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善教者,生逸而功倍;不善教者,生勤而功半。很多时候,改变,只需要一点点,在思维上改变一点点,在方法上改变一点点,在习惯上改变一点点,在态度上改变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能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一个喜迎丰收的日子里.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团队成员又一次前往北京市延庆县花盆小学.开展研修活动。活动主题是《在改变自我中前行——每节课改变一点点》。王翠菊老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来自课堂上真实的困惑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也许你只付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爱,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可以照亮整个生命。也许就是一个不起眼的瞬间,奇迹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变教学策略之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切体会《科学》新教材,我决定进行跟踪听课。这样我既可以对科学教学有更深入的体会,同时也便于和老师们探讨教学方法。为缓解老师紧张的心情,我告诉她,听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教学,就按照自己准备的上,课后我们一起商量。要说明的是,当时我们手里没有教学参考书,这给老师备课增添了难度。 听的第一节课是《各种各样的叶》。课前老师和学生分别采集了许多种树的落叶。现节选一部分让  相似文献   

5.
向着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机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一可能一一蹴而就;而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上课铃响,一堂五年级的作文课开始了。“这是早上刚从超市买来的。”执教老师把一捧鲜红的樱桃放在讲台一张洁净的白纸上,说道,“喜欢吃的同学请到前台来取。”  相似文献   

6.
老师们、同志们: 在第2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与会的全体老师们、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新修订《规范》讲三点意见,也是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有位老师讲到一件事:前不久他们学校的局域网因技术故障瘫痪了几天,学校网络管理员就受到了老师们的同声讨伐,原因是网络不通,老师们就无法正常备课。(《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29日)。这种备课靠"百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次,现在的语文课似乎也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老师上课时鼠标一点,大屏幕一  相似文献   

8.
纯属巧合蒋谷崎老师是《少年文艺》的老作者,执教于泰兴市的一所学校。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少年丈艺》的“粉丝”,和我们通电话时,蒋老师总要谈几句学生们  相似文献   

9.
当喜迎新年的时候,当再一次捧读略带墨香的新杂志的时候,不知您是否已经发觉杂志已悄然改名,又启用了她的原名“小学教学”。这一点点改变可以让我们去揣摩编辑部的初衷:或许是因为现在的她已经不仅仅属于青年教师,而是深受大家的欢迎;或许是她也经历了“少年”“青年”直至“壮年”而趋向成熟,更有力量承载“小学教学”的重任……无论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一点点改变,凝聚着多年来的实践与感悟;这样的一点点改变,昭示着自身不断完善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老师们:也许您穿梭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也许您忙碌于学生和家长之间心力交瘁;也许您对学生的一点错误而大发雷霆,也许您看学生的点滴成功而熟视无睹。可是,当您停下来喘息,静下来思考的时候,可否用心的观察一下您的学生,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母亲的我,闲暇时拜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目光随然被《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给深深地攫取住了。如何寻找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带着问题,我徜徉在带有墨香的文字中,品读、思考,有了一番新感悟。一、改变孩子,父母要克服"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朱老师在文中指出我国现存的教育弊端:无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惯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当几位学生举手时,就迅速点一位学生起来作答,答错了就换点一名……这样,被老师点名的往往是几个思维活跃的优秀生,大部分学生成了“陪客”。这种情况在某些“公开课”、“竞赛课”上也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点名答问”的模式亟待改变,其一,信息交流面窄: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差生还来不及想好,就被老师点起来的尖子生回答了,从而使中、差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其二,信息反馈失真:少数尖子生代替全班同学,中、差生的问题被掩盖,教师自以为教学效果好,其实不然;其三,信息沟通受阻:有的同学虽然举了手,但被老师一点名站起来,心里就慌,回答问题发挥不  相似文献   

13.
做教师久了,就会慢慢习惯一成不变的教学生活,懒于改变,疏于创新,但是,偶尔不走寻常路,做点新尝试,也会有别样的风景. 问好,老师先来 我教的这班孩子,性格大都比较内向,上课发言小心翼翼,平时见我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故意放慢脚步拉开距离,主动向我问好的少之又少,偶尔有问好的表情也极不自然.看着学生们为难的样子,我决定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4.
蒋凤 《宣武教育》2004,(1):34-34
作为宣武教育的编委,我鼓励教师们在《宣武教育》上发表文章,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写出来,对发表文章的老师,我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表扬和鼓励,这样就更大的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令我很感动的一件事是,我区131中学的魏淑兰老师,  相似文献   

15.
拜读蒋洪兴老师《走在语文教学的"博约"之路上》,感受最深的是读书。读书能改变什么?可以改变教师自身,进而改变学生;这两者都改变了,教育还奢求什么呢?就语文教师而言,读书是提升自身学养的根本途径;就语文教学而言,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少做习题多读书"。  相似文献   

16.
<正>往灰色地带看教育,总觉得朦胧一片,很难改变;向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态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黑手套白手套课始,乐起。蹊跷的是不见执教老师。正纳闷间,倏地瞥见钢琴上方,和着节拍,轻盈浮现一只戴着白手套的左手,友好地向每个孩子摆了摆,接着出现一只戴着黑手套的右手,亲切地向每个孩子挥了挥,随  相似文献   

17.
陈骁  吴华 《上海教育》2014,(34):46-47
两年前,当"未来学习中心"在长宁区天山一小的教学楼4楼完工时,这里一度成为天一学生们心目中的"圣地"。能到未来学习中心去上课,是忍不住要抬头挺胸一点,是忍不住要轻手轻脚一点的。 老师们在这里上课也比以往更紧张一点。因为大大的玻璃窗使得整个课堂对外"开放",所有经过的人都能看到课堂里的情景,压力不可能没有;而教学环境改变带来的授课方式改变,也对老师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往灰色地带看教育总觉得朦胧一片,很难改变;向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机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黑手套白手套课始,乐起。蹊跷的是不见执教老师。正纳闷,倏地瞥见钢琴上方,和着节拍,轻盈浮现一只戴着白手套的左手,友好地向每个孩子摆了摆,接着出现一只戴着黑手套的右手,亲切地向每个孩子挥了挥,随之,"黑手套""白手套"轻轻拍了拍,轻轻握了握……乐终,"黑手套""白手套"消失,蹲在钢琴下方的音乐老师起身,微  相似文献   

19.
学生考完试后,每个教师都会批改试卷,讲评试卷。然而老师们都会发现,学生经常是屡考屡错,其实这也就暴露了目前处理试卷效益低下的问题。如果我们对目前处理试卷的方法作些小的改动,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发表了《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一文,比较简略但也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我的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但也有老师觉得说得还不是十分清楚,希望能够更具体地加以说明,并建议提供更多的教学实例.《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6期发表了广东湛江吴连助老师的论文《何须用“感激”唤起“感动”——读<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的两点想法》,作者就我的文章提出了两点中肯意见.于是我想就他的意见对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再作一点补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