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韬 《华夏文化》2014,(1):50-52
<正>《坐忘论》现存两种,同名异文,一种是我们所熟知的《正统道藏》本《坐忘论》,主体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条目;另一种石刻本《坐忘论》,见于王屋山《贞一先生庙碣》碑阴(今人陈垣先生所编《道家金石略》有收,题为《白云先生坐忘论》;另吴受琚先生辑释《司马承祯集》收作《坐忘论》附录;南宋道士刘虚谷曾在庐山刻《坐忘论》,已佚,陆游有跋文存,或与此碑阴所载相同),原碑当为唐"大和三年"(829年)所立(北宋元祐九年重立石),碑文记载内容为女道柳凝然、赵景玄母女于唐长庆元年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坐忘"理论。司马承祯,是唐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最著名的著作是《坐忘论》。在对其各自的出处、时代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进行异同比较后,让我们在理性的基础上,了解心境的重要性,明白虚静的作用力,这对于现代人面临的高度紧张的竞争压力,将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巫瑞书 《寻根》2003,(2):48-51
陶潜《桃花源记》中化用的“秦人古洞”传说故事里面,蕴藏着内容更古老、文化层次更深的一种神话传说,即与盘瓠神话相关联的“千家峒”传说故事。先后载于《风俗通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搜神记》的盘瓠神话,叙述了“蛮夷”祖先盘瓠立功受赐及其后裔繁衍的故事,是独具特色的“蛮夷”祖先神话。结合本题,值得注意的有三点:其一,盘瓠得高辛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盘瓠选择高山绝岭、荒无人烟的旷野之地栖息、繁殖,以致其后裔“好入山壑,不乐平旷”。这些均开后世“千家峒”(或“桃花源…  相似文献   

4.
畲族源论纲     
畲族源论纲陈香白一、《高皇歌》、风凰山、《祖图》的族源意义《高皇歌》力畲族人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本民族史诗。《高皇歌》长达300余句,记叙了畲族发源与迁移走向:盘瓠余死番王,与高辛帝女成亲后,自愿要求山居种田,皇帝准奏;于是“呈帝圣旨活准改,敕令圣旨送...  相似文献   

5.
瑶族的盘瓠崇拜是一种图腾崇拜。瑶族中信仰盘瓠的是占其民族主体的过山瑶和蓝靛瑶支系 ,福建等地的畲族和湘西的苗族等也信仰盘瓠。自盘瓠之名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后 ,由三国、魏、晋经唐、宋、元、明、清到近代 ,叙及盘瓠神话的史籍文章不下百种。在瑶族传世古籍《评皇券牒》中 ,也记载了盘瓠神话 ,其故事情节与汉文献所载大致相同。无论汉文典籍还是瑶族古籍 ,其中都对瑶族的图腾祖先神犬盘瓠与评王 (或称评皇 )的公主成婚生下六男六女 ,并由此繁衍形成瑶族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其中提到评王赐予六男六女十二姓 ,令六男婚外氏之女为…  相似文献   

6.
《庄子》断想:“吾丧我”《庄子》一书讲出许多哲理,人们可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也可赋以新义,从而获得教益。现举一例子和朋友们共欣赏。《庄子.齐物论》上有一则故事:南郭子綦(音其)凭着几案而坐.仰头轻轻地呼吸,进入某种境界。颜成子游在旁看着,问:"您这是...  相似文献   

7.
语丁 《世界文化》2008,(11):42-43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过一篇散文,叫《小组尔多开出的列车》,很短,大约2000字不到。讲的是在1930年,她和母亲、两个哥哥回法国,回到法国,坐上波尔多开出的列车。那一年,杜拉斯16岁,和她的中国情人已经分手了。他们一家坐在三等车厢的一个包厢里,包厢里可以坐8个人,除了杜拉斯一家,还坐了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大约30岁。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编制《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5年12月,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对盘龙城遗址周边地区开展了一次文物普查工作。重要收获之一是在盘龙湖东岸的长峰港发现有商代前期遗存。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文博信息     
《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在汉召开2006年7月4日,武汉市文化局在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会议室召开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编制的《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此次会议由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郑自来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省市领导和专家有: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唐惠虎,武汉市文化局文保处处长郝钢以,湖北省文物局综合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省盘龙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方勤,武汉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刘庆平,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主任鄂学玉、副主任刘森淼,武汉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周斌,湖北省文化…  相似文献   

10.
《西安晚报》1996年8月13日5版副刊载阿房先生的《“床”字试解》一文,略看似有新意,细辨则讹误明显。其致误的根本原因,乃在于根据古今错误片面的材料,试图推论出新的结论。首先,作者所援引《说文》释“床”为“安身之坐者”就是片面错误的。由于现在流行的...  相似文献   

11.
山村     
艾泉 《滇中文化》2005,(4):11-12
时间 当代,某日下午。 地点 某山村一人家院子. 人物 甲,女,18岁,乡村盲人。 乙,男,23岁,城里肢残人。 (天幕:青山、梯田、河流、村落:舞台正中有两个石登,左侧一篱笆,院子门虚拟。 (甲坐于石凳上练习洞箫.吹的是民间乐曲《箫》。突然一阵小鸡鸣叫。  相似文献   

12.
马雅可夫斯基是前苏联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在他离开人世5年后的1935年12月17日,斯大林在《真理报》上对马雅可夫斯基进行了充分的肯定:“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我们苏维埃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但这位一生追求进步、参加过地下斗争、坐过牢、写过无数美丽诗篇、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说,《头发的故事》是由于许羡苏转学遭遇而引发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那么,《风波》则是围绕张勋复辟、封建势力抬头使得鲁迅有感而发创作的另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经常往来城乡的“七斤”从人们口中得到了“皇帝坐了龙庭”的传闻,按照清朝的律令,男人是要留辫子的。但是,经过辛亥革命,人们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地把辫子剪去了,只有少数冥顽不化的遗老遗少还保留着辫子,而且也大多盘在头顶上,不好意思垂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4.
王有国 《寻根》2023,(5):44-48
<正>《杀楼》是秧歌戏的代表剧目,又名《杀惜》《坐楼杀惜》,演的是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好多剧种都演这个戏,晋北的繁峙秧歌、广灵秧歌、朔州秧歌,河北的定州秧歌、蔚县秧歌,山西的神池道情、静乐道情、右玉道情等。另外,昆曲、京剧(《乌龙院》)、晋剧(《杀院》)、北路梆子、蒲剧等大戏也有这个剧目。每个剧种演唱风格不同,剧情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说文》:“贾,市也,从贝西声。一日坐卖售也”。又:“市,买卖所之也。”凡市场上的货物交易行为便称之贾。然而长期以来,在古文字里未能找到对应的“贾”字,而常见的一个“ ”字,多释为“貯”字。杨树达先生曾在《格伯簋跋》一文中曾疑此字读为贾。  相似文献   

16.
吴永章 《寻根》2002,(2):50-55
2001年盛夏,笔者应邀参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俗研讨会,并参观访问了该县所属的里湖、八圩瑶族乡。依据所见所闻,我发现《隋书·地理志下》所记荆州“盘瓠蛮”俗竟在今日白裤瑶中重现。因隋朝统一时间极短,故《地理志》中所记民俗,多溯“自晋氏南迁之后”,如此南丹白裤瑶民俗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了。“刺盘瓠”与“欢饮”丧葬礼仪《隋书·地理志下》记荆州“蛮左”二次葬俗云:当葬之时,各执竹竿,长一丈许,上三四尺许,犹带枝叶。其行伍前却,皆有节奏,歌吟叫呼,亦有章曲。传云盘瓠初死,置之于树,乃以竹木刺而下之, 故相承至今,…  相似文献   

17.
似乎这世上的事一切皆有定数,高中时坐在教室里因《雅尔塔协定》侵犯中国权益而愤愤不平,那时的我一定想不到竟然会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雅尔塔协定》的原稿和“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曾坐过的椅子,近到只隔着一块博物馆的橱窗玻璃。如果你翻开历史书,一定会发现克里米亚、雅尔塔、塞瓦斯托波尔历来就是纷争的代名词。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小岛经历了太多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一个个恢弘壮阔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帽小考     
帽小考王家国帽的起源甚早。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中提供的资料是安阳殷墓出土文物中的玉立人像与安阳四盘磨村出土的商代石造像,头上均戴帽。虽起源甚早,但正史上不见汉以前有帽的记载。究其原因,汉以前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冠、冕、弁的建制,以辨别上下贵贱,帽...  相似文献   

19.
弯曲的树     
弯曲的树沈小兰爱米丽的《呼啸山庄》是一部复仇小说。在围炉而坐的冬夜里,即便窗外悬一弯新月,星光灿烂,你也能从爱米丽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感受到荒原呼啸而过的暴风雪,阴森恐怖的复仇气息。故事浓缩在一个很小的村庄里,情节也很简单:希斯克利夫是个捡来的孤儿。在养...  相似文献   

20.
马青辉 《寻根》2014,(1):37-40
去绍兴坐乌篷船、喝黄酒、吃茴香豆、看社戏,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但最令我心动的还是那里的社戏。最早知道社戏,是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虽然时隔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