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立足科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堂辩论”方法相统一的价值视角,密切结合科学教学实践,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分析了“科学课堂辩论”的独特价值功能,即科学课堂辩论活动不仅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的“悖论”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自从小学开设科学课以来,怎样上好科学课便成为教师研究交流的主题,由于好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究竟怎样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应当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一个"愉悦的科学课堂",一个"生活化的科学课堂",一个"思想教育的科学课堂",一个"游戏化的科学课堂",一个"网络化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辩论式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应用的实例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辩论式教学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什么是课堂争论法国哲学家巴什拉(1940年)将"争论"定义为当两个人观点抵触时,两者期望理解对方,把寻求真相作为争论的最终目的,而非产生共鸣。因此,可以认为,课堂争论,是建立在稳定认知结构基础上的观点交锋,是学习过程中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与讨论、辩论一样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倾听、思辨的活动。课堂教学讨论、辩论的问题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的,争论则常常是学生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科学课堂"应是立于儿童立场,研究和优化儿童的科学学习方式,以儿童喜欢和可理解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在"儿童的科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从儿童探究活动的设计、儿童探究材料的优化、儿童科学思维培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刘春雨 《考试周刊》2013,(65):153-154
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多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高效团结精神。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科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合理分配成员,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二是转换课堂,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三是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合作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是学生科学课启蒙阶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出发,以"一个约定"引导学生走上有效交流的舞台。教师自身演好"交流者"和"导演者"两种角色,走好交流的设计、调整、点评"三步棋",并以此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交流活动的学习、积累,从而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9.
王娟  朱莱 《考试周刊》2008,(8):215-216
对话教学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这一方面是为了弥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鸿沟,另一方面也是找寻科学意义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反思科学课堂中的对话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有效对话的关键在于教师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两难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丁邦平 《宁夏教育》2007,(7):155-160
在美国科学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公立学校普遍的科学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学习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在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小组成员之间克服不良竞争的心理,彼此尊重、友好;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已的经验与观点,  相似文献   

11.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师应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科学课堂。总之,教师应该使科学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在多元智慧的砥砺和碰撞中,获得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兴奋点",激发互动原动力。其策略有三:一是巧设"兴奋点";二是捕捉"兴奋点";三是延续"兴奋点"。利用学生学习"兴奋点",贯穿科学课堂内外,提升科学课堂互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设计,由于科学课堂实验设计的评价方式没有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因此,初中科学课堂实验设计应注意科学性、改进性、发展性、多维性、提高性五方面评价标准,从而在体现实证的科学本质的情况下,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一门传授的艺术,讲台类似于舞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大致需要以下几个环节的构造:备课(课前准备)、上课(舞台表演).课后延伸(课后的反馈)。作为一堂有效的课堂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做到有效,方可达到课堂的有效。本文从课堂的这三个方面入手,寻找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从而形成科学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张超怀 《教师》2020,(9):119-120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当下课堂,时常看到学生"走过场"式的探究场景,这样的课堂样态导致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无法真正落地,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备受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也就成为空谈。经过实践研究,要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①让学生与问题"对话", ②让学生与活动"对话", ③让学生与伙伴"对话", ④让学生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提升,帮助学生叩开探究之门,走进科学"真"探究,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奠基。  相似文献   

16.
卢爱侠  戴伟 《广西教育》2012,(17):84+86-84,86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目标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首先要立足课堂,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如何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教学中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应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担负着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课更应当首当其冲,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过程,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审视其数学/科学课程改革诸多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中小学教师效能的各种评价方法。课堂观察方案是美国教育管理者评价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流方法。在设计与实施、内容、课堂文化、教学效果等维度设定了关键指标,以反映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典型特征。美国数学和科学课堂观察方案在高效课堂情境、师生角色上呈现的特征为我国理科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分析美国数学和科学课堂观察方案在高效课堂学习情境,师生角色上呈现的特征与内涵,为我国数学和科学授课质量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占芬 《山东教育》2008,(1):107-107
构建和谐课堂,让科学课堂成为流动的“活水”,是我们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如何让课堂成为流动的“活水”,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让每堂科学课都上得简约而有效,这值得我们思考。追求简约的课堂成为科学教师的努力方向。基于这些思考,笔者以《动物》《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简单电路》这三节内容来进行阐述,论述简约课堂的构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一些做法,分别是: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简要精炼的教学目标、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简明实用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