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是矛盾的,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资本主义;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消极地认为资产阶级正在向无产阶级发起猖狂进攻,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使资本主义在地球上绝种,掀起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初期对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产生了一些正确思想火花,然而这些正确的思想火花并没有在实践中燃烧起来。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并付诸实践,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在一定条件下要广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他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进本主义是太少了”。毛泽东的上述认识,一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得出的。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于20世纪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对如何利用民族资本主义进行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论述: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所以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之外,要保护和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允许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要对资本进行节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毛泽东的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造性,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有所突破,体现了一定的理论创新和进步性并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态度。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得失存亡在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判断和中国国情的认识密不可分,从而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私营经济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杜振吉在《毛泽东人生观理论初探约原载《贵州大学学规1997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批判了各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察、分析和研究人生问题,对人生观的各个主要方面都作了深刻而又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时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初以来.在中国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采纳或利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妥当与否.对于中国未来命运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成功.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之一毛泽东.他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无疑是影响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对于资本主义的看法.有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既是毛泽东一生中思考的重要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认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同时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在民主革命中团结资产阶级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梁。民主革命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是帮助社会主义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理想中,既包含着传统儒家“大同”世界的因素,又渗透着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成分。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与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在精神实质上都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抗,实现手段是建立理想的公社组织,都强调物质上的绝对平均主义与精神上的禁欲主义。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其理论中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偏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毛泽东的实践也为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成就。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直面中国社会实际,始终追求着一种具有独特内容的平等。他的平等观念针对中国社会浓厚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把解决农民问题置于“走向平等”的中心,致力于缔造真正的人民主权国家、共同富裕、社会整合,开创了中国社会稳定、祥和的新局面。晚年毛泽东的平等思想陷入了乌托邦困境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应予客观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念的批判与启示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推崇的民主、自由、抽象人性等思想观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防止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可以为新时期批判"普世价值",了解"普世价值"的本质,防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颜色革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革命根据地新型干部学校的建立和蓬勃发展,毛泽东科学地总结了干部教育的经验,批判了资产阶级、封建主义教育的影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中国干部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落后的中国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在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有不同的策略主张,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而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呈现阶段性变化和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论析邓琴涛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代共产党人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解决的时代课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杰出贡献之一,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即在生产力落后,...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之一,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经历了否定—肯定—否定的历史演变过程。他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有着理论、历史、现实和策略方面的原因,而他晚年对资本主义的全盘否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我们在新世纪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毛泽东在其伟人的生涯中非常重视民族和民族问题。总是把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论证、并实践了“允资”、“用资”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当然,毋庸讳言,毛泽东晚年在“允资”、“用资”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留下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今天,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允资”、“用资”的思想,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如何由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和陈独秀都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各自的回答,其思想内容既存在严格区别,也有许多一致性。陈独秀和毛泽东都认识到中国不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一步跳到社会主义,中间需要有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并且,对于这个中间过程设置的意义,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规定等方面,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有一致性;但由于思想认识和逻辑的不同,也导致他们对由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中间阶段的社会性质的认识有严格区别,从而在发展资本主义途径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革命文艺实际问题的典范,其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仍然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指路明灯,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张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到建国以后逐渐倾向于限制以至于消灭资本主义,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变化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