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云 《教师》2012,(15)
一、大学语文不能忽视工具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就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类高等院校开设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的训练。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也没有什么压力,大多数教师把大学语文课变成纯文学欣赏课。因为大学语文课要求比较“软性”,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固然没有体现出来,人文性特点在短短的30-40课时之后也缺乏有说服力的效果,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语文课教学中人文关怀,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体系中都要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语文课教学中人文关怀,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体系中都要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教学的功能定位应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审美性,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质。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创新学习平台,构建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面临的却是教育管理者的淡漠,教师的冷落以及学生兴趣的低落.要发挥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使大学语文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们需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牵强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人教版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鱼游到…  相似文献   

7.
德育的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它应该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语文作为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8.
语文人文性:语文式的精神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文性”被课标堂而皇之推到与“工具性”平起平坐的位置时,我们再提“语文德育渗透”,似乎不怎么顺溜了。印象中的“语文德育渗透”大致是这样的:备课中要有一定的德育目标,教学中应有一定的德育渗透的体现,尤其是遇到公开课的时候,这通常还是一个评判标准,弄不好被评委们抓住个“缺少德育渗透”的小辫辫来,来个“一票否决”,你只好自认倒霉。其实把“德育渗透”作为一项教学要求,是不过分的,因为这种提法里,包含着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成长引导等一系列内涵,说到底就是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惜的是在学科性质强调工…  相似文献   

9.
段慧景 《考试周刊》2009,(19):43-43
职高语文课的教学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本文列举了德育渗透的两大途径:传授知识,自然渗透;激发生活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的大学语文再次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专家学者们一致指出:大学语文课程与中小学语文课相比,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语文素养教育,充分认识并肯定了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等性质特征。其实,我们还要看到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课程同样还具有实践性特征。但是在大学尤其是在高职院校里,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严重缺失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艺术教育的学科特性应是鲜明的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和科学性。即是说,人文性理应成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基本精神原则,它不仅要体现在技法、技能的训练中,而且还应渗透于艺术教育的全部课程中;不仅艺术教育的课程性质要归结于人文性,而且在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传授艺术文化方式方法方面都要体现出至为鲜明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14.
二、教学建议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度势, 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本色语文”目前也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秋,全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作为38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有幸较早地进入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行列。一个学期的实验,使得我们产生了以下的一些真切的感悟。初中语文的课程理念得到了更新具体体现为:1.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因为就国外的母语教育实践来看,凡是实行语文分科教育的国家,都不存在着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而凡是进行语文教材混编型的国家,也一直力图弄清楚却一直讨论不清楚母语教育的学科性质。我们国家这一次则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的教材编撰结构、教学知识点和授课模式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教材编纂应以文学历史为纲,精选各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为学生搭建文学发展史的框架;教学知识点应有别于普通大学语文课和中学语文课:授课方式应注重学生参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上讲授与课下活动结合起来,使高职大学语文课成为一门集实用性、工具性、专业针对性、文化修养性为一身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作为语文学的工程学科,担负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开发语文智力、进行语文德育、渗透语文美育等多重任务。这些任务只有通过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才能顺利完成。建国近五十年来,语文教育曾经出现过三种偏向:一是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二是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文学教育任务;三是把语文课教成语言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语言文字教育任务。这三种偏向究其根源,是不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浓郁人文性的双重特质,是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的教材编撰结构、教学知识点和授课模式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教材编纂应以文学历史为纲,精选各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为学生搭建文学发展史的框架;教学知识点应有别于普通大学语文课和中学语文课:授课方式应注重学生参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上讲授与课下活动结合起来,使高职大学语文课成为一门集实用性、工具性、专业针对性、文化修养性为一身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20.
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国粹,从而传承国粹文化。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在工具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人文性与审美性的教育。本文根据笔者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性质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对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审美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