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白夜”的界定在纬度较高地区的夏季,晨昏蒙影持续的时间往往很长,以至于前一天的昏影尚未结束,后一天的晨光已经开始,从而使整个夜间天空都是明亮的,这种情况称为“白夜”。关于白夜,不同的书上界定的标准是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题一议     
《地理教育》2013,(11):41-42
【题目一】图1中M线代表经线,N线代表晨昏线,O点是M线和晨昏线的交点,且O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界点。读图完成1~3题。1.北京时间2013年3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地区发生6.7级地震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相似文献   

3.
一、晨昏线的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一个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都是半圆。2.运动方向: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晨昏线以直射点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3.判读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线叫晨线,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线叫昏线。4.拓展引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小夹角为0°,最大夹角  相似文献   

4.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向昼过渡的为晨线,由昼向夜过渡的为昏线.晨昏线组成一大圆,为晨昏圈,如图1、图2所示.巧用晨昏圈的空间位置特征,可方便快捷地解决一系列日照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又叫晨昏圈。晨昏线的存在在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可分为晨线和昏线。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表现为自东向西移动。使地球上某一点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使地球上某一点由昼半球转向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昏线。也就是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即“东昼为晨,西昼为昏”。  相似文献   

6.
【判读内容】1.日照图中的关键线(1)赤道。赤道上的各地全年昼夜平分,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2)极圈。极圈是极昼和极夜现象最大范围时的界线,通过极圈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关系,可以确定日照图所示的日期。(3)晨昏线。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交界线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晨昏线的特性: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且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相似文献   

7.
月球,这个地球忠实的伴侣,以它多姿的面貌,陪伴人们度过多少难忘的夜晚。不知你想过没有,在月球上的一天是何景象呢?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它在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月球上也有大阳东升西落的景象,但是与地球上所看到的“日出日落”的情景却大不一样。在地球上,清晨,太阳还没有升上地平线之前,人们已感觉到天亮了;傍晚,太阳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人们仍没有感到完全天黑,总还有一段时间天空呈现鱼肚白色。我们称这种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发亮的现象为“晨昏蒙  相似文献   

8.
地球运动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热点,大多数此类题目涉及晨昏线.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晨昏线图的形式变化也较多.晨昏线图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学科思维特色、地理学科基本技能训练于一图,成为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 一、以晨昏线纬度最高点作为切入点 晨昏线纬度最高点即为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相似文献   

9.
杨斌 《地理教育》2003,(4):16-16
一、揭示晨昏线,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能否在太阳日照图上正确画出晨昏线,其基础就在于对晨昏线概念理解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否构成正确的空间形象思维。对晨昏线概念的认识必须把握以下四点。1.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球表面处于昼和夜的面积相等,并且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2.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即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日出点)或18点(日落点),3.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切并垂直。4.晨昏线除春秋分日外(此时穿过南、北两极点),均与某一纬线相切,该纬线的纬度值…  相似文献   

10.
杜菊海 《文教资料》2006,(14):222-223
日照图判断和时间计算,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和考试的一个热点,许多学生感到畏惧。但据笔者教学经验,发现这里还是有一定技巧的,现分析如下;一、日照图的判读1.晨昏线的来历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故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有白天和黑夜之分。而地球又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故有晨昏线之分,如左图:从上可看出,随着地球的自转,某点由1转到2,即由黑夜进入白天,即向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反之,是昏线。2.晨昏线的判读技巧由上可看出,晨昏线判读一个明显技巧是,向东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向东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此判断下面…  相似文献   

11.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纬度为70度,且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零,图中阴影与非隅影部分日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菜园     
晨光来临了,东方现出了一小片柔和的浅紫色和大片鱼肚白.接着,黎明的玫瑰色彩,天空的种种奇妙的颜色,全显现出来了,山村校园在树林的掩映下也显出了一片油油的绿光,新的一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正晨昏线是地球在太阳光照射下所形成的昼半球与夜半球的交界线。晨昏线的应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状况、根据昼夜状况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时间计算问题,让学生深感头痛。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对晨昏线的概念、特点、判定和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究,概述如下。一、晨昏线(圈)的概念晨昏线的产生和存在是地球的形状和不透明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天空光度与色度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的选用,提出了根据晨昏蒙影确定天空光测量时间基点的方法。用符合CIE1931xy的标准色源对一种彩色亮度计进行校准后,证明由于白昼和夜晚天空光色度不同,用一种标准光源对彩色亮度计进行校准,不能完全适用和伸延到各个色域。依照国际标准,使用与不同色域对应的标准光源和标准色源对彩色亮度计进行校准,使彩色亮度计的测量误差减到了最小限度。应用经过校准的彩色亮度计,实测了特定地区的24 h白昼和夜晚天空光的亮度与色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了天空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测量夜天空光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图1中弧AB为赤道的一部分,AC、BD为经线的一部分,CD纬线弧度为90°,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最南点。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自转线速度A、B大于C、D B.AC球面距离可能为6 660km  相似文献   

16.
1.图1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北京时间为___时. (2)3小时前,日本东京某学校操场旗杆的影子朝向___方向. (3)在图2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平行斜线表示夜半球.  相似文献   

17.
你早     
金色的群星沉入梦中,平静的河湾轻轻抖动,晨光映照在回流的河上,天穹的网幕斑驳嫣红。小白桦露出惺忪的笑脸,披着丝线编成的发辫。嫩绿的花串儿沙沙絮谈,露珠的银光忽明忽暗。荨麻长在篱笆的旁边,周身挂满耀眼的珠宝,摇晃着,顽皮地低声招呼:“早啊,你早!”[诗情画意]读这首诗,好像在听一曲优美的梦幻曲。晨光初露,天空泛着嫣红的朝霞,弯弯的河水轻轻荡漾,大地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宁静而又充满生命的活力。小白桦露出睡意蒙的笑脸,花串儿在沙沙交谈,荨麻身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风中轻轻摆动。大自然是那么纯洁、那么美好,新的一天又是那么可…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夜晚好奇怪,月亮明晃晃的,亮得简直不正常。往常黑漆漆的小道,现在看上去一片亮堂堂的,好像站立在小道边上的那些梧桐树上,此刻正有一万只萤火虫躲在树叶间大放光明。"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白夜?"小吉抬头看月亮。"哈,我们这里哪有白夜呢。"我也抬头看月亮。地理书上说过的,白夜是一种靠近极地的地方才有可能出现的天空不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图1中的圆为纬线,M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一个交点,N点与M点的经度差为30度.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日N点的太阳高度为30度,则该纬线的纬度最可能是: A.0° B.30° C.60° D.90° 2.若某日M点的时间为5点,且该纬线的最大太阳高度为84度,则N点的太阳高度为: A.60° B.42° C.24° D.10° 解析:第1题,由于M点是昏线与该纬线的一个交点,因此M点的太阳高度为0°,若N点的太阳高度为30°,则M、N两点间的经度差与太阳高度差均为30°,能满足这种情况的纬线只有赤道,且日期是春分或秋分日,此时的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20.
1、时刻是指太阳上边缘和地平线相切的时刻,而日出前由高空大气散射太阳光引起的天空发亮的现象叫晨光,按照对光亮要求的标准不同,晨光又分为民用晨光、海洋晨光和天文晨光。对公众来说,知道民用晨光开始的时刻是有一定用处的,民用晨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拂晓”时间,此时太阳要升起的方向上开始微微有亮光,但此时太阳中心实际还处于地平以下6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