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西走廊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燕秦汉时期,走廊所在地纳入中原政权管辖体系,大致相当于右北平、辽西郡地。《东北古代交通》对该时期走廊交通作出研究,但某些观点值得商榷、完善。如“卢龙一平刚”道主干与开辟时间,“辽西大凌河古道”名称和支线归属,傍海的辽西“碣石道”主体路径。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多线并行、主次分明、联系紧密,交通网业已成熟,总体布局合理,效率较高。厘清燕秦汉时期辽西走廊交通面貌,有助于考察交通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交通与民族关系的互动演变、交通与区域文化特质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秦汉河东郡处于京畿边缘地区,交通便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交通大发展相反的是,河东郡的文化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儒学不兴"的状态。本文主要从地域沿革、交通地理和文化地理三个方面对秦汉河东郡的历史地理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招赘婚作为"中国婚俗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至少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其称谓足有十几种之多。战国秦汉时期,有关招赘婚的文献记载,不在少数。不论是从文献记载的史料分析,还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解读,赘婿的地位之低下,确信无疑。其中,接脚婿的地位比其他赘婿的地位更低。寡妇招赘是招赘婚的一种特殊形式,早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就有体现。除经济因素外,寡妇招赘还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女子的财产继承问题有关。招赘婚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史在古代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现行九年义务教材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古代民族问题描述占重要比重,如秦汉与匈奴的关系,南北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见证了历史上各个帝国的兴盛和衰败。那么城市与帝国在历史的视角下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城市在帝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帝国的兴衰沉浮又对城市有什么影响?面对上述种种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大学等科研院  相似文献   

6.
蓟县独乐寺,是天津市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经受了去年唐山、丰南一带的强烈地震,安然无恙。蓟县在天津市区以北一百一十公里,北倚燕山,东望渤海,地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秦汉时代属渔阳郡,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设置蓟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  相似文献   

7.
一个政党首脑人物的政策和策略,往往关系到政党的命运和前途。领导者之间政见的差异,势必影响到这个政党路线、方针的分歧。本文试分析宋教仁与孙中山在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政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重新评价宋教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位于大凌河畔的古营州(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无论是中原的农业文明、还是中亚地区的锡尔河流域文明,以及草原文明都曾经以朝阳为中心而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尤其在隋唐时期,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由于三燕政权和北魏政权的早期开发和积累,加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营州必然成为隋唐帝国经略东北的边疆重镇。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天的朝阳地区就陆续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截止到2010年为止这一地区隋唐墓葬发现的数量多达205座。我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各类随葬品中,透视出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印记。隋唐时期的营州对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合,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梳理和综述这些研究成果,便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营州究竟处在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秦直道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直道是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防御匈奴势的南侵而兴修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军事交通工程,本文探讨了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及秦直道的经由路线,并分析论述了修筑秦直道对于巩固秦帝国及以后王朝的北边国防、促进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是移民史研究的一部新著,作者将关内移民"闯关东"的历史与东北区域文化的形成结合起来,通过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结合丰富的史料,在还原"闯关东"历史面貌,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的同时,更深入地探究了其与东北区域文化形成的关系,挖掘了"闯关东"精神及其对当代东北振兴的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直道"在西汉时期依然使用,成为汉与匈奴南北沟通的重要渠道。汉王朝经营西北方向通往西域地方的交通道路,后来此路有"丝绸之路"之称。其实,"直道"与"北边道"连通,继而通过草原民族的交通实践实现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是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作用时应当注意的交通史现象。汉王朝输送至匈奴的丝绸及丝绸制品数量惊人,不能排除重视商业的匈奴人将剩余中原织品向西方转输的可能。而汉地织品北运匈奴,很多利用了"直道"交通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白河(通县至天津一段也称北运河)一直是北京通向海域与其他内河的水运交通要道。在交通手段不发达的古代,白河作为水运交通要道,对北京城市的繁荣,天津城市的起源与城市化进程,曾起过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然而人们对白河开发利用的历史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并且长期存在着秦汉时的所谓北河即白河的错误说法,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最初修筑,在于阻障在交通方面机动性甚强的北方草原民族的攻击。然而长城工程又导致了新的交通条件的完备。长城本身形成了特殊的交通带,同时亦促进了"北边"地方空间幅度十分宽广的交通体系。"关市"交通,"当路塞"的作用以及长城防线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充分开发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的建议,鼓励“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锦州市为辽西区域中心城市,也是辽西走廊上沟通东北与华北的枢纽城市。独特的区位和悠久的历史使锦州大地上留下数量众多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遗迹,古城、古堡、古城墙遗址遗迹,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塔寺庙观建筑以及各级各类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辽西北开发战略,为锦州提供了巨大的历史发机遇,对于促进锦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大环境下,锦州的人文环境构建显得尤为重要。1锦州概况锦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锦州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使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群”。锦州港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已跻身于中国港口二十强。锦州机场已开通锦州———北京中转联航,可飞往全国各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大大增强了锦州的城市影响力和经济、文化的辐射力,也为锦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天然的基础。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锦州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2对锦州市人文环境的具体分析2.1物质层面。锦州是中国最北端的港口城市,是连接东北内陆经济区域与环渤海经济带的“黄金走廊...  相似文献   

16.
东汉中期至宋初新旧玉门关并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上的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及其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征引敦煌遗书及有关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玉门关从敦煌西北故址东迁后,直到五代宋初。在新关址设立使用的同时,敦煌西北的故址并未废弃,仍在中西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旧关址并用不替。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与阿拉伯帝国壤接以来,政府间虽无明确文书交往,然而民间交通贸易乃时却卓然可观,承继于汉的丝绸之路在此时重焕光彩;海路相对畅通,两地商船星缀于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由于唐代在边疆地区有效地设置了各级地方政权,影响广布.逢其时,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必然成为双方贸易的重要对象.双方筚路蓝缕,循前人之陈迹,互为利益,一时间粲然可斐.她们之间的商贸交通在中世史上具有重要的承绪地位.  相似文献   

18.
唐初两蕃与唐的东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初的辽西走廊,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控制这一地区,既可以东扼高丽,西控突厥,更可以此为跳板将势力向广大的东北地区延伸,而当时占据辽西走廊的主要是号为“两蕃”的契丹和奚族,所以唐初的东北策略基本是回护两蕃,争取它们的归附,进而控制辽西地区,达到牵制突厥和高丽的目的。因此,从高祖到太宗,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最终完成对辽西地区的争夺,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尤其在大宗时期,更征用两蕃军队,利用其地理优势,协同唐军对其东西二邻--高丽和薛延陀作战。  相似文献   

19.
"易与天地准"的历史思维是司马迁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易》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迁方面的原因。《周易》自身的属性与它在秦汉时期的地位使《周易》思想成为司马迁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易学流派等是司马迁形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周易》原文与易理的引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所研究的中国东北五大流域的历史与文化范围,并非仅仅包括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行政区划。而是从大江大河的流域之地理概念出发,尽可能地按照流域的走向探讨其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文章主要对东北古代民族的源流、谱系及其活动和迁徙的地域、考古学文化类型的地理分布以及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古国、方国、王国乃至由东北古代民族所建立的帝国政权做为流域文明线索结合重要的历史遗迹和遗物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流域的空间范围所及的区域中进行梳理和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