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新闻受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的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必须有严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那么,谁是经济新闻所要传播的受众呢?广义地讲,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的受众,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经济新闻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只有那些对经济信息进行使用、处理、再加工的政府、团体或个人才是经济信息重点传播的受  相似文献   

2.
赵琳 《新闻窗》2007,(3):110-111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报道、关注的热点、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类报刊,如《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但是普通受众更多地还是从大众类报刊获取经济信  相似文献   

3.
时政类的经济信息可以说是目前都市受众最关心的领域之一.于是,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广州,众多媒体尤其是都市类的大众化媒体都将有限的经济新闻资源扩大化。在经济新闻社会化的操作上,各媒体难免根据现实存在的经济生活进行议题设置。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及时、公开传播受众欲知而未知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最新状态及发展趋向的信息。它分为经济政策、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行业的专门业务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等三类。这三类新闻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做到经济报道的亲和力是摆在我们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5年湖北新闻奖消息获奖作品题材多样。这些作品运用新闻敏感的触角触及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湖北省深层的经济改革、民情民态、化风情、社会道德等方面作了全景摄取,为受众全面地传播了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信息诉求。  相似文献   

6.
杨若文 《今传媒》2008,(5):21-22
一、受众心境对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广大受众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别.仅从经济状况来说,大体可分为富裕型、温饱型、贫困型三种.这种差别对各个类型受众的心态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要做好经济报道,我们必须了解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特点。笔者认为,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有用性。媒体应把有用性作为经济报道的第一要务。只有践行这个基本理念,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8.
今天,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受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新闻,也可以通过网络甚至手机获取新闻信息。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或者说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手段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受众对新闻变得更加挑剔。他们不再担心自己能否获取新闻信息,也不再关心自己通过哪一种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9.
余萍 《新闻前哨》2007,(10):79-79
新闻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使广播电视新闻更受受众欢迎,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来获取新闻信息的。所以,在强调新闻指导性的同时,要研究受众对新闻的心理效应,根据受众的心理特征、求知欲望和收听收看倾向等,来提高我们的广播电视宣传质量,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6):59-63
本研究旨在考察2010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受众对于经济新闻的认知转变与使用动机异同,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受众接触经济新闻的主要动机从"了解国家政策变动"转变成"为投资提供参考"。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受众获取经济新闻的主要媒介已从"电视"转变为"互联网"。但是受众对媒体报道的经济新闻信任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当前经济新闻的供给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质量不断升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神舟五号”报道看科技新闻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逸涛 《新闻界》2003,(6):22-23
成功的科技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除了科技自身的特殊性,传播者有效地从信息、媒介、环境、人文和受众等角度开发和整合新闻资源是其形成强势致效的重要因素。一、全面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借助高强度信息流确保受众求知欲的满足科技新闻的传播,其科学性、知识性和效益性是其显著特征,科技新闻要实现对受众求知欲的满足,就必须透视科技信息文本,全面开发新闻资源。本次“神舟五号”报道就是以快速的信息流量和充足的信息内容给受众以满足,媒体积极开发信息资源来获得受众的注意力,从发射前到发射成功后,有关神舟五号的各类报…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经济体制,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降低风险,必须了解更多的信息。随着受众关注度的增强,地市党报纷纷加大对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然而,很多经济新闻存在“空、旧、浅”的弊端。如何避免这些弊病,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受众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大为提高,经济新闻于是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甚至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6.
接受新闻传播对绝大多数受众来说,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有很大的选择性。如果受众对传播毫无兴趣,就可能不注意它,即使注意也不会持久。因此,符合受众的兴趣,对于新闻传播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受众的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所引起的,但也和受众自身的状态,如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的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外界刺激的影响下,由于受众自身的状态不同,无意注意的情况也就不同。因此,新闻传播引起受众的注意不仅取决于新闻信息的特征,而且也取决于传播内容和受众的关系。近年来,我国许多新…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信息接受活动中,受众既可以获取新闻文本的整体信息,也可以只是把握新闻文本中的核心信息,还可以从新闻文本内获取部分信息——微信息。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大众媒体对越轨新闻的报道比例严重失调。无论媒体是出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博人眼球,以求"眼球经济";亦或是刺激受众心理,以满足受众需求等目的,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量化的。它不但在社会上造成信息污染,引起人们的恐慌,而且会在受众群中形成舆论,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如何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侯志强 《青年记者》2006,(22):36-37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效果并不理想。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从了解逆反心理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