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什么是深度报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程中提出的"三层报道"概念."三层报道"认为,新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作的评论性和分析性报道.第一层报道是指倒金字塔结构构建的"消息"或"硬新闻",而后两层,就是以深度展示新闻内涵为旨趣的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这样定义: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志安  朱玉 《青年记者》2007,(17):28-30
无论中外,深度报道尤其调查性报道始终是传媒竞争的利器,也是职业记者的至高追求。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设"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专栏,由本刊特约记者张志安先生担任专栏主笔,与国内外深度报道精英进行深度对话,探讨职业意识、分析传媒个案、总结报道策略、纵论行业变局,以期给读者提供转型社会中国深度报道实践的独特景观和深度思索。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是党报深度报道题中应有之意.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是增强地方党报优势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都市报更应该加强深度报道。当前深度报道发展正呈杂志化、互动化等特点,都市报应该立足于权威性、思想性、民生性和可读性,让深度报道成为都市报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5.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6.
俞运宏  商建辉 《今传媒》2015,(3):162-163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报纸的文字新闻在快捷性和形象性方面已经很难占先,但在以充分采访调查为基础的深度性方面却可以发挥己之所长,来满足读者的"深读"需求。改进和加强深度报道,是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党报影响力的重要路径。深度报道的"深度"从哪里来,如何突破障碍发掘"深度",怎样穿透表象呈现"深度"?还需从加强策划和深入采访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2007年的"天问" 对于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南方某刊物作为2007年的业务课题,在版面上做了一次追根寻源式的公开探讨.讨论主持者使用了"天问"这个璀璨的字眼:读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兴趣,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来阅读这些与他们自己并无实际或直接瓜葛的长达6000字的故事?主持人再以各地媒体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队伍构成为例予以肯定:华商报在去年底刚刚成立了深度报道部,记者12名,以调查性报道为主;成都商报、华商晨报、潇湘晨报等都表示正在推出,或想要推出全国性调查性报道的版面;新闻晨报与大河报的机动部,更强调速度;新京报的记者队伍是全国调查性报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调查性报道又被称为"揭丑报道"。随着调查性报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目前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热点。本文试图对我国的调查性报道作一个全面的归纳、总结,分析调查性报道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以便为调查性报道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提升着媒体的品牌效应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是对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进一步深入报道的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我国民国初年名记者黄远生"北京通信"中的一些作品,如<闷葫之政局>、<张振武案之研究>,被认为是我国深度报道的开端和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在新闻写作教程中提及的.述评性新闻","研究性工作通信"一类,也属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近几年在陆续成立深度新闻部,腾讯的"棱镜"和"探针"、网易的"路标"、新浪的"新知"、搜狐的"新闻当事人"等,都是加强深度报道的探索.与此对照的是,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 《北京青年报》深度部、《京华时报》深度部先后合并或撤销,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改为深度报道版.这一表象说明,新媒体在争夺深度报道优势,纸媒面临危机.业内人士甚至预言,今年是纸媒深度报道的崩溃年.崩溃倒不至于,目前深度报道的主力仍在纸媒,但纸媒的深度报道要谋求转型应变,则是正解.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的手段,用背景介绍、记者观察、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等方式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作全景式的报道,它也是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所追求的报道方式。电视深度报道要"由表及里","入木三分",让观众拥有更充分的知情权,从而更加吸引观众的关注,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也会更显著。电视深度报道的特性包括:1.报道的时新性。深度报道的选题都是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备受热议的话题,因此它具有显著的时新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海量、快速成为新闻传播最明显的特征。然而,人们在浏览了大量的新闻"快餐"后,对深度调查性报道仍是青睐有加,渴望更详尽地了解焦点、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生态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浅析《黑龙江日报》为雪乡砍树叫停追踪两年的两次调查性报道,阐述写好调查性报道要过"三关"。  相似文献   

14.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15.
纸媒的深度报道是一种内容为王的体现,而从当下的媒介环境来说,纸媒的深度报道也是为应对电子传媒信息传播速度的竞争发展而来的。从深度报道的采写内容上来说,厘清事实就是深度、深度报道不是追求文本文体创新、深度报道的"时效"更多的应该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时效等问题,有利于纸媒深度报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时代,受众希望对新闻事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那些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透彻拆解的深度报道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另外,打造具有高品质"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也是各大媒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深度报道的魅力,不仅缘于其报道的深度,也与其报道的艺术性密不可分。深度报道是真实与美感并存的新闻作品,深度报道写作需要深度也需要"文"度,并使二者和谐统一,美感服务于真实。  相似文献   

17.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分支,传记报道以"人"为中心,围绕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采取多种表达手法,力求再现新闻人物的深度。随着Web2.0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联合、互动促使传记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结合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总结出了全媒体时代下传记性报道的几个特点,并针对WebX.0语境下传记性报道的现状,探寻了一些对传记性报道未来发展之路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调查性报道以"探寻事实真相"的理念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记者利用电视媒体为探寻那些试图被隐蔽的事实而独立展开调查、最终获得真相的深度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19.
孙愈中 《声屏世界》2008,(10):56-56
常见的深度报道有评述型深度报道和调查型深度报道。从内容上分,有解释性报道、成就性报道、话题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典型性报道:从形式上讲,除了单篇报道之外,还有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组合报道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闻改革正在向深化方面发展。本文拟就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进行探讨。一、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这一概念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有关的名词繁多,如解释性报道、背景报道、分析性报道、阐释性报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