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一个只有14岁的少年,历经了人生多种磨难.但面对生活,他没有低头,用稚嫩的肩膀独自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给予患病的奶奶生存的希望. 他,用孝心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行磁诠释了大孝无言、大爱无声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肩膀     
<正>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前面的少年,想确切地形容他却又实在难以描述。与普通少年一样,他有单薄的肩,依靠着一根比他略高的竹竿。但在我看来,倒像是这根竹竿依靠了他才对,因为我知道他将来会用他的肩挑起更重的责任,在水泥森林中一次又一次挺直自己的脊梁。我没有对少年的生活加以揣测,每个人的人生有所不同但又难免相同,我想我的祖辈也曾用那并不宽厚的肩膀撑起过一片天。  相似文献   

3.
若干年前,在黄河边上的一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纤夫队伍里,有一位13岁的少年。他是诗人苗得雨的长子苗长水。为了补贴家用,他瞒着爸爸妈妈到河边拉纤。当他红肿的肩膀扛着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换来的面粉回到家里时,家长首先关心的是钱的来路正不正。看到儿子被纤绳勒肿的肩膀后,妈妈哭了。如今,苗长水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了。也是若干年前。在胶东的一个小城里。  相似文献   

4.
<正>蒙古少年档案:鲍尔吉·一凡,14岁。就读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旗中学,初三。是个肩膀壮阔的蒙古孩子,皮肤黝黑,爱笑,总露出一口白牙。胸前时时佩戴团员徽章。他生活在内蒙古陈旗的草原,家里饲养着几百头羊、牛和马。他是七岁就会策马飞奔,十岁就会演奏马头琴的天才少年。  相似文献   

5.
姜敏 《成才之路》2011,(8):12-I0007
一个只有14岁的少年,历经了人生多种磨难。但面对生活,他没有低头,用稚嫩的肩膀独自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给了患病的奶奶生存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每每吃过晚饭,爸爸总会带着我到楼下散步.我总是没走几步,就开始发懒,坐在他的脚上,抱着他的小腿耍赖,要他背我.他不为所动,假装呵斥我几句,但到最后,我总是会骑在他高高的肩膀上. 在爸爸厚实的肩膀上,我挥舞着小手,似乎可以把天边一朵红云揽入怀中.那轮慈祥的红日,微笑着,把那微薄的余晖撒向大地.爸爸驮着我,慢慢地走着,那一点点昏黄的光,似乎被两只脚踩碎,渗进了泥土,慢慢地,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父爱     
这便是父爱,沉默的父爱,飘散着浓郁的清香。沉默是父亲的肩膀,宽大而又温暖。小时候,父亲的肩膀就带着我东奔西跑接触新的事物。遇到困难我便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背着我趟过一条又一条生命的激流。他总是沉默的,我可以安静地在他肩上睡着。他的肩膀听我诉说着学习的艰难、生活的不如意.有时受了委屈的我就趴在父亲的肩上痛哭一场.父亲就用他有力的肩膀听着我的抱怨,  相似文献   

8.
我只好双脚踩着他的肩膀从车窗爬进去。接着王老师又迅速把行李袋递给我,接过袋子时,我发现他肩膀上印着两个沾满黄泥的脚印。  相似文献   

9.
9岁的儿子凯文从门外进来,用力把脚上的网球鞋重重甩落在木地板上,耷拉着肩膀向屋里走去.看得出,他现在心情很烦燥.  相似文献   

10.
4岁的时候,她总喜欢在父亲下班后骑在他的脖子上做空中飞人,玩旋转木马。那结实而有力的肩膀是她的坐骑。母亲会轻轻责备她.而父亲便带着宠溺的笑将她转得更快。后来,她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挑着重重的木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重复着无数次的来回。肩膀上永远是新伤加旧伤,夜夜需要母亲为他揉搓淤血。  相似文献   

11.
天之蓝     
年幼时,我喜欢坐在他肩膀上看天,结实有力的肩膀是我儿时最温暖的港湾。那时,我坐在他肩头,看着天从美丽的蓝衣裙逐渐变成一团燃烧的火焰,看得起劲时,两眼瞪得溜圆,咿咿呀呀地乱动乱抓,揪着他凌乱的头发,问:"你是什么呀?"他微笑着抬头望着那一片温柔的蓝,答道:"我是天空呀。"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赢弱的家。他,是父亲永远的“拐杖”;他,是母亲永远的“支柱”;他,是全家的力量源泉。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少年,在上海这个飞速发展的大都市,当人们在叹息年纪轻轻的青少年为何会加入“啃老族”“月光族”行列的时候,乐斯文  相似文献   

13.
路遥是新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人生》、他的《平凡的世界》已经成为经典。他的创作经历、奋斗经历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成为一个标志,给后来人以感召。路遥个头不高,圆脸,褐色的眼睛很小,经常眯着,后来给眼睛上架了个宽腿眼镜。罗圈腿,所以脚下那双廉价的皮鞋老是底朝里翻着。走起路来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高的那个在前头戳着,低的那个在后面拖着,后面的肩膀上,常挎着个大包。他写完《人生》,大包里装着  相似文献   

14.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趟开往南方的长途列车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带着孩子行进在回家的途中.车到一个小站时,上来一个少年.看他在车上新奇地左顾右盼的模样,可以断定他是第一次出远门.这时候,乘务员正推着货架车不停地吆喝着,少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从袋子里摸出一张纸币,要了一罐汽水.他仔细观察着整个罐体,最后目光定在拉环上,只是他不论怎么拧,都没办法打开.有人轻轻地笑出了声,少年越发地窘了.  相似文献   

15.
迈向光明     
深夜,万籁俱寂,幽深的山谷中,隐隐约约露出一点光亮.灯光来自一间破旧的木屋,一盏昏暗的油灯.在灯下,一个衣杉褴褛的少年手里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 少年家境贫寒,但贫寒的家境束缚不了他那颗怀揣梦想的心;少年有着悲惨的命运,但命运的悲惨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父亲说,他是母亲用生命换来送给他的礼物,所以父亲格外爱他疼他.相依为命的父子俩,常常想像着大山外面的世界.父亲上了年纪,患上了脊椎炎和心脏病,他再也没有能力支撑这个家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少年的肩上.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几乎天天都在谈论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孩子倒是常常在教育着我们.今天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命名的少年英雄赖宁就是这样一位能给我们许多教益的孩子. 我反复地翻阅着赖宁的生平材料,脑子里只有一个热情、好奇、机敏、助人为乐的少年,却很难用一句什么话把他归为某种人.很快我就释然了:赖宁是全色彩的,他的追求是多方面的,他走的是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正是当代少年英模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用不着拿  相似文献   

17.
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个刮着寒风的冬日。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挑着一担百多斤重的干柴,在广东茂名的一条乡间小道上,迈着颤微微的脚步,向县城方向挪动。在他的记忆中,这是人生旅程里最漫长的一条路了,虽然只有十几里,但每行一步,都要透支体能,都要付出坚韧,都是在洁白如纸的心灵上刻上一道又一道人生的体验。他要用卖这担干柴的一元二角钱,换回油盐酱醋,换回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他哭了,眼泪飞洒在寒风里,滴落在南国的土地上。生活的重负过早地压在了一个稚嫩的肩膀上,同时也使他收获了一份早熟,在泪水中浸泡着一个梦想,在艰难中蕴育了一个念…  相似文献   

18.
肩膀     
<正>爷爷的肩膀,连接着朝霞满天,延伸到乡间小路,也撑起了我难忘的童年。——题记年华似水,潺潺涓涓,无声淌过人间。一瞬一刹那,一颦一笑间,在片片烂漫桃花之中,总有一双温暖的肩膀依稀可辨。晨光熹微。桃花纷纷攘攘,花香溢满了小院,飘入了我的梦乡。爷爷微笑着将我从睡梦中唤醒,让我同他一起去看桃花。桃花层层密密,灿若朝霞。每每这时,我都吵着要摘桃花。爷爷又笑着俯下身,双手托着我的腿,让我骑在他的肩头。我坐在爷爷厚实的肩膀上,一手扶着爷爷的头,一手轻轻抚摸着那如娟的小小花瓣,脸上展开了笑颜。忘记摘了几朵桃花,只记得檐下的桃树被爷爷的肩膀丈量得很矮,矮得让童年的我俯视即可看见。  相似文献   

19.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少年闰土较之少年的“我”更富于表现力,是一个有更多的新鲜生活和新鲜感受要表达的少年。少年的“我”的知识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20.
雨伞     
正春雨似雾,虽然不会濡湿,却会沾润人的肌肤。跑出门口的少女看见少年的伞,这才察觉:"呀,下雨啦?"少女正坐在店门前。少年撑开雨伞,与其说是为了挡雨,不如说是为了掩藏自己走过少女面前时流露出来的羞涩。但是,少年默默地将雨伞移过去给少女挡雨。少女只有一侧肩膀在雨伞下。尽管挨淋,少年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