体经验的层面来论述改造的必要性。这并非是一种历史局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策略性选择。维新士人们秉持着“报为国口”的理念,认为报刊的言说主要是向国,所以只有在“国族建构”的层面获得意义,女性问题才得以在面向当政者言说的报刊版面中占据重要位置。于是,解放女性的理由,从传教士报刊中的女性个体权益,被置换成了维新报刊中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报刊以其相异的实践方式,参与有关女性的公共言说,并共同影响了女性在公共话语领域的现身方式。报刊成为开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程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卢明芬  莫惘  璩卉慧 《新闻窗》2011,(1):109-110
在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清末到解放战争这样一个阶段,以当时条件下这单所说的媒介以报刊为主。19世纪我国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从事报刊行业的人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的一批妇女报刊开始成长起来,女性参与传媒活动便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8,(4)
近几年来,一些报刊把自己称为“读者之友”、“读者的良师益友”,反映了报刊同读者关系之紧密以及这些报刊贴近读者的愿望之殷切!读者,因其年龄、性别、经历、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自然地分割为各类群体。群体之间对报刊的爱好与需求,存在着差异;群体内部...  相似文献   

1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18.
杨玉洁 《青年记者》2017,(17):112-113
20世纪初,受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启发,承继“戊戌变法”运动关于女性解放学说的余音,中国兴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女性解放运动.在这次女性解放运动中,女性报刊的创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女性报刊发布女性相关消息,关注女性生活状况,在打破封建束缚、宣传男女平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妇女报刊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或隐或显地对受众起着引导作用,从而塑造了女性独立、乐观、开放、追求发展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女性的综合素养。本文就妇女报刊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鹰 《现代传播》2006,(6):134-136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和手段的更新,特别是由于旅游报刊开始脱离行政依附关系,加上其他报刊全面介入旅游、第三媒体快速发展、读者群体变化等因素的出现,旅游专业报刊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冲出报刊市场重围,在新形势下谋求更好发展,是所有旅游专业报刊决策者面对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