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5月18-21日,昭通学院围绕姜亮夫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举办了第四届"姜亮夫大讲坛"系列学术活动,包括姜亮夫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昭通学院"姜亮夫研究院"揭牌仪式、姜亮夫先生纪念研讨会以及系列学术讲座等。与会学者还寻访了姜亮夫先生故居和出滇古道,身临其境地体悟姜亮夫先生当年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近距离感受大师,感悟经典,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2.
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遵循“个别分析,综合理解”的治学方法,从早年的《屈原赋校注》到晚年的《楚辞通故》,他一直沿用此方法。这不仅体现了他继承传统“小学”重文字、音韵、训诂的考据方法,也形成了其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姜亮夫先生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自破已见的度量和独立自由的治学精神对后学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姜亮夫先生与钱仲联先生,同为研习古典文献的大师级人物,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积累下丰富的治学经验。其中,姜亮夫先生的"做一桩"和钱仲联先生的"注一书",虽然提法不同,但却在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后辈学者禆益良多。  相似文献   

4.
作为"章门弟子"之一员,姜亮夫与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之间有着悠久绵长的师承渊源。章太炎在语言文字学、楚辞学、历史学以及普遍的治学方法等各方面给予的指导,促使姜亮夫学术轨迹与学术成就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二人之间的师承关系也并非单向灌输,由于姜亮夫的执著与坚持,章太炎对甲骨学的偏见同样逐渐有所改变。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一位弟子,姜亮夫与前者之间有着悠久绵长的师承渊源。  相似文献   

5.
敦煌遗书P.3808正面为《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以下简称《讲经文》),经向达先生校录刊于《敦煌变文集》中。姜亮夫先生在其大作《莫高窟年表》中九三三年条下,有札记论及该卷,鞭辟入里,但限于体例,惜其过简。笔者不揣愚陋,略申己意,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姜亮夫先生与著名历史学家周传儒先生,同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时期的同学,而且在入学之初即留下"瓜葛"。作为在各自学术领域都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却在此后的学习与研究生涯中,极少见二人相互交集的记录。正因为此,有关于他们彼此关系的任何记载都弥足珍贵,从中亦可略窥周传儒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姜亮夫先生一诺千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王省民 《培训与研究》2006,23(11):8-10,13
姜亮夫先生在楚辞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当代少有的国学大师。本文对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进行一番梳理,探讨其综合研究的特点、同源异流的思路和考证细致的治学态度,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其楚辞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元和(今苏州)人。被人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其生卒年,向来说法不一。或谓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日本神田喜一郎编《顾千里先生年谱》、赵诒琛编《顾千里先生年谱》、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诸书主此说;或谓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9.
姜亮夫先生曾先后两次到东北大学工作,前后近五年,除担任国文系主任之外,同时还完成平生若干重要著作。改革开放后,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工作,为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亲自拟定培养方案,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走上学术之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敦煌学研究是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学术贡献的重要内容之一。姜先生虽然并非研究艺术和考古的专家,但他对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有全局的把握,在他所做的有关敦煌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中,《莫高窟年表》就是结合敦煌文献与石窟研究的重要著作与成功范例,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俞敏先生统计了《易上经》和《大盂鼎》等先秦文献资料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分布情况,得出了周初汉语平声最多,去声最少的结论。(详《训诂研究》第一辑《古四声评议》)至中古时期,去声逐步增加。姜亮夫师在《瀛涯敦煌韵辑》中统计了《广韵》共收去声字5472个。《广韵》全文收2619个字,则去声字占了20.88%。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收去声字1762个,占所收字数的30.19%。  相似文献   

12.
姜昆武、徐汉澍二同志在《文学遗产》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了《<远游>真伪辩》一文,从《远游》的思想内容与语言风格两个大方面来论证《远游》为屈原作。姜先生的父亲姜亮夫先生加了附言,极力推崇说;“从语言角度来肯定《远游》与骚章各篇在语法、词汇、用韵等方面的一致性。这都是强有力的说明,可以为世人解惑。”文章发表十多年了,其后虽有人作文说《远游》  相似文献   

13.
姜亮夫先生在楚辞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当代少有的国学大师,而<屈原赋校注>是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著作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楚辞>注本之一.对姜先生的<屈原赋校注>进行一番梳理,探讨其校勘的体系,综合研究的特点和考证细致的治学精神,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屈原赋校注>的价值及其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三、文学理论和写作学 民国时期,云南作者关于文学理论的专著有柯仲平的《革命与艺术》(1927年,西安新秦日报馆印行,1929年上海狂(焱风)出版部出版)。姜亮夫的《文学概论讲述》(第一卷1930年,第二卷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罗铁鹰的《诗论集》(1944年,缅宁警钟书店出版发行)。此  相似文献   

15.
那时的老师     
当年,姜亮夫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听陈寅恪先生的课.总是自愧外文根底太差。陈先生引印度文、巴利文以及许许多多奇怪的字.他都听不懂,就是英文、法文,也无法完全听懂,所以感到非常苦恼。去问吧.那就要不停地问。而陈先生的身体太虚弱.天一冷就要穿上两件皮袄,怎能忍心老是问呢?陈先生书读得这样多.学问这么好。身体这么差.仍然在刻苦用功,每个星期都要进城两天,跟人家去学西夏文、蒙古文。作为学生.姜亮夫感到无地自容。可是,感到无地自容的姜亮夫。以后也成了大学问家。  相似文献   

16.
《瓜沙曹氏年表补正》之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亮夫先生是我国研究敦煌文物的前辈之一。他曾访古欧洲,细读斯坦因、伯希和窃去之敦煌遗书数千卷,写了一些有关敦煌文物的专著和文章,我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今年姜先主又在《杭州大学学报》第1—2期合刊本上发表了《瓜沙曹氏年表补正》,对罗振玉《瓜沙曹氏年表》进行了补正。我们细读了姜先生的《补正》,受益不少。然而,也觉得《补  相似文献   

17.
武功苏绰、苏威父子 ,虽出身关陇大族 ,而博学多才 ,故选为周、隋名臣。苏绰之卒年及享年 ,史籍俱载 ,《周书》、《北史》之本传均云 :“(大统 )十二年 ,卒于位 ,时年四十九。”由此可知苏绰死于西魏大统十二年 (5 46 ) ,享年四十九岁 ,应生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498)。近人姜亮夫《历代人物生卒年里碑传综表》、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及戴逸主编《二十六史大辞典·人物卷》等书之苏绰条均据此确定其生卒年。然诸书或不收苏威 ,或虽收入而不注明生卒年 ,其原因不外乎以为苏威生卒年无可考 ,其实不然。检《隋书》、《北史》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昭通一中(原省立二中)原始档案材料,及刘平楷的同班同学姜亮夫先生的回忆,确凿地阐明刘平楷在该校旧制一班读书及参加革命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初读《离骚》者,只觉它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读来如坠万里云雾不辨津涯。这种感觉,虽然是因没读懂《离骚》而产生的错觉,但它确实也说明了《离骚》难读。其难,就难在它的篇章结构与构思不好把握上。因此,历来治《骚》者,都把分析《离骚》的构思,疏理《离骚》的脉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关于《离骚》的结构与构思,历来理解不同,众说纷纭。仅据姜亮夫先生的统计,就有九十五家之多。  相似文献   

2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2-F0002
郑明友,男,汉族,1952年生于吉林省集安市,祖籍山东五莲。197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73年4月至1974年9月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进修班学习,主修古代汉语;1981年8月至1983年8月在杭州大学学习,师从姜亮夫教授学音韵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