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音乐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尚存在着学生生命缺场的现象:有教师片面地将学生的认知当作审美,将实践当作体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应是有"生命在场"的交流、内化、感悟、提升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唤醒、激活学生生命,并带领学生超越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3.
韦剑 《考试周刊》2014,(3):45-45
<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事实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行的,而在于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一、质疑要有价值,宁缺毋滥学生具有质疑能力,确实对他们学习课文大有裨益,但要把学生的质疑落到实处,体现出质疑的价值,不能为质疑而质疑。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读完课题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音乐之都维也纳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聆听最经典的风华雅乐及音乐背后的故事,如《二泉映月》、《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游历奇妙瑰丽的神话传说,如《九色鹿》、《牛郎织女》之类;与令人敬仰的大师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如《钱学森》、《海伦·凯勒》等……当这些生活与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对象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能教的究竟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生命在场的课堂应该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经常出现生命不在场的现象,表现在生命主体缺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缺少体验分享。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通过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验、期待性体验与追忆性体验等体验模式来回归教育本真。建构生命在场的体验式政治课堂,是为了不忘初心,让它成为诗意生活的驿站,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旅程的人文港湾。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一篇选读课文,教学时可把它作为略读课文来处理。作者描写音乐之都维也纳,却对金色大厅、经典曲目、音乐家不着一字,而是另辟蹊径从生活的细节处入手,即从鸟鸣声(钟声)、花、生活场景等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这座城市作为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8.
你听过圆舞曲吗?你知道维也纳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生:圆舞曲是一种交际舞。师:交际舞?圆舞曲是一种舞蹈?生:我觉得是一种交际舞的音乐。师:是的,圆舞曲是一种为交际舞伴奏的音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尔兹。听过吗?(欣赏音乐)师:听说过维也纳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维也纳?如果能简单地介绍一下,那就更棒了。生:我知道维也纳是个音乐之都,还是花的天下。生:维也纳出了许多音乐家,他们谱的曲子很好听。生:维也纳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师:那里的人非常热爱音乐。生:我知道维也纳有金色大厅,那是很多著名音乐家向往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当音乐课程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具备初级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这一阶段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很可能一个观念的引导不到位,就造成未来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音乐大师或者歌唱家失之交臂.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全面体验到音乐之美,这是必须的,教会他们欣赏.柏拉图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可见音乐对人的影响之大,用音乐陶冶生命,是一件无比优雅的事情.教师对学生音乐熏陶的意义也在于此.还有要学会发现,发现生活中的音律美,学会审美,然后也发现班上音律感强的孩子,发现音乐意想不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记录了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时间分段,教者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第十册)一文:课的开始让学生自读学习全文(大约五分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然后,教者让学生挑选感兴趣的内容再读,略作巩固,以达到知其所以然,如维也纳为什么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为什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写作技能是中职学生"出世之必备,应事之必需",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理想,尤其存在师生生命不在场的弊端。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强调文道并重、创设情景体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从而构建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2.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写人文景观的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结构清晰、内容明确。课文围绕"音乐之都"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人文、城市建设、人民生活、音乐建筑。而文本围绕全文中心句写、围绕段落中心句写、围绕事物特点写的行文方法对培养学生"怎么写"的思维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07,(3)
转向音乐之都维也纳朗布依埃和谈,并没有像善良的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走向和平。几天下来,沉闷地守候在"狼堡"外的各国记者开始日渐稀少。按照台领导跟随中国中央民族乐团访问欧洲三国的指示,我主动撤离了"狼堡",把心思转向了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欧洲大都会柏林、美人鱼故乡哥本哈根。2月14日,是农历小年夜,我们记者站四人一同乘比利时萨比那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第一站——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地利是音乐的国度,音乐之都维也纳培育了海  相似文献   

14.
音乐的艺术之美存在于优美的旋律中,而旋律之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得以感悟,通过感悟才能起到陶冶情操、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作用。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就是教师“教一首”,学生学“一首”,学生对音乐缺少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育教育也失去了意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所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而且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呢?  相似文献   

15.
维也纳的秋天是美丽而动人的。金秋十月,我们来到了这里。著名的维也纳森林被染成了金黄色,蓝色的多瑙河泛着银光,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似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跳动着欢乐的音符,回荡着迷人的旋律……“世界唯一的音乐家”“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耸立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的入口处。雕像前的绿色草坪里,一组玫瑰花组成的高音谱号格外引人注目。莫扎特的艺术生命短暂而又辉煌。他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音乐…  相似文献   

16.
维也纳多瑙河畔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多瑙河畔的"青乐之都"——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它是一座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维也纳位于多瑙河沿岸、阿尔卑斯山东北麓的盆地之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许多世纪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17.
“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但是优美的华尔兹的故乡,而且也是欧洲许多古典音乐作品诞生之地,贝多芬、莫扎特等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在这里写成了许多著名作品,他们的塑象矗立在维也纳街心公园里,人们崇拜他们,更想去维也纳歌剧院听听人们演奏他们的作品。维也纳歌剧院位于维也纳一条环城路旁。1861年动工兴建,1869年完工,它占地  相似文献   

18.
张丽君 《孩子天地》2016,(6):197-198
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本质的一个特征,应当做为目标和旨归。音乐教学要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进中进入审美的圣境。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观摩交流课《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归纳课文的结构特点。短短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流利地说出答案。随着该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标准答案: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动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但是这种听都是无意识的,往往都是"听而不闻"。其中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没有主动去体验这些音乐。针对这种现状,以学生平时最熟悉的活动场面作为切入点,也许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于是,在高一拓展型课《音乐与生活》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去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