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亚里斯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逻辑为数学分析的发展提供了演绎的方法论。但合乎逻辑的未必是科学的,因为人类知识积累的顺序与逻辑的顺序未必一致。策积分是在不很严格、讲究实用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欧几里得严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科学最终是要讲究严格的。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微积分建立在极限理论的基础上,而根限又建立在实数连续统基础上,整个微积分终于走上了严格逻辑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西方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也是以研究数开始的,但由于古希腊文明的特质,推动古希腊数学从数的研究转到几何的研究,并由此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公理系统,为其他数学问题和科学问题提供了模型和方法。但西方的代数是落后的。西方数学吸收了东方数学的代数成果并与几何结合起来,产生了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兹在解析几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微积分,牛顿在微积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近代经典力学大厦。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极限知识在微积分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时,极限并未出现;18世纪,微积分进一步深入发展时,达朗贝尔尝试用极限观点对微积分的有关量进行表述(比如定义量Y的极限为X,如果"量Y可任意逼近X,这就是说,Y与X之间的差可任意小");19世纪分析严格化时,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建立了严格的极限理论(极限的ε-δ表述),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在严格化基础上的重建.虽然极限的ε-δ表述为微积分提供了严  相似文献   

4.
按照数学分析的逻辑顺序,首先建立实数理论,在对极限运算完备的论域上发展极限方法,然后开展微积分的迎检工作.但作为基础的实数域的构造,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完成.本文从实数域的两种构造方法入手加以评注.  相似文献   

5.
微积分的基础内容已重新进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之中,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将阐述微积分出现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展望微积分未来的发展.其目的在于帮助中学数学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微积分和进一步搞好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17世纪后半期出现的微积分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恩格斯指出:“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明那样被看做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  相似文献   

6.
数学史上出现过三次数学危机,并且,第三次危机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这都是由于某些数学知识的逻辑基础不甚牢固引起的.因此,千百年来,数学家们都在为整个数学大厦寻找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而不懈努力.然而分析的算术化,是以实数为基础的.如果不弄清实数的本质,不给实数一个明确的定义,建立实数的大小、运算等理论,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将无法彻底弄清,如微积分中的连续函数的性质、柯西收敛准则的严格证明等.这就使得数学家们加快了建立实数理论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正>回溯数学史,我们容易发现,教材呈现的顺序未必遵循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例如,数学知识体系中是先描述直线概念,然后才定义射线和线段,但教材通常引导学生先认识线段,再认识射线和直线。这样的教学顺序虽然与数学知识的发展逻辑不符,但却符合学生的认知现实——因为生活中看到的都是线段。事实上,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有时也未必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比如,  相似文献   

8.
钟宝生 《读写月报》2022,(33):41-50
<正>【教材分析】(一)单元分析此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事物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上的。学生已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等有一定的了解。此单元则着重培养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及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此单元的阅读教学应聚焦在事理说明上,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什么是事理说明文,明白它和事物说明文有何区别,要重点学习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9.
谈谈中学微积分教学的准备及开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世纪微积分的出现,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微积分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由于微积分具有将复杂问题归化为简单规则和步骤的非凡能力以及深邃的思想方法,它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数学以及整个科学的发展.美国数学教育家M.Kline说过:"数学是从微积分开始,而不是以之为结束."因此,在新的中学教材中增加微积分的内容,让中学生了解微积分的一些基本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微积分的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充实中学数学学习内容,完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训练,提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社会规律和范畴组成的体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规律和范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再现社会的系统结构以及和它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那个开端,由此足见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以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阐述过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1.
《逻辑演绎研究》(“Untersuchungen über das Logische Schliessen”)是甘岑提交哥廷根大学的就职论文,文中甘岑提出了两种逻辑演算系统,即“自然演绎”和“后继式演算”系统。从自然演绎开始甘岑尝试构造一个接近数学实际推理的逻辑演算,而后针对自然演绎系统的不足进行了转化和改进,构造了后继式演算系统,并证明了该逻辑演算系统的合理性。甘岑的逻辑演绎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现代逻辑和证明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有着全新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的,而“推广应用论”作为一种主观逻辑是不能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来看,“推广应用论”的逻辑也曾是被马克思所“使用”的,但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这种逻辑最终又被否定了。因而,它并不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思想理路。本文通过揭示“推广应用论”的理论困境,说明“推广应用论”在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为唯物史观“正名”。  相似文献   

13.
辨证逻辑思维是微积分的思维方法的主要力量,高等数学教学理应重视辨证逻辑思维,自觉运用唯物辨证法作指导,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微积分思想方法的精髓和实质。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20世纪,传统逻辑学命运乖舛.试验逻辑学派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试验逻辑学是由杜威创立,通过其本人和其学生胡适的不懈努力传入中国,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试验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批评和否定,但它本身并不是纯粹的逻辑学.国人在二三十年代对试验逻辑的推崇以及时传统逻辑的排斥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在研究逻辑和算术的关系时深切地认识到了语言的缺陷,因此他借鉴了数学思想,引入了断定、函数和自变元等符号,在传统逻辑自然语言和算术形式语言的基础上构造出了纯思维的形式语言,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阶谓词演算系统,开创了现代逻辑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尚未建立一套严密而适用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本就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杜威实用主义生存哲学的内在逻辑着手,解析“从做中学”思想提出的生存论、经验方法及探求逻辑的理论根源,认为它不是一种教育理论,而是一种探求学习理论。正是基于实用主义生存论哲学和“从做中学”的学习观,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就是生长、就是生活、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思想中的严密逻辑性在于哲学意识形式中的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是高度一致的。这种高度一致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所致,是由哲学的精神使命、文化使命所决定的。哲学之所以能不断地推进逻辑的缜密性,原因来自主客观世界规律的相互作用,哲学能用逻辑的方式反映和陈述客观世界的规律,在于思维的逻辑法则是贯通思维规律和客观世界规律的精神中介。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中国逻辑史研究时,学者大多从形式思维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进行研究,这是必要的,但亦不能忽视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先秦诸子对"类"概念同异的辩证分析,为"推类"的进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具体推理过程中,对"推类"前提的辩证考察更是彰显了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逻辑思想的影响。因此,考察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推理思想,而且能全方位地展示古代先人的思维表达艺术。  相似文献   

20.
古典政治哲学将国家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自马基雅维里以来的近代政治哲学则是将国家学说建立在"国家理由"的基础上。如果说格劳秀斯还严格遵循着自然法传统,那么霍布斯对自然法的情感则非常复杂,他认为国家是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前提遵循了自然法。但在他论述国家主权和国家功能时却遵循了"国家理由",这影响了斯宾诺莎。"国家理由"后来逐渐演化为主导国际关系原则,不仅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作用。为了人类发展需要,反思"国家理由"观念,应该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人类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