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子四部曲”为约翰·厄普代克著作中最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第三部小说《兔子富了》发生在1979年6月最后一个星期六至1980年1月之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讲述主人公哈利(绰号为兔子)继承岳父家业后发家致富步入中产阶级的富足生活。男主人公兔子的心志发展是一极具争议性话题,对此文学评论界各有说法。一方面兔子得到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其精神追求愈加贫乏。该文着重分析《兔子富了》小说中的消费文化色彩,并探索其对兔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奢侈之风"刮"进大学校园,搅动的不止是大学生本身,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大学乃至社会的神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出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从侧面折射出当今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状态。钱该怎么花?对于尚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  相似文献   

3.
贾楠 《河南电大》2012,(4):9-9,14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驻中国大陆。现代大学生在物质社会中.对于奢侈品消费往往没有正确的认知观念,一味地进行攀比或模仿,而忽略自己的身份和年龄以及家庭状况,盲目进行奢侈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显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求职消费越来越高,求职经济方兴未艾,在求职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付出,因为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费用主要来自家庭,可以这样说,正是无数毕业生家庭的推动才使得求职经济一片红火。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消费,并了解父母对大学生求职消费的态度,笔者访谈了十几位2003、2004届毕业生的家长,以下是较具代表性的访谈。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城市中产阶级核心家庭12对父母的深度访谈,本文剖析了消费文化与育儿消费实践合力对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商业资本与家庭教养实践在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化历程、社会性别制度上实现共谋,通过市场细分实现儿童消费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在家庭教养过程中,既有的家庭角色分工与性别权力关系对育儿消费的形式和内容有着深刻而稳定的影响,并在身份认同、成人权力关系延续、社会角色期待等方面对儿童社会性别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把家庭作为一个微观领域施以政治哲学方面的考察时,会发现,家庭内部诸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其“家国天下”的宗法体系,更是为家庭生活披上了一层政治权力的色彩。而消费生活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权力的特性。在当代中国,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消费权力的形式、内容、分配状况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学界也已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故作者旨在从消费主体的倾斜、消费客体的多样化、消费时间的占有状况三个维度来审视和比较中国传统与现代家庭中的消费现象,从而试析中国家庭消费权力的现代嬗变问题。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从获取物品、使用物品及消费物品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消费异化,进而提出要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和树立"人道、健康的消费"以扬弃消费异化。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消费而产生的,但他关注的异化消费现象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存在着人情消费过多、炫耀性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五个方面形成合力,以指导大学生消费向理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消费特征,但因节俭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费道德问题,浪费、虚荣、挥霍、讲排场、求奢侈等现象日趋凸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节俭教育对策,强化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节俭观念,养成节俭品格。  相似文献   

10.
时下,大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胡乱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家庭经济过重,家庭关系紧张。这种不良消费心理的滋生,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学校、社会、家长应通力配合,用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来抑制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消费。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经济学中,消费和投资是非常熟悉的概念,因而,其含义通常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在凯因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消费和投资作为家庭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经济部门的支出,其作用是与在国民收入核算时用以测算它们的方法完全相对应的。这有助于形成一种普遍接受的观念,即消费和投资是彼此互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宏观调控的重点也转向把握消费和投资行为背后的市场预期和社会心理。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努力方向。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的质量、结构、效率、成本等方面发力,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约翰·厄普代克(1932~),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曾于1964年、1987年两次获得全国图书奖,1982年获普利策奖。他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景大都安排在家乡宾夕法尼亚的小城镇上,写的都是中产阶级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与家庭琐事,从中反映出美国精神文明的现况与实质。作品细腻,抒情流畅,风格精致优雅,以"兔子四部曲"饮誉文坛。被誉为"美国中产阶级风尚的经典史诗性作品"的"兔子四部曲",为美国文学留下了一个难忘的人物形象:兔子哈里。作家从1960年发表的《兔子,跑吧》开始,每隔10年,就会推出一部:《兔子归来》(1970年)、《兔子富了》(1981年)、《兔子安息了》(1990年)。这四部作品描绘了中心人物哈里·安斯特罗姆从26岁到55岁的人生历程。小说折射出上世纪四十多年间美国社会的变迁:50年代的保守、60年代的动荡、70年代的平庸、80年代的价值消亡。对于约翰·厄普代克而言,创作灵感是源源不断的,尽管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始终坚持创作,发表于今年的小说《父亲的眼泪》,让我们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带给了我们情感的震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南昌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选择以南昌市第二中学为样本,经过两个月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南昌市第二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究。得到结论如下:中学生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其消费依赖家庭,所以其家庭的收入决定消费水平;而中学生樊明媚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多数为在体育用品店购买体育消费用品,消费并不高,对体育消费认识不够,体育健康意识也不高;男女中学生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有一定差异性。本文将为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理论提供有益的帮助。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发展,进而引导其积极向上,合理体育消费,健康体育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5.
美国经济景气的指标之一是依赖民众的消费,因此,借贷消费已成为美国民众的文化与习惯,而此种习惯也让许多年轻人欠下不少信用卡贷款。美国许多经济和教育专家认为很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管理知识与理财观念。以下综合整理一些专家们关于美国家庭培养孩子金钱与理财观念的经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早期的社会舆论经常将"剩女"贬斥为家庭的"负担"与"累赘"。然而,我们却能发现不少"剩女"都曾对家庭做出过重要贡献。这一差异的背后既牵涉到男性的价值观和荣誉观,也与家庭模式的演变以及"剩女"在家庭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当消费时代来临,更具备感官美感的人因为成为某种具有诱惑力的生活消费方式的符号而成为偶像。他们契合了消费时代盛行的商品符号化、阶层化的方向,并且在背后的商业推动下成为其粉丝消费的巨大动力。这是一个偶像遍地的时代,各种类型的偶像从消费社会的商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变换着姿态尝试诱惑到属于自己的粉丝;这也是一个偶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乡人口的收入水平、文化观念、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造成城乡之间的服装消费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用SPSS软件处理问卷数据,分析了城乡服装消费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服装商家来说,看到这种差异,并认识到差异背后的原因,对于服装营销策略的制定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羌族的婚姻程序十分繁琐,其背后反映的是羌民对于彩礼观念的重视,且囿于社会经济生活与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彩礼的性质有"身价说""补偿说""赡养说"之区分。然而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当代羌族婚姻制度中,彩礼观念的转变极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羌族地区家庭结构、养老模式以及婚姻模式的变化。在此影响下,彩礼的性质也转变为扶持新生家庭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刘晓华 《海外英语》2014,(20):207-208
小说《兔子,跑吧》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一部解读美国社会风貌的佳作。作者塑造的兔子形象是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典型的代表,他始终无法在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纠结中找到一条出路,寻得一个平衡,所以只能像兔子一样敏感,一遇问题就想逃离,逃避而不会顾及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小说一出版针对兔子形象的分析和研究也就随之而来,堪称是全方面和多方位的。同时对小说的艺术特色也有所研究。但运用西方批评理论对该作品做研究的就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分析解读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及她们的他者地位的就更少了!故此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形象以揭示出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他者形象及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