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今校园暴力事件偶发,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也日益增高,校园暴力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家庭教育对于校园暴力的防治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暴力进行阐述,对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对校园暴力主体行为与其家庭教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与家庭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和社会层面因素有关。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的剖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主体缺位、责任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方式方法欠妥,教育环境堪忧、默化作用不强,隔代教育弊端多、替代作用不明显”“家校合作较少、家校沟通欠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多重困境。对此,家庭应明确教育责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隔代教育;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社会应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社区教育协同作用,助推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出现且其形式愈加多样化,给中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事件处理方式的不当是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的现存问题表现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失范行为存在误导性;教师的被迫性失职行为;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问题发生时存在压制和推脱行为;司法机关配合不紧密,滞后校园欺凌问题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判罚缺乏针对性。构建反校园欺凌共同体需从国家立法层面、社会舆情层面、家庭教育层面、学校教育规制层面、完善校园欺凌三方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疏导、保障中小学校园欺凌三方主体未来发展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进喜 《成才之路》2020,(10):40-41
留守儿童有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学习等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家庭教育、政府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等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学校与家庭的系统合作理论和家庭对子女的作用理论,从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的角度,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失业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问题。根据儿童和青少年行为的发展规律,提出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学校作为教育系统核心地位的教育效能,有利于学生健康行为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薛英 《文教资料》2007,(13):184-18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广大独生子女家长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尤为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儿童的成长要接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而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是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但目前,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教育无方等问题。本文在对家庭教育的概念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基础上,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具体论述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学校教育,谈论较多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而对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则普遍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从空间上看,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成为儿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孩子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等等,往往要视家庭教育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缺乏家庭教育,在学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丧失,甚至存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主要是失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乏、政府不作为和社会的忽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北省8市18县(区)18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总体上有利于抑制儿童的问题行为,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因儿童个体特征、家长教育素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家长应采取何种教养方式以抑制儿童问题行为,既取决于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从家庭教育政策视野看,重点关注忽视型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跨地区婚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欠发达农村女性离婚离家出走倾向越发明显,导致了大量农村失母儿童的产生。从重要互动他人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欠发达农村失母儿童个案进行深入访谈发现:母亲长期缺位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阻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历程,使他们陷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困境,折射出母亲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从家庭转变、学校重视、社会关注三个层面切入,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弥补农村失母儿童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缺失,助力农村失母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在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家庭教育不仅为儿童智商发育搭建平台,也为儿童情商发展构筑基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群体,由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其社会化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通力合作,从改善国家制度环境和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两条主线入手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生活体验与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青少年的生活体验缺失问题,病根在家庭,表现在学校,社会让病情加重.身心发展失衡,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现实,使青少年难以获得人格发展所需要的生活体验.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次序与和谐,需要连续生活历程体验.由于成长中的生活缺失,青少年将产生对生活缺失补偿的渴望.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品德建构的过程,开发日常生活资源,让青少年体验生活,发展社会适应行为,不仅是社会认同和健全人格的需要,而且也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人类营生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尤其是影响着每个儿童的成长。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其对儿童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果在学前期,某些方面甚至比优秀的幼儿园还好。儿童在家庭里所接受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就是到了少年期乃至青年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因此教育家们认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界在应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中存在缺陷和不足,社区、学校和家庭层面忽略对流动儿童的本质关注。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提出尊重人的本体价值,提倡以关爱的实际行为受益于被关爱者,并在长期道德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4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其关怀教育理论与方法恰如一缕清风,为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带来新的启发:在社区文化中认可流动儿童价值、在学校教育中树立教师榜样作用、在家庭互动中加强父母与流动儿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农村困境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长缺乏改善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农村困境儿童家庭与学校互动较少、家长与困境儿童的感情比较疏远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以下实践路径有助于提升农村困境儿童家庭教育功能:加强家庭教育制度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凝聚教育合力;建立农村社区家长学校;构建家长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郑凤姚 《广东教育》2006,(12):21-22
多元文化的影响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家庭教育呈现功能退化的现象。不少家长因此对家庭教育产生了困惑,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也常常感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不和谐声音。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儿童青少年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以形成教育合力,就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出现不同程度的割裂。班主任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应承担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力量调适的角色,从而为青少年创造更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茜 《中华家教》2023,(2):39-47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既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微观层面日常真实状态关注较少的情境下,通过个案剖析探究这一主题就变得独特而有意义。本研究从家庭教育能力建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农村不同类型监护人和不同类型家庭在留守儿童情感支撑、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上表现出了多重现实困境,如家长对儿童亲情关爱的忽视、隔代抚育者对家庭教育认知和能力的困惑,以及亲戚代管的身份尴尬和儿童环境融入的难题,都成为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提升父母和儿童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利用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宣传解读好既有法律政策,以及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构成青少年教育的完整系统,至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性,不用笔者赘言。笔者在此要阐述的是如何防止学生与家庭相分离而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