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若水 《收藏》2012,(13):140-142
2009年,91岁高龄的周汝昌出版了《我与胡适先生》一书,详细讲述了他从20世纪40年代因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文豪胡适先生书信交往而走上研究《红楼梦》之路,并为之倾注一生的心迹历程。周汝昌自幼因母亲手中有一部日文版的《石头记》而初识《红楼梦》,上南开中学时,常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黄裳先生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赵榆 《收藏》2014,(8):62-64
胡适(1891~1962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核心人物。胡适先生于1945年9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又曾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同时,胡适先生也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绩。近日,笔者在瓯江草堂展览大厅,蓦然看到一幅江寒汀先生绘制的颂扬胡适先生的《绩媲鹰扬图》,心灵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3.
孟喜元 《收藏界》2013,(3):120-121
周汝昌先生,因在《红楼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被称为继胡适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同时,他的古典文学综合素质也非常好,在古典诗词、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的人品也好,晚年失明,仍坚持艺术创造。老先生的精神,值得晚辈学习,令人十分敬佩!  相似文献   

4.
胡适(1891——1962),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曾任职国民党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62年在台湾病逝。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胡适的地位与成就为世人瞩目,而在体育方面,胡适也有不少见地,而且刻意颇深。他的《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中国公学运动会歌》(或称《健儿歌》)等,情感交融,立意更新,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很值得研究与了解。 胡适早年信奉孔孟之道,青年时留洋美国,  相似文献   

5.
邵培德 《收藏界》2014,(8):118-119
为胡适先生造像的几个基本想法:一、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和怀疑主义深受西方的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体系是在西方思想基础上的建构,所以,我设计他坐在一把西式座椅上,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他学术思想是坐在西学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胡适先生的体育思想,丰富体育思想的文化内涵。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胡适先生的体育经历和体育思想,显示了胡适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大学校长的远见卓识。他的体育思想所具有的奥林匹克精神和教育价值,以及清晰的教育理念和精辟的体育见解,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邮书的版本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12):31-31
研究《红楼梦》的人,非常注意版本国学大师胡适,通过研究《脂评》,发现了《红楼梦》的原名是《石头记》,作是潦倒的曹雪芹,进一步发现后40回是高鹗的补笔,研究《水浒》的权威张国光教授,则从金圣叹腰斩的7l回本.提出了“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名论断,澄清了学术界多年的迷雾:事实说明,做学问,版本学决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8.
华朝熙 《钓鱼》2004,(18):30-30
看到《钓鱼》杂志上先生大作之后的《作者简介》,才知你我都是直奔古稀的人了。论年龄,我可能比先生还大三四岁.说钓鱼,虽然说起来也钓了好几十年的鱼,全然没有先生对垂钓有所研究。拜读了张先生不少论著,受益匪浅。然而,近日病中读到先生《认识灵钝才能把握灵钝》一文(见《钓鱼》04/16期),倒想谈点我的浅见,旨在与张先生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9.
本刊 《收藏》2021,(3):22-26
[事件回顾]2020年10月17日,华艺国际北京首拍重磅夜场中,备受关注的《胡适留学日记》以1.3915亿元(含佣金)成交(图1)。据拍卖行资料显示,本次拍卖《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共18册,50余万字,皆为胡适亲笔手稿,并随文贴有450多张珍贵照片及中英文简报。这套手稿以最为原始、完整、全面的形态呈现了胡适日记的原貌,是迄今公开发现的最全本,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古修玄 《精武》2004,(2):39-4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初国卿 《收藏界》2013,(7):90-94
进入2013年,著名工笔画家晏少翔过了100岁生日。这一年,是著名学者胡适诞辰122周年,逝世51周年。我去看望晏公,谈起了他与胡适的关系,谈起了《梧桐仕女图》和图中的"小表妹"。我告诉他,在2013年的沈阳甚至中国,您最有资格讲那句名言:"我的朋友胡适之。"  相似文献   

12.
性理养生     
《武当》2007,(2):I0002-I0002
引言 自资深养生学者哲龙先生2003年推出“性理养生”以来,在炼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养生革命。“性理养生”以其卓尔不凡的功效受到了《婚姻与健康》、《健康生活》、《爱情与伴侣》、《婚姻与家庭》、《现代养生》,《武当》,《武魂》、《养生》,《拳击与格斗》、《少林与太极》等十几家杂志数以万计读者的热烈追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学练“性理养生”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13.
经唐无忌先生的引见和介绍,笔有幸拜识了大名鼎鼎的张盛裕先生。张先生的令尊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集邮界名震遐尔的张赓伯先生。张赓伯先生当年任职于交通银行,邮藏邮识俱佳,尤以邮史研究见长,人称“邮史矿”,主编过《邮典》、《新光会刊》,所《邮海沧桑录》等为时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4.
辛友 《收藏界》2012,(2):113-113
深秋季节,著名画家,岭南画派传人杨天颐先生到访《收藏界》杂志社西安编辑部,与《收藏界》杂志理事严阵先生,编辑部负责人高玉书先生进行了友好座谈。  相似文献   

15.
方知青 《收藏》2007,(9):113-113
《收藏》第155期刊有许国平先生《〈三希堂法帖〉考》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无独有偶,我亦藏有一册初拓本《三希堂法帖》,借贵刊一角,与诸君共赏。  相似文献   

16.
谭大江 《武当》2000,(11):41-41
本刊自今年以来,连续不断接到北京田克延先生的电话,就因为1999年《武当》第一期刊登了云南黄鑫《八卦掌基本知识》一文,其中援引了康戈武先生十几年前(1984年)于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刊发表的一篇《八卦掌源流之研究》,说到“田回之八卦掌学于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解佩启先生的大弟子史俊杰”,触及了“阴阳八卦掌”的源流历史和其父田回先生的声誉,田克延先生表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家的权益——他要把黄鑫、康戈武、解佩启等——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7.
读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十一期,广东中山钟有祥先生的《如何找浮漂的感觉》后,对文中“剩余浮力”之论述,颇感费解,借此与钟先生交流。  相似文献   

18.
张莘农先生在其《“外国在华邮政”不属于中国邮政历史范畴》(见《集邮博览》2001年4月号,以下简称“张”)一中提出了对《外国在华邮政属于中国邮政历史范畴》(参见《集邮博览》2000年6、7月号,以下简称“众”)一的看法,并要求进行“商榷”。笔先以本求教于张先生,先生是前辈,如有不当之处请先生再次赐教以求真谛,  相似文献   

19.
李紫剑 《武当》2005,(2):26-26
《武当》杂志2004年第十一期上,刊登了《武术绝不等于政治》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两点,一是王芗斋先生从没有担任过日伪职务,二是马骥良先生根本不认识什么周佛海。  相似文献   

20.
近从《中华武术》今年第1期上看到了旅加华人胡刚先生的一篇文章,胡先生说他考证出了“曹继武先生诈死弃官云游而传心意”的重大之谜。笔者自幼酷爱形意拳史研究,曾于1996年第11期《中华武术》、。1997年第12期《武魂》、2003年第5期《中华武术》、2004年第10期《搏击》公开发表文章指出曹继武与心意拳无关,将曹继武说成是心意拳一代传人纯属心意拳界的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