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电视画面的作者,电视剧摄象人员运用各种摄象的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将导演对影片的总体构思和处理、演员的表演、美工人员对人物及环境的造型处理……通过画面体现出来。画面的造型质量,直接影响着各创作部门的荧屏效果,影响着全片的质量。作为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创作部门的摄象工作,已经真正引起了电视创作者的密切关注。今年,我有幸再次参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0)
电视剧是虚构的叙事艺术,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总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才有存在的依据,剧中的情境影响着观众的心理活动。电视剧剧作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具有立体空间感的场性思维,这是为了保证电视剧故事的空间立体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使电视剧展示的社会生活更加真实感人。导演会遵照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指导着演员、摄像、美术师、录音师实现剧本中的情境。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精确表现也会影响到导演的情境传达。规定情境可以使演员忘记现实生活,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剧中人物,和剧中人物融合为一人,生活在故事的情境中。情境贯穿于电视剧编创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演员片酬高涨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内地电视剧演员片酬持续高涨,最近,又有电视剧主要演员“8万/集是起步价,20万/集成主流”之说.①“眼下国内上涨最快的并不是房价,而是演员们的片酬”,这是一些电视剧业内人士对这一现象的调侃.现在,社会比较关注的一般是“明星”演员片酬的高涨,实际上,整个电视剧市场演员的片酬在普遍高涨. 对于电视剧演员片酬的高涨,制片方、导演等难以忍受,有了一些表示不满的“声音”与举措.  相似文献   

4.
一部电视剧是否能够吸引人,自然与该剧的题材、故事情节、演员表演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电视剧的节奏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电视剧的节奏问题说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要真正把握好一部电视剧的节奏又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的十多年中,中国电视剧无疑已经成为最为强势、最为主流的大众视听艺术形式,坚守并确立了电视剧艺术独特的创作美学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力图总结、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以及叙事方式方法的演变,并由此分析探索我国电视剧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丰富和深化电视剧叙事理论的研完.  相似文献   

6.
进入2013年,国内电视剧产、购、销呈现近乎疯狂的景观,一方面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身价暴涨,使得电视剧单集成交价不断翻高;另一方面电视剧创作急功近利,好剧成为稀缺资源,使得电视台好剧抢购风愈演愈烈。在这一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和几大省级卫视台凭着雄厚的购买力,垄断了一流、甚至二流电视剧的独家话语权,众多地面频道、城市台陷入了电视剧收视竞争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7.
平民题材电视剧是以城市市民或农村农民这两大群体为主要取材和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其特点包括以平民为表现对象、遵从现实主义原则、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三个方面.中国当代平民题材电视剧在过去三年整体表现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家庭伦理剧所占比例过高,类型化、同质化等.  相似文献   

8.
潘霞因《多棱镜》的创作而引起了观众的关注;《走进暴风雨》是她已有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高潮,标志着她在创作上的成熟;而《向警予》则是实现了她向往已久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在屏幕上为中国妇女树一块礼赞的丰碑。本文试图结合对这三部作品的评论,探索这位导演在题材选取、风格追求等方面的个性特色以及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得失。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中国电视剧真正起步的非凡时期,也是潘霞电视剧导演创作的开端。这时期她导演的作品有《神圣的使命》、《庄严的大门》、《白纱巾》等。《神圣的使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角度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这一概念,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将当代人的生活设定为作品的大背景、主要内容为反映当代社会现状与感情状态的电视剧。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一直处于旺盛势头,成为荧屏上一道别具风味的艺术大餐。在此,笔者作为一名导演,就"中国式"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等相关问题谈一些肤浅之见,求教于方家。一、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10.
孟中 《视听界》2004,(2):78-79
2003年电视剧年产量9500剧集,数量上呈稳定增长。整体上看,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意识进一步深化,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谱写和弘扬不限于重大题材宏大叙事,而是发自各个角落的合声共唱。最为可喜的是,这一年农村题材创作令人瞩目。电视剧类型化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更有广度和深度。一、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继续发扬从《一口菜饼子》到今天,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是我国电视剧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关注日常生活、同时代的问题和普通人,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随着通俗电视剧的兴起和发展,大众文化带动的文化问  相似文献   

11.
吉美 《东南传播》2024,(2):27-30
本文针对闽南话电视剧译配过程中如何避免“声画两张皮”的现象进行了解析,对如何增强译配角色的贴近性做了案例的分析和示范。译配不同于翻译,要把人物体现得活灵活现并且去“还”角色人物的“魂”,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需深入理解原作品和文化背景,确立目标语言的文化适应性;在中期录制阶段,导演需精准捕捉原汁原味的表演,成功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在后期制作阶段,导演需通过剪辑、音效处理等手段,提升译配作品的视听效果。本文旨在为闽南话电视剧译配导演提供一套系统的实践路径,以实现闽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阮孟婷 《视听》2022,(5):71-73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电影化是"电影人"入驻电视场域,打造新世纪短剧的电影化风格的新路径.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借助短剧集发力,做出了诸多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尝试,推衍出了独特的电影化影像范式.这种影像新范式集中体现在蒙太奇叙事、美学构建、隐喻意象三个方面,导演试图在新语境下探索现实主义题材短剧创作的叙事策略和美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电视大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视化消费已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因此,电视剧的生产和经营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众多的城市电视台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电视剧的生产和经营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创作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电视剧,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导演的三十集长篇连续剧《悲喜四季》已与观众见面,大家给予了热情的赞扬,也给予了中肯的批评。这次,我是采用一次性合成法拍摄的,也是我省第一次运用这种方式拍摄电视剧。一次性合成法是三台摄像机同时拍摄,演员整场戏不间断地表演,导演现场切换、同期录音,同时上音乐,画面、声音在拍摄现场一次混录合成。这对于习惯用单机拍戏的导演来说,要调整自己的创作思维和创作习惯,才能适应和掌握这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市场。一则,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观众群体,一部电视剧的观众动辄几亿。二则,电视剧的播出量世界第一,没有哪个国家的绝大部分电视频道把黄金时段都交给了电视剧。三则,中国的电视剧生产量稳居全球第一,每年有2万集左右的电视剧生产。2013年,国内电视剧市场沿袭近几年的繁荣势头,创作量和投资额都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第十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上电视剧《金婚》一连夺得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电视连续剧银奖四项大奖,成为白玉兰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电视剧。这部既没有太多死去活来的桥段又没有闪闪发亮的帅哥美女的电视剧能获得如此成功,可以说得益于足够的平凡,足够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杨金平 《视听界》2013,(1):50-51
近年来,视频网站加入竞争,省级卫视集体发力,加剧了电视剧市场的高位盘整,本已浮躁不堪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乱象丛生:题材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演演员漫天叫价,电视剧价格居高不下;电视剧乏善可陈,缺乏精品力作;现实情感剧闭门造车,不接地气;战争题材剧胡编乱造,充斥荧屏。地面频道面对的现实状况是,  相似文献   

18.
武甜甜 《采.写.编》2023,(11):174-176
文学作品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创作源泉,而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这一过程,完成了文化产品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转变,为文学提供了大众化转变的契机。在影视化的书写和表达中,《少年派》是一次忠于原著的改编范例。电视剧《少年派》2019年6月9日在湖南卫视首播,播出后因其真实的戏剧性叙事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在小说文本基础上的酌情改编,再加上演员的精彩演绎,引发观者共鸣并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9.
高臻笛 《青年记者》2016,(23):114-115
网络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大大促进了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不论是创作内容还是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平台,电视剧的传播和营销得到不断拓展,其创作和发展也获得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其特殊的传播特性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低俗内容和有拜金倾向的电视剧在网上播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规范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电视剧创作生产和消费大国,电视剧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在社会生活、精神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