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释"行人"、"寡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见于《孔雀东南飞》 ,句中的“行人”、“寡妇”经常被误解。“行人”被理解为“一般的过路人” ;“寡妇”被理解为“丧偶的女子”。比如《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出版 )将其释为“一般过路的人往往为鸟声感动而停步倾听 ;一些丧偶的女子听到这种声音就起来彷徨 ,无法熟睡”。其他如《古诗源·白话乐府》(哈尔滨出版社 )注为“行人停了脚步听 ,寡妇听了心难平。”《中国古代乐府诗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注为“行人每到这里停足而听 ,寡妇听了更是彷徨…  相似文献   

2.
"小山"新解     
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的解释,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对词意理解上的分歧,不仅影响到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更应影响到读者对全词整体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考证,本文推倒了闵定庆、沈从文等研究者的六种说法。认为“小山”应是指“丰乳”。  相似文献   

3.
“Not”虽为一个简单的否定词,但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它的用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句义的理解,文章以实例分析探讨了“Not”一词的灵活用法,和它在某些结构以及习惯用语中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妇病行》一诗一直被作为反映贫民生活的作品而倍受关注,但有关此诗的断句历来有较大差异,对细节的理解也存在很大不同。突出的分歧出现在“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及“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两句。一种意见认为“牖舍”归属上句,“交”属下句,则到市乞讨的是孤儿,入门的是亲交。另一种意见认为诗中的“舍”属下句,  相似文献   

5.
陶潜的旷达     
每当看到有同学为考试失利而捶胸顿足的时候,每当听说有人遇到挫折而寻死觅活的时候,我想对他们说:“学一学陶潜的旷达,诗意地栖居吧!”在彭泽县令的位子上才干80多天的陶潜,辞职回家了!引发陶县令辞职的直接原因很简单:年终,郡太守派督邮到彭泽县检查工作,属下劝陶县令整饰衣冠束好腰带去见督邮。他不但不去,还傲然地抛下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走了。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30日,余秋雨评委在参加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给歌手进行综合知识考试点评时,讲到如何理解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句,强调其中“随”通“惰”,全句意思是“即使有成就的人懒惰了也会前功尽毁”。这种解释与我几十年来对该句的理解差别很大,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7.
王涛 《学语文》2023,(5):91-93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选用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但未明确注解文句“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中“行”的意思,导致该句译文艰涩难懂。本文认为该句中的“行”是个副词,用以衔接前后不同的行为或事态,可译为“又”。这种释义不仅符合古代汉语中“行”的用法,也解决了该句的句意理解问题,还可使该句在句意、文脉、音韵上与前后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韩爱玲 《现代语文》2002,(12):30-30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课本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墟”字的注释为“集市”,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体现了陶渊明平易淡雅的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的应是这样一幅图画:“远远望去,是一片模模糊糊的村庄,从那小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多么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正是这种淳朴宁静深深吸引了陶渊明,使他下决心告别虚伪、嘈杂的官场。而如果把“墟里”释为集市里,则顿感嘈杂之声入耳,破坏了这幅画的宁静和谐,恐非陶…  相似文献   

9.
陶潜“不为五斗米拆腰”的故事大家甚为熟悉。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沈约《宋书·陶潜传》,其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作《陶渊明传》,唐初宫修《晋书·陶潜传》及李延寿《南史·陶潜传》中都载此事。宋人韩子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靠性,学术界不同意这种怀疑,但对这个故事中言及的“五斗米”的理解却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10.
非独立句式"那还用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那还用说”以及相关的一类非独立句为例,对汉语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分析。这种句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在“刺激-反应”的语境下,即必须有发话方先提出信息的情况下,应答方受到刺激后才能给以“那还用说”的回应。通过对这一句式的特殊性的描写以及对双语转换、语内变换的分析, 进一步证明了语用等值是翻译中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1.
“九品混通”是西晋赋税的征收方法,与户分九等的户品制和《户调式》相互协调、配合。《户调式》,赋税的“标准样”,包括一个“一夫一妻占田百亩”的“户样”,即“标准户”,以及“标准户”交纳百亩之半的赋税额而构成的“赋税标准额样”: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标准样”是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依样”定户上下为九等,每等税额各有差,但一等户和九等户(二等和八等、三等和七等、四等和六等)交纳税额相加再平均,仍然相当于“标准户”交纳的“标准赋税额”,这是“九品混通”的基本意思。“五斗米”,汉末魏晋时户等租差数额、赋税征收的最低租额、最低的加“俸”租额。不大的数额,却经常使用,十分流行并为人们所熟知。陶渊明借用“五斗米”这一广为流行的术语来比喻县令薪俸的不足道,“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说“不为当一个小小县令,拿那么一点薪俸而向乡里小人折腰”。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人人熟知的掌故,对于"五斗米"的意义前人共有三种解释陶渊明的俸禄,督邮的俸禄,江州刺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笔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值得商榷,"五斗米"的真正意义应该是陶渊明种植在公田里的尚未收割的秫米.  相似文献   

13.
“都”追补句是有悖于传统汉语语序的一种句子,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之中。在句法上表现为追补前句子结构完整,不缺句法成分;追补后影响并改变了原句句类的性质和感叹的内容。从“都”追补句所处的序列环境来看,可分为三类:高交互性谈话中的“发起-回应位置”、高交互性谈话中的“发起位置”和扩展性讲述中的“发起位置”。从语气表达的强度来看,句末追补副词“都”的语气值处于“弱-较强-强”的一个连续统中。通过立场三角理论的分析结果可知,说话人在交际时采用句末追补副词“都”的方式是为了表达情感和评价立场,以及实施立场认同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申东城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76-80,118
时代基础的差别,形成陶与王田园诗风的差异;陶诗写躬耕生活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王诗站在庄园主立场上,为寻求闲逸萧散情趣和静谧恬淡心境;陶诗真实写隐后穷困和农村荒凉萧败。王诗曲折隐晦反映农民生活贫困和社会黑暗;陶诗歌颂劳动,乐在田园。王诗描写大自然和农村静美及所生情趣,乐在山林;社会理想不同。艺术特色:陶诗主情。王诗主景;陶诗真率、淡美、平淡有味。王诗丰润、有生趣、诗情画意;陶诗恬淡中有旨趣。王诗澄澹,形神兼备,自我形象与外景完美融合;陶诗语言朴质、平淡、自然.为“田家语” 。王诗语言清秀精工、洗炼、朴素中润泽华采。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指引“五种精神”,“五种精神”实践“三个代表”,两者有机结合,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党。  相似文献   

16.
明朝大画家石涛的画论,极大地影响着当时的画坛和他以后各代画坛。本文论述了石涛关于“一画”、“皴法”、“似与不似”等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方言口语有许多词义不知所以然,但可以在大范围内探求它们的源流谱系,从而研究词义的理据。"拍马屁"词语家族可以区分为五个系统。一、"舔沟子"类,由古代典故式的"舔痔"而来。二、"溜沟子"类,却是谐音"溜够",即"随顺而攀附"的理据。三、"溜须"之类,是"须——戌——狗——够"的复杂曲折关系,即实际上也是"溜够"的理据。四、"拍马屁"系列词,一般说来是"配码脾"的谐音:与某人脾性连接相配。五、其它杂类,如福建建瓯说"穿花鞋",是"挨串伙"谐音而倒序的,挨靠串成一伙。五十四个词,用字大不相同,而事理却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8.
王萍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3):105-107
本文通过分析叶圣陶作文教学尽想中对“八股精神”、“应试偏向”的批判及建议,并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变化指出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今作文教学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20.
"五霸"考释     
"五霸"之说历来纷繁,前人以为有"三代五霸"与"春秋五霸"之别.实际上,任何一个"五霸"说都不是以某一标准(如主持盟会、天子赐伯等)可以归集的,"五霸"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