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作家冯骥才曾说:"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非否定优根,否定一个民族,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根性。"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根也有劣根,揭示其劣根所起到的作用恰如鲁迅所言:"我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痛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我们的民族病了,是因我们的文化病了。我们的民族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而这一切要从一个个普通的民众做起,使之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长篇小说《扶桑》寻根意识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大潮已过的九十年代中期,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以寻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移民的寻根情怀以及寻整个人类的精神心灵之根这寻根意识的三个向度,展示了更为丰满的寻根意识和寻根思想.寻根永远是人类文学和文化的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河南的根文化与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特质,包括文化精神之根和姓氏血脉之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萦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根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理论先于创作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张扬与肯定,另一种倾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文学流派,弘扬了传统文化,批判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同时,寻根文学还推进了小说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使得文学创作由政治话语开始转向民间话语,也标志着当代文学对政治的疏离,这种转向对于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寻根"意味着寻找一个本已存在而现在却失去了的"根"。然而,当寻根作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和被文化所遮没的原始土壤,期待着从中寻找到价值依托时,他们却不无失望地发现,面对文化本身的多向悖论,面对传统文化因袭的积垢,传统文化根本无力承担文学之"根"这一重任。他们虽举着"寻根"的大旗,却不得不承受着"失根"的痛苦与焦灼。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构成了寻根文学中潜存着的那种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对其界定往往是沿着“写的是什么”的思路来求索的 ,把触及了“文化之根”即传统文化的文学都聚合到“寻根文学”的旗帜下 ,实际上也就处在了一种无边的状态。而通过考察作家在表现“文化之根”时所持的态度和所作出的艺术化处理就会发现 ,“寻根文学”表现的是作家面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度的困惑 ,这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是作家一段特殊心路历程的写照 ,可见 ,沿着“怎么样表现”的思路可以充分揭示“寻根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一批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作家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寻根”热勃然兴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发人深省的、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和诗歌,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文化意识和重铸民族之魂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李泌简论     
李泌是中唐时期的特殊人物。他出入宫禁 ,事四君 ,屡有建树。虽数遭群小忌恨陷害 ,却能全身而退 ,均以智免。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与无奈 ,折射着中国封建专制的诸多弊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劣根  相似文献   

9.
对株洲炎帝陵“寻根祭祖”游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祭祖”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株洲炎帝陵自古被誉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载体。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祭奠炎帝,体现了华夏儿女追寻民族根和魂,祭奠中华始祖的淳朴之心,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原始信仰。  相似文献   

10.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渊源,可谓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文明的发源地,河南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寻根热”至今方兴未艾,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对根文化资源的研究日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将河南境内的根文化资源分为人文始祖之根、中华姓氏之根、古代都城之根、先哲思想之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荧屏上的文化栏目主要有四类 :对外宣传形象、传统文化型、时尚文化型和读书栏目。文化栏目的受众定位比较模糊 ,结构形态各异 ,电视语言比较工整。文化栏目主持人应该是学者型的主持人。目前的文化栏目不一定具有文化品位 ,而且市场经济意识比较薄弱。坚持文化的位置固然难能可贵 ,但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是文化栏目不可回避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成为未来电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阐述转型期电大文化的本质属性并以电大文化和传统校园文化的区别比较为前提,研究电大的"文化传承——文化构建——文化辐射"这一过程的意义,最后分析转型期电大文化构建面临的困境,旨在为现阶段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文化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化相对论二分观:文化评价与文化交流的武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相对论认为衡量文化没有绝对、普遍的判别标准 ,一切道德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这一观点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谅解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防止和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也具有进步意义。但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当今世界 ,文化评价不可避免 ,文化相对论的主张在实践上很难行得通。因此 ,我们认为 :不宜对任何民族的总体文化风貌作价值判断 ,但可以通过文化比较 ,对某些文化现象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 ,以便作出个人的抉择 ,另一方面 ,不同语言的特点可论 ,差异可论 ,优劣绝对不可论。  相似文献   

14.
文化选择与文化定位一直是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在社会转型加剧的背景下,学校文化路向的迷失与选择的困惑越来越显著。学校文化路向的叩问旨在展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选择危机,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自主性,确立主导性的文化追求与文化使命;学校文化的重建与选择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与现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体系;学校文化的发展应清楚地认识自觉与自然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力求将学校文化自然地融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等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倡导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妥善处理与先进文化的关系,在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中构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精神文化的维度观照电大远程教育文化,突出地显示了电大远程教育文化的和谐性与创新性。但是我国电大系统涉及层面多,规模庞大,较难形成以中央电大为首的文化理念认同。电大远程教育文化的一体化主要存在着制度性障碍、环境性障碍和资源性障碍,加强其一体化建设应从争取教育立法保护,明确电大“大学”定位,强化文化主体认同;坚持教育质量监控,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重塑电大文化品牌;规范电大校园网络,健全资源共享机制,统一对外文化窗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概念界定出发.辨析了回旗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异同点;通过对甘南藏区文化背景的介绍。剖析了甘南回族文化中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透视了一个以藏族文化为主流文化中回族的文化认同。最后指出甘南回族文化在中国回族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和独有特色,阐明了研究回族文化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战略与大学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战略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立足点,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和谐文化生态的建设。大学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机体,其引领文化的功能日渐突出,对实现国家文化战略目标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大型电视文化专题片<三江源>从历史的、民族的、生态的、文化的、和谐的、探寻的几个层面架构起整个专题片,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三江源独特的人类文化光辉,这是<三江源>产生文化凝聚力和永久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